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适应全球变暖

banyuesudi 2012-01-23 21:48:09 编译/王原 总第116期 放大 缩小

  2011年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德班会议在延期一天后宣布闭幕。为使各国兑现减排承诺,气候谈判就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方案已经商讨了10年,毕竟制定出一个让全球200多个国家都能够接受的方案并非易事。《京都议定书》的主要条款一年后即将失效,虽然德班会议最终宣布2013年开始将继续《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并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但各国的媒体和分析师们普遍认为大会批准的一揽子决议措辞含糊,给一些国家逃避减排责任留下了漏洞。例如,决议没有明确《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期限为5年抑或8年、“绿色气候基金”的资金来源和运作机制没有确定,等等。

  当许多环保人士、专家、媒体和民众正为如何能够尽快形成一份有效的全球协议而担忧时,丹麦气候问题专家、哥本哈根共识中心主任比约恩·隆伯格日前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意见——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制定取代《京都议定书》的协议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面对全球变暖,联合国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制定一项强有力的全球减排协议。然而,一个重要的问题被普遍忽略了——我们首先应当做的,是提高适应气候的能力。

  隆伯格指出,其实德班会议取得的成果并不是什么成功,只不过是把最难啃的骨头留给以后的决策者们。即便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不愿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因为其他替代燃料成本太高。中国、印度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更不情愿,因为为此减缓经济增长的代价将是巨大的,众多人口将面临贫困。但就算各国愿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也无济于事,因为即使到2050年全球碳排放降至1990年的50%,对全球平均气温的影响也不会超过华氏0.2度。

  碳减排的倡导者宣称全球变暖已经导致了可感知的气候变化,例如美国前总统阿尔·戈尔就认为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便是一例。在隆伯格看来,这样的说法未免夸大其词。他举例说,自卡特里娜飓风以来,作为飓风活动指标的全球累计气旋能量指数降至了197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全球变暖也许会导致单个飓风能量略强,但不会改变飓风频率,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很难说有多大影响。要想减少飓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与其想办法减少碳排放,不如改进防洪堤和堤外湿地——这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

  隆伯格认为这一思路对第三世界国家尤其重要。1992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的安德鲁飓风造成了41人死亡,经济损失相当于该州GDP的10%。然而,1998年发生在洪都拉斯的米奇飓风,虽然不及安德鲁飓风强度大,却夺去了1万多人的生命,经济损失相当于洪都拉斯2/3的GDP。在发展中国家,减排对减少飓风危害无济于事,关键是要改善飓风应对措施,同时发展经济并提高救援能力。

  隆伯格进而指出,不仅是飓风,面对其他可能因为全球变暖而恶化的问题也是如此。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暖最大的受害者。例如,蚊虫数量的增长使得疟疾更加猖獗,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粮食减产。类似德班会议这样的气候谈判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即使人类在本世纪末解决了气候变暖的趋势,全球的疟疾发病率也只不过会减少3%左右。饱受疟疾侵扰的人们最需要的是改善医疗条件并增强防御措施,比如增加蚊帐和防虫喷剂的使用率。至于粮食减产问题,减排同样无法解决。真正的解决办法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率。这就是所谓的“提高气候适应能力”。

  隆伯格认为提高适应能力首先需要一个量化标准。由前世界银行执行董事胡安·何塞·达布领导的全球适应研究所发布的“全球适应指数”,便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面对气候变化时的脆弱程度以及准备措施的完善程度。要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各国就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应对机制,让政府和投资者们能够便捷地采取最有效的解决措施。气候变暖的趋势在本世纪内仍将延续,人类的确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碳排放。但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在拯救生命并帮助弱势人口上,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塑造一个适应力更强的世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