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对叙立场:并非毫无商量余地

banyuesudi 2012-02-28 21:27:10 总第119期 放大 缩小

 

1月22日,阿拉伯国家联盟外长宣布了一份有关结束叙利亚国内暴力冲突的倡议,敦促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将所有权力移交第一副总统。2月4日,阿盟以这份倡议为蓝本起草的决议草案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中遭到中国和俄国的否决。2月16日,在联合国大会决议中,中国再次投反对票。

事实上,中国与阿盟的经贸关系十分紧密。有分析认为,中国对阿盟倡议的否决为中阿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阿拉伯国际新闻杂志》主编阿德尔·特莱菲(Adel Al-Toraifi)最近在伦敦出版的阿拉伯报纸《中东日报》撰文指出,俄国的反对票并不意外,其不希望“利比亚模式”在叙利亚重演,中国的态度却让一些人感到困惑。但是,阿德尔问道,中国真的是在支持阿萨德吗?

特莱菲认为,要理解中国的真正立场,首先要明白虽然表面上中国的否决间接支持了阿萨德,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反对改变叙利亚的现状,只是中国不希望这种改变由联合国安理会来决定。其次,虽然中国与叙利亚贸易往来密切,而且中国是叙利亚第三大贸易伙伴,两国还签署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但中叙贸易额在2010年也只有22亿美元,比起中国与海湾国家的900多亿美元来微不足道。因此,中国的反对票与其在叙经济利益关联不大,中国更在乎的是阻止美欧在中东地区掀起政权更迭。

对于中国投反对票的原因,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研究院裴敏欣也持相似的观点。他在美国《纽约时报》上撰文分析道,中国并非要庇护阿萨德政权,其真正的目的是与俄罗斯一起反对美欧强行干涉别国内政的独裁行为。裴敏欣还说道,自1971年重返联合国以来,中国在安理会表决中很少使用否决权,如果对某个决议不赞同,中国一般使用弃权;一旦中国使用否决权,那就意味着这份决议对中国来说非比寻常。

裴敏欣进一步分析道,奉行实用主义外交的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投反对票看上去有些奇怪,因为阿萨德政权并不值得中国使用否决权。事实上在其中真正起作用的是中俄关系。俄罗斯在叙利亚有更多的经济与安全利益,因而俄罗斯否决了安理会决议。而中国显然认为在此事上维护中俄关系是更好的选择,以免在今后需要俄罗斯的时候得不到后者的支持。中俄之间的联盟由此成为了安理会在叙利亚问题上面临的一个新变量。两国之间似乎形成了某种战略共识:双方将一起反对西方国家,这就不会让二者中的任何一方看上去势单力薄;在对俄罗斯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北京会支持莫斯科,反之在对中国意义重大的问题上,莫斯科也会支持北京。

西方国家对此采取的策略一般是单个击破。由于俄罗斯通常比中国态度更为强硬,因此西方国家经常把目标放在俄罗斯身上。这也是为什么在伊朗问题上西方国家一直在试图说服俄罗斯,而非中国。

至于阿拉伯国家应如何应对中国的立场,特莱菲认为,海湾各国首先应当明白中国不愿看到阿萨德被推翻后战火波及伊朗,因为这会影响中国的石油进口。但同时各国也应当看到中国对欧美制裁伊朗央行、禁运石油并不反对,因为中国已经在减少其对伊朗石油的依赖,转而增加了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进口。中国对叙利亚的态度并不是没有余地,北京已经向中东地区派遣特使关注叙利亚问题,并会见了叙利亚反对派领导人。海湾各国应当理性看待中国,一味谴责中国对叙利亚问题投反对票无助于说服中国。如同在利比亚问题上一样,中国只是不希望看到国际社会以武力推翻叙利亚政权。无论俄罗斯还是中国的决定都有其各自的理由——俄罗斯想从推翻阿萨德政权中获利,而中国则更关注改变叙利亚现状的方式和结果。

特莱菲引用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的观点说道,中国最关心的问题是自身发展和国外市场的稳定。在外交决策上,中国一般持中立态度,北京更希望“坐山观虎斗”。特莱菲认为海湾各国完全有能力在中国关心的问题上让中国放心,只要中国的利益得到保障,北京对叙利亚问题的态度就会转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