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公民社会孤岛:反普京前路漫漫

banyuesudi 2012-01-23 23:22:50 编译/王原 总第116期 放大 缩小

  人们的记忆中也许还记得俄罗斯姑娘唱着《要嫁就嫁普京这样的人》的画面,可转头看看新闻就会发现早已时过境迁。2011年9月,普京宣布他早就计划参加2012年3月的总统选举,但2011年11月在莫斯科奥林匹克运动中心的格斗比赛上,他却遭到了观众的一片嘘声。虽然普京的新闻发言人否认嘘声是针对普京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普京早已不是俄罗斯的英雄。

  这几年,俄罗斯发生了什么?《纽约客》的记者大卫·瑞姆尼克在他的《公民社会孤岛:反普京前路漫漫》中说道,尽管普京的支持率仍然高达60%,但如今的俄罗斯人已不再麻木冷漠地享受稳定,他们对统一俄罗斯党那庞大的权力腐败网怨气重重。

  普京一直认为俄罗斯人应该对过去10年的稳定和繁荣心存感激。至于民权进步甚微,则是为了发展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为了再次当选总统,普京和他的幕僚准备把普京塑造成国家的重建者,就像罗斯福、科尔和李光耀那样。以本国历史论,普京不愿与沙皇彼得大帝相提并论,他更愿自比为彼得·斯托雷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铁腕改革家。斯托雷平曾有一句名言:“给我20年的安宁,我就能改变俄国。”

  莫斯科卡耐基中心的分析师玛莎·李普曼对瑞姆尼克说,普京渴求稳定,即使牺牲公民政治权利也在所不惜,可是“改革在哪里?”李普曼补充道,在前苏联时期的教科书上,关于斯托雷平的描述更多地集中在“斯托雷平的货车(Stolypin wagon)”和“斯托雷平的领带(Stolypin necktie)”上。前者意指那些把被囚禁的激进分子运往西伯利亚的火车车厢,后者则是绞死政治犯的绳索。

  瑞姆尼克认为,普京主义的构建者弗拉迪斯拉夫·苏尔科夫2007年在俄罗斯科学院发表的一篇演讲道出了普京主义的真谛。苏尔科夫否认存在普适的民主,认为俄罗斯幅员辽阔的国情决定了国家需要集权。在他看来,全世界的民主其实都是虚伪的、被操控的,只能给人虚幻的自由,“西方人一边跟我们说民主,一边又惦记着我们的石油。”瑞姆尼克指出,最重要的问题是,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充斥着以权谋权,选举和司法被行政权力所操控。当权者对公民社会毫无兴趣,只是在需要时利用一下。

  可是,公民社会却在形成。历史学家阿尔谢尼·罗津斯基对瑞姆尼克说,在过去几年里,各种独立人权组织、媒体机构、智库、学会、选举监督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在整个俄罗斯蓬勃发展。在克里姆林宫的压制下,这些组织还无法构成真正的公民社会,它们仍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群小岛,彼此没有联系、被政治精英们所忽视。但是,罗津斯基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塑造公民社会,社会越大政府就越小。”

  互联网的发展也许会加快这一进程。俄罗斯政府并不屏蔽互联网,但是“当权者审视互联网时,他们什么声音都听得到,但从不倾听,”俄罗斯Twitter上的时政红人玛莎说,“Twitter是一个公民社会实体的典型,只是太过势单力薄。”

  国家杜马选举的舞弊视频在Youtube上疯传,俄罗斯人掀起大规模的集会活动要求重选,高喊“要俄罗斯,不要普京”。虽然外界认为普京仍然会毫无悬念地当选总统,但显然人们的情绪已经发生转变。要问公民社会何时真正结束普京时代,瑞姆尼克引用了生物物理学家谢尔盖·科瓦廖夫的比喻——即使温度极低水也不会结冰,但只要加入一粒冰晶,变化即刻发生,“某时某刻变化会急速发生,”科瓦廖夫说,“人们会追问到底是什么时候。我不是预言家。我曾说再等15年,可现在15年已经过去了,这个时刻还未到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