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空气质量攻坚战

yangguangshixian 2012-01-25 19:31:52 编辑组稿/堇钰 总第117期 放大 缩小

  新年伊始,在北京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PM2.5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重点。因为2011年入秋后,中国多地多次出现的雾霾天气,对于中国中东部地区来说更是多雾的天气,先后共发生15次较大范围的大雾天气过程。

    仅北京雾霾天数就高达65天。大雾导致城市空气质量下降,人们有时会感觉灰蒙蒙的。在公众对大雾天气的持续关注过程中,一个原本陌生的环境技术名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又因其对人体有害,也曾一度让购物网站上的口罩脱销。

  而在2011年年底通过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中国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同时收紧了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从此也许发布的空气质量信息表面上不如从前好了,但是也许将更真实地反映空气的好坏。那么在新“标准”的带动下,环境质量是否会有所改善?

  PM2.5知多少?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发现。虽然PM2.5在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但它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目前,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PM2.5为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PM2.5小于每立方米10微克是安全值。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

  全国多地打响PM2.5攻坚战

  针对“灰霾”元凶PM2.5,北京市环保部门2012年1月6日首次公布一组研究性监测数据显示:近10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但2010年均值与即将颁布的“新国标”比仍超1倍……拉开了北京启动PM2.5监测及发布工作的“序幕”。

  《中国青年报》近期发表名为《各地打响PM2.5攻坚战,数据感受摆脱“两张皮”》的文章指出,2012年1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都将打响“PM2.5攻坚战”。北京春节前开始公布PM2.5研究性监测数据;上海、天津、山东和武汉等省市纷纷表示陆续启动PM2.5的监测;广州最迟今年将公布PM2.5监测数据。人们关注,中国达标天评价系统的“洗牌”,将多大程度倒逼中国转型?

  在北京,北京市环保局表示,PM2.5的监测网络建设已正式启动,力争年内完成全市相关监测站点建设,并在春节前首先发布了27个监测子站3项常规污染物每小时的浓度。“要让公众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生活区域的实时空气质量,我们的监测数据才会更贴近百姓感受。”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管理处处长于建华说。以降低PM2.5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北京市提出2012年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2%的目标,“十二五”末实现“蓝天”数比例达到80%的目标。

  据悉,北京市还将加快出台《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2年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从调整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工地扬尘、严控工业污染、加强生态建设等方面入手,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协同治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不仅仅是北京,天津、山东、武汉等省市也纷纷表示,将陆续启动PM2.5的监测。江苏将在现有的17个PM2.5监测点的基础上,再建68个PM2.5监测点,最终实现监测“全省覆盖”;上海已建成PM2.5试点监测点位24个,其中3个为国控评价点。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有关专家建议,减少PM2.5,企业生产也要转型。应抓紧出台尘污染防治办法,把防尘控尘资金纳入建筑工程预算的“硬成本”,建立绿色施工和积尘监测制度,对达不到防尘控尘要求的工地责令停工整改。加强对大建筑工地的监管和渣土车的治理,减少扬尘污染。

  “如果加入PM2.5评价指标,优良天数将可能大幅下降。”江苏省有关负责人表示,数据“难看”一点不要紧,关键是要清楚灰霾天的来源,要有措施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扭转被动局面。“如果公布了,灰霾天没有减少,没法向老百姓交代。”

  “我国空气质量污染依然十分严重,总悬浮颗粒物和PM10浓度水平较高,由于这两种污染物的污染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决定了我国的标准与国际接轨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一些重点区域率先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争取监测水平早日和国际接轨,就是率先做到监测结果与人民群众感受相一致。

  按照环保部发布监测PM2.5的时间表,今年,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要率先开展PM2.5和臭氧的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境模范城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市以上城市开展监测;2016年全国统一执行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为什么大家这么关心PM2.5,就是因为它对人的视觉影响特别敏感,更容易‘感受到’。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就是要不断贴近人民的感受。”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认为,全面启动PM2.5监测工作可以令环保部门加强对颗粒物的数据管理,为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nextpage$

