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苏醒中的缅甸

banyuesudi 2012-02-15 17:13:16 编译/王原 总第118期 放大 缩小

 

过去,若想了解一个真实的缅甸,就只能从新闻报道的字里行间寻找真相。在这个军政府掌权的国家,事件真相往往是秘而不宣的。这是美国记者艾玛·拉金(Emma Larkin笔名)从近10年的旅居缅甸生活中学到的经验。但最近,艾玛在最新一期的《新共和》杂志上写道,新闻审查“似乎开始缓和了”。

变化始于去年年初缅甸军政府领导人丹瑞退出政坛。不久后,政府宣布媒体将不需再接受新闻审查。更令人诧异的是,缅甸新闻审查与登记部部长丁瑞在10月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道,“新闻审查在大多数国家,包括我们的邻国,都是不存在的,这有悖于民主,应当尽快废除这一制度。”

不仅缅甸国内记者因此获益匪浅,新闻报道的放开也为外国记者打开了方便之门。以前,外国记者只能通过办理旅游签证潜入缅甸进行报道,但最近不少外国媒体人获得了记者签证,甚至有记者进入了行政首都内比都,对外媒来说,这里曾是绝对的禁区。金融系统也有了变化,银行的美元兑缅甸币汇率甚至比黑市还高,要知道以前1美元在银行只能兑换6缅甸币,而黑市的价格则是800缅甸币。

不过艾玛认为,最重要的变化还是昂山素姬重新露面。在她20多年的软禁生涯里,她的名字和肖像都被政府干干净净地从公众视野中抹去了。售卖或悬挂她的肖像的人将面临牢狱之灾。但如今,大批的昂山素姬肖像正在街头巷尾出售。

“似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艾玛的一位朋友说道。人们谈起政治话题时不用再压低声音、提心吊胆了,甚至打电话时也不再担心被监听。这一切让艾玛有些吃惊甚至担心。和许多身在国外的缅甸异见人士、公共活动家以及学者一样,艾玛担心政府反复无常。他们怀疑这是军政府引诱西方取消制裁、来缅投资的伎俩。这是有可能的,缅甸真的变了吗?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军政府独裁统治后,很少有人会期待这个沉重的政权会诉诸改革,或者说,很少有人会想到缅甸会以今天这种方式改变。在缅甸国内,关于政治改革曾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如果改革,独裁者抑或遭到民众愤怒的报复,抑或顽固地与法庭对抗;独裁者不会安静地步下权力的舞台。但如今,他们的确这么做了。

2010年10月,缅甸领导人丹瑞卸任,军政府举行了议会选举。但是昂山素姬在选举期间仍被软禁,她的政党也并未参与。唯一角逐议会1157个席位的政党是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由卸任的军方高层组成的换汤不换药的“民间”政党。不出所料,联邦巩固与发展党“赢得”了议会的绝大多数席位。但很快就有一些迹象表明政府要有新变化。新任总理添盛在去年3月的就职演说中提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悲惨境况和工人的权利,并表示应当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及联合国合作改进缅甸的教育和医疗条件。第二次议会会议时,电视台开始转播会议进展,许多立法提案被议会接纳讨论。8月,昂山素姬与添盛会面,并公开表示这次会面令人愉快。最显著的转折发生在去年9月,政府宣布“遵从人民的意愿”停建密松大坝。

为何紧握政权的军政府突然开始妥协?

有分析认为是西方的经济制裁起了作用。制裁期间,缅甸过分依赖中国的援助,但政府并不愿中国在缅甸一家独大,因此向西方做出姿态来抗衡中国的势力。

也有分析认为这是军政府高官的自保之举。一直以来军政府高级领导人都不得善终:昂山将军死于暗杀;奈温将军卸任后,他的家人被控密谋颠覆国家……缅甸人说这是“恶有恶报”。因此,添盛很可能是利用改革来为自己、家人和同僚留后路。希拉里访缅后,联合国对军政府似乎不再步步紧逼。

但是,悲观论者也不无道理。虽然政府特赦了一些政治犯,但仍有不少异见人士在关押之中。缅甸重燃的民族冲突也在动摇着国家稳定。即使是那些相信改革仍将继续的人也认为今后局势存在着不确定性。添盛表示愿意同反对派合作,但他也面临着军政府内强硬派的压力。一位激进民间团体的领导人曾表示,“添盛想要改革,但最后缅甸迎来的也许只是军事政变。”

因此,最好还是有所保留地看待现下局势,艾玛写道。虽然新闻审查的放松有其积极意义,但仍有不少话题是禁忌。虽然游行抗议现在是合法的,但政府仍可以利用《突发事件法案》和《国家保护法》来逮捕游行者。虽然昂山素姬被释放,但她的政党在下次议会选举中最多只能获得极少数的48个席位。

无论如何,乐观情绪正在蔓延。国外投资者开始回到缅甸,一些流亡者从政府那里收到了归国邀请,留学生开始考虑毕业回国工作。多年来,艾玛在缅甸第一次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感觉——虽然令人难以置信,毕竟有了希望。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