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一个假耳朵骗了3个亿?

yangguangshehui 2011-11-02 22:08:21 编辑组稿/李璇 总第111期 放大 缩小

 

2001年,一只“背上长着人耳朵”的老鼠在北京举办的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亮相,名噪一时。这只“人耳鼠”培育自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交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曹谊林之手。

【举报】

人耳鼠造假

“人耳鼠”是使用可降解材料经过耳形压模,聚乳酸(PLA)溶液浸泡使其强度增强,制成耳廓支架材料。其次,将细胞接种于支架材料,经过1-2周体外培养,植入裸鼠体内。再经过6周,支架材料降解,形成再生软骨。

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314人),曹谊林名列其中。6月,某媒体载文质疑当年参展的“人耳鼠”存在造假行为,还称曹谊林10年来累计获得科研经费高达3亿元,“得巨额投入却停滞不前”。该撰文质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曹谊林教授科研团队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软骨”成果存在科研造假,“植入老鼠体内的肯定不是软骨,有可能只是高分子材料支架。”质疑者还称,曹谊林赖以成名的“人耳鼠”是维持了十余年的谎言,他因此获得众多荣誉和资金支持,之后却停滞不前,让巨额投入打了水漂——“一只假耳朵,骗取3个亿”。

8月,中科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45人),曹谊林落选。

【专家】

培养8个“人耳鼠”澄清

受到质疑的第二天,即6月21日,曹谊林决定让“人耳鼠”来揭开真相。由曹谊林领衔的科研团队培养了8个“人耳鼠”,重复验证实验,所有的实验过程都用录像录下。

8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组织了由包括4名院士在内的共8名专家组成的学术鉴定委员会,对曹谊林教授领衔的国家组织工程学术研究成果予以事实鉴定。会上专家组听取了曹谊林教授的相关汇报,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学术评议。现场活体“人耳鼠”再次出现。专家们当场取材验证,再生组织经现场冰冻切片,病理鉴定确认为人软骨组织,并同时移送第三方机构做组织病理学鉴定。8月16日病理报告“出炉”:进一步证实为软骨组织。

鉴定会结果:与会全体成员一致认为“人耳鼠”的技术是真实和成熟的。

【质疑】

不能制作“人耳软骨”?

在调查结果公布会上,曹谊林一开口就直接面对学术造假质疑,“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科学应该经得起社会和同行的监督。”

曹谊林再次带上了4只“人耳鼠”。这4只老鼠都是没有毛的裸鼠,有两只老鼠7周前被科研人员接种了细胞的耳廓支架,它们背上的耳朵轮廓和人耳没什么两样,只是稍微小一点。而另两只老鼠是两天前才加入实验队伍,被接种上耳廓支架的,耳朵的样子已经出现,不过支架还没有降解。4只“人耳鼠”上蹿下跳非常活跃。

曹谊林再次还原“人耳鼠”长出全过程,用细胞,包括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随后用一种材料做成模型支架,将软骨细胞“种”在支架上,繁殖生长出建造人耳所需的细胞后,再植入老鼠体内。6-8周后支架降解,软骨组织与老鼠皮肤长在一起,就成了外观酷似真耳的“人耳”。$nextpage$

解释】

2001年展出“人耳鼠”不是模型

“人耳鼠”在国内第一次公开亮相,是2001年的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曹谊林指出,那次露面的“人耳鼠”绝对不是赝品,更不是塑料的。2001年接到上级要求参展国家“863”计划成果展的任务,离开布展仅2周。

由于最初在美国获得成功并被报道的活体鼠不能被永久保存。接到任务后,实验室就将软骨细胞接种到可降解材料的支架上并植入裸鼠体内送去参展。“‘人耳鼠’的正常实验过程是将带有软骨细胞的生物材料支架植入裸鼠体内后在无菌饲养条件下经6-8周形成软骨。由于实验周期未能完成,裸鼠体内当时还未形成组织工程化软骨。

“另外,由于裸鼠缺乏免疫力,在展会参观人员众多的环境下,裸鼠被展出后2周死亡。”曹谊林说。

【骗钱】

一个“耳朵”要3个亿?

2011年7月5日至14日,国家审计署卫生药品审计局接实名举报,专程派人前往上海九院调查审计曹谊林科研课题申请和经费使用情况。经过10天的审计取证,曹谊林教授自1999年至今作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或科研课题第一负责人先后承担了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涉及项目经费总额6409.23万元,所有项目均已结题,通过验收。审计取证调查反馈,7个课题均有其明确的研究任务和目标,账目原汁原味,经费的使用均严格按项目计划后执行,科研项目达到任务书预期效果。

面对经费的质疑,曹谊林也带着科研团队予以澄清:在从事组织工程的10多年中,共拿了2个973项目,几千万元经费中有全国十几个单位参与。“我只是其中的牵头人,经费要分给十几个子课题单位。而在10年中并不仅仅只研究‘人耳鼠’,还要用组织工程技术在很多大动物身上进行实验。”曹谊林还称,2005年后其本人就没有再接过一个科研项目,把机会留给了团队年轻的科研工作者。

【认定】

“人耳鼠”技术真实成熟

除了“人耳鼠”,科研团队还在其他很多大动物身上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每一步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曹谊林列出了这10年来组织工程应用到其他器官的科研成果,为大型哺乳动物“拷贝”了骨骼、软骨、肌腱、关节、皮肤、神经等。比如,从兔子的眼内分离出角膜缘干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经过体外培养,构建出“有活性”的角膜组织,然后移植到兔角膜缺损部位,移植手术后8周,这块“复制品”变成透明状,与正常角膜毫无二致。此外,还为狗再生了半月板、修复了头颅;为羊的骨骼缺损修复。

对于治疗