  世界各国的妙招

  《广州日报》日前发表了综合文章,历数了世界各地监测PM2.5的办法。

  日本:东京标准全亚洲最严

  在日本,一场接近10年的诉讼,令PM2.5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1999年,日本东京约有633位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状告地方政府和七家柴油汽车企业。这些患者基本上都居住在东京国道沿线,他们认为致病的原因是汽车尾气,要求被告给予赔偿,并要求政府对于汽车(特别是柴油车)的尾气排放实施限制。

  日本专家一致认为,大城市中的PM2.5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排出的PM2.5具有强烈的致癌物质。根据这两点结论,在2008年,被告的汽车企业终于接受法院的劝解,拿出12亿日元作为和解金,与633名患者和解。

  这一诉讼,间接触动了2003年东京推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针对浮游粒子状物质(尤其是柴油机、汽车尾气排放)的立法。在新法规实施的第一天,在所有进入东京的高速道路入口,以及各主要道路的入口,交警让汽车发动引擎,然后用白毛巾堵在尾气排放口进行检查。如果白毛巾变黑,则说明该车辆没有按规定安装过滤器,这辆车就会被禁止进入东京。

  如今,日本汽车在出厂时都已安装了过滤器,排放标准达到了欧洲三级标准,这使得东京空气中的PM2.5含量大幅度下降。目前东京对PM2.5的排放标准是亚洲最严格的,它要求每天每立方米不超过35微克。民众还可通过社交网站获取相关空气质量信息,甚至可将相关的应用软件下载到手机上,以便随时了解空气质量信息。

  美国:1997年设定PM2.5标准

  1997年,美国环保署根据清洁空气法案,设立了一套专门针对空气中PM2.5含量的标准,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日益工业化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2006年,美国环保署对PM2.5标准进行了修订和更新。

  如今,美国环保署官方网站会实时公布空气质量指数。PM2.5是每日空气质量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每小时更新一次。网站通过六种颜色表示空气污染情况。绿色表示“良好”,黄色表示“一般”,橙色表示“对敏感群体不健康”,红色表示“不健康”,紫色表示“非常不健康”,酱红色表示“危险”。从地图上可见,美国除东、西部沿海一些人口稠密城市PM2.5指数显示黄色之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绿色。

  环保署还可将用户指定的州或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或警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用户。地方电视台、电台和报纸也会每日发布空气质量预报。此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0年9月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专门展示世界各地PM2.5的密度。

  目前,美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里包括对PM2.5和PM10的监测,其中PM2.5监测站点有1028个、PM10站点有702个。站点数量、设定位置等都有具体要求,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监测子站的人口暴露情况、地区最高浓度、大的污染源影响、地区交通、背景浓度、环境质量对动植物影响等。

  欧盟:为降PM2.5设时间表

  2008年4月14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旨在提高欧盟空气质量的《环境空气质量指令》。新的指令为降低PM2.5和PM10的含量设定了标准和具体达标日期。

  根据该指令,到2020年,在城市地区,欧盟各成员国须在2010年的基础上平均降低20%的PM2.5含量;到2015年将城市地区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控制在年平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以下。而就各成员国整体而言,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须控制在年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的水平。上述目标最迟须在2015年达到,对于某些成员国则可以在2010年达到。

  英国:手机可查询空气质量

  在英国伦敦,地方政府重视公开空气质量信息,并以与地图结合的形式向公众公布。在当日空气质量发布方面,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和伦敦空气质量网络均发布大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公布伦敦市各地区各污染物上一小时浓度和一周趋势图,还开发了谷歌地球图层,用户下载相关软件后,即可遍览英伦三岛所有监测点各污染物上一小时API 分值和一周趋势图。

  此外,民众还可通过社交网站获取相关空气质量信息,甚至可将相关的应用软件下载到手机上,以便随时了解空气质量信息。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