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欧:挑战与机遇

yangguangjujiao 2012-04-23 22:50:01 刘学伟 总第122期 放大 缩小

 

要确切描述中国与欧洲外交关系未来发展的整体趋势,自然得先从整体大背景讲起。

这个最大的也是最基本的背景就是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GDP5.7万亿美元、人口13.4亿)(注:所有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整体经济实力已经仅次于美国(14.6万亿美元、3.12亿),远超任何一个欧洲强国(德国3.3万亿8175万、法国2.6万亿6282万、英国2.3万亿6244万、意大利2.0万亿6063万)。只是如果把欧盟看做一个整体(17万亿5.01亿),中国的实力还是只能屈居世界第三。但是中国近年的平均发展速度(9%以上)则比欧洲的平均发展速度(2.5%)多出好几倍。即使保守估计,预先把中国的发展速度会逐步降低(10-20-30年内降到8-7-6%)计算在内,而西方的整体长期平均增长速度最多只能预估为3%左右,10-20年内,中国的GDP,必也会超过美国或欧盟的整体,直至有一天,大致可能在20—30年后,增长到美国加上欧盟的总和。

欧盟既然只是一个邦联,它的各个加盟国,在很多时候,很多的方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立场。因此,中国在外交上始终有着分而治之的机会。

而中国则是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只有一个中央政府,一个外交部,对外只有一种官方声音。

当然我绝不能否认,欧洲之外,还有一个大西洋联盟。美国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在许多的时候,都能对欧洲的立场施以援手。而中国则没有这样的同气连枝的兄弟盟邦。连那山水相连或一衣带水,同种近文的韩国、日本,也不是中国的而是美国的盟邦。

中国还有一个软肋就是意识形态。相当集权的政体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强国都太不同调。难免被那些国家始终视为另类。我相信中国政制的发展方向肯定也是更多的民主(加权民主)和分权制衡,但并不适宜走到西方现在的过度民主的程度。中国需要自己去开创一条中度民主的新路。

以人均计算,中国至今(2011年约4000美金,世界平均约9000,占全球人口15%约10亿的发达国家人均约4万,占全球人口85%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约3300),乃至以后数十年始终都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到人均2万以上,才可称初步发达。对中国而言,至少在20年以后),与地球上居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始终有着大量的共同利益(比如把发展放在首位)。这是中国始终可以汲取的外交资源。

中国还有一个可以汲取的重要外交资源就是金砖五国,或者更广泛一点,新兴国家集团,就是那些在迅速发展中的又在相当规模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巴西GDP2.0万亿,人口1.91亿、俄罗斯1.5万亿,1.43亿、印度1.4万亿,12.1亿、墨西哥1.0万亿,1.12亿、土耳其0.73万亿,7372万、印尼0.70万亿,2.38亿、南非0.36万亿,5059万……)。这个集团有着既不同于发达国家集团,又不同于发展不够快的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就是有晋入发达和分享世界事务主导权的可观前景。

中国与欧洲的关系是两个强大体系之间的关系,成熟与稳定是其基本特色。然后则是双方力量的此消而彼长。

在上个世纪,中国还没有对西方形成真正的压力。西方通常都还能以平常心看待中国的发展。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国利用9·11后西方集中精力反恐和全球化的良机,加速发展,迅速达到了一个让西方惊心动魄的地步。到如今,西方已经相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继续崛起会威胁到西方的根本利益即他们对整个世界事务的主导地位。西方国家正在日益明确地联合起来,打算对中国的进一步成长施行全面的比现在更甚的压制至少是不(主动)配合。这就是中国的外交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随着中国和新兴国家的力量的毫无疑义且无可阻挡的进一步崛起,也随着西方阵营整体实力的很可能的进一步削弱,中国也会拥有更多应对艰难牌局的底牌。这自然就是中国的最大机遇。$nextpage$

世界外交全局的非常可能的针对中国的趋于更严峻的演变,肯定还是由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主导。新兴国家力量的国际崛起,则自然由中国承头。那最大的外交戏码肯定是在中美之间演出。但欧洲还是当然的第三主角。其它国家,哪怕是俄国、印度、巴西,恐怕都只能当配角了。

这场人间大戏的最主要剧情线索,自然是中国如何排除万难,一点一点地向真正与美国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身份行进。第二剧情线索则最可能是西方如何联合起来,竭尽全力,延缓退却的速度。

这中间当然还存在好些变数。最大的变数就是中国的政局能否始终保持稳定,政体上能不能有起码的必须的良性发展。我对此有基本的,但不是十足的信心。

除了这些一般说来不会改变的基本态势,其它的更多具体内容就得看政治家、外交家们的现场表演了。这其中,对美国而言最重要的是在尽可能的一切重大事情上与欧洲协调立场。对中国而言就是尽可能地避免与西方全面对立。要努力寻找一切各个击破的机会。比如这次的欧盟征航空碳税,中国就要与美国建立统一战线,增购波音减购空客,压欧洲就范。下次有机会自然还可反其道而行之。当然更好的办法就是自己造出可靠的大飞机来。

对欧盟的继续整合,中国应取乐观其成的总态度。当然具体事务上袖手旁观即可。对其进展与困顿,只要与中国不直接相关,都不必明确表态支持或反对。因为事实上,欧洲的进一步整合或强大,对中国都是利弊相参。如果欧盟或欧元瓦解,又未必不是中国的机会。我也承认,欧盟的进一步整合符合世界的整体利益。但面临西方整体走衰的大局,他们不一定能完成这个历史使命。

对眼下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我同意中国现在的主要态度,就是可以通过IMF间接融资数百亿乃至上千亿美元,但要以在IFM的投票权的适度增加为条件。要注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最困难关口好像已经过去。希腊的坑已经基本被填了起来。意大利新总理蒙蒂上台后,大局也已经稳住。法国的债信评级从3A降成2A以后,也没有产生灾难性后果。中国现在若不谈好条件出手,恐怕就得等很可能是若干年后的下一个机会了。

在这种随机应变之上,还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努力地去寻找共同利益(比如自由而又基本平衡的贸易)。一切的纷争,一定要有理有利有节,一定要缓进,一定不可以与明显还比我们强大许多的整体的西方全面闹翻,不得已时就得做一切必要的让步。最高的利益就是保住继续和平崛起的大局。

欧盟国家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

德国现在是欧盟的第一经济强国、第一人口大国。如果不是至今背负二战祸首的历史包袱,它早已成为欧盟的当然核心。德国是一个出哲学家的国度,人民以理智和勤勉著称,是最像中国人的欧洲人,是中国要拉住欧洲的头号目标。德国现任的女总理默克尔貌不惊人,但的确相当地胜任。她实在很有机会在明年获得第三个任期。这样中德之间的关系就相当靠谱地可以继续稳定发展了。

法国是欧洲的第二强国,又是二战战胜国,一直是欧盟的政治领袖国。其外交政策主轴万变不离其宗,是既要与美国在大原则上协调,又要在一定程度上独树一帜。中国应当充分利用其想独树一帜这一面,去达成中国的国家利益。

萨科奇是一位十分强势的总统,他只有有限的资源,在这次震惊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却把法国这个二流国家的影响力表演得恰如一流大国,也算是十分地有才了。人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萨科齐的袖子(法国的经济实力)并不甚长,但他有本事把德国人的袖子也借过来舞,居然舞出了名堂。他力主全力救助希腊而成功,于人类也算是功莫大焉。

不过他的国内政绩则实在乏善可陈,因此在马上就要到来的大选中,他还是很可能得鞠躬下台。当然如果萨科齐连任成功,中法关系就不会出现大的动荡,中国已经给予萨科齐足够的教训。

下一任法国总统若是奥朗德,政局自然向左转。后事如何,一切就得重新观察了。在我看来恐怕得有一段磨合期。去年奥朗德的代表法比尤斯访问中国,没能与中国的高层会晤,被迫缩短行程。在我看来是中国的外交失误。这显然会增加如果奥朗德上台以后与中国培养感情的难度。中国当局在仅仅几个月前,应当看得到奥朗德有相当大的机会胜选,对他的代表,应当有更多的礼遇。

英国是欧洲第三经济大国,三百年繁荣的老本还没有吃完。自觉还有资格时不时与中国抬一下杠。但它不是欧盟的主导国。影响力已经不及德国、法国。英国现任首相卡梅伦行事也算中规中矩,该国的外交政策一贯还算稳健。相信中英之间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其它的欧盟国家几乎都没有独立的声音。听见他们叫唤大体上都是需要救助了。就是瑞典挪威借着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时不时会针对中国呛声。但那已无关大局。

最后再发挥一点:就是在成功崛起之后,中国也要力图去创造一种西方人不认识的以全球的整体利益为主轴的新的国际政治哲学。这就是我已多次引述的中国著名哲学家赵汀阳先生提出的“天下”理念了。现在西方的世界政治哲学,只是把世界当做实现他们大西洋联盟利益的空间场所。除非涉及到他们的根本利益(比如环保),他们并不会把世界的整体利益作为出发点。比如他们并不把促进世界的均衡发展看做他们应尽的义务。要保住他们那比世界平均高出4.5倍,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高出13倍的收入水平,以及他们对世界事务的主导权,才是他们的核心利益。但这不是世界,当然也不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这就是占世界人口85%的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最根本的利益分歧了。

欧洲人在这个方面的立场,比美国还略好。比如对符合世界利益的环保,欧洲也比美国积极得多。美国至今不肯签署世界环保事业的基本文件《东京议定书》,也没有签署多项联合国人权文件,也拒不接受海牙国际刑事法庭的管辖。中国的外交,应当鼓励、支持欧洲向着这个正确的方向走更远。

(作者为旅法历史学博士)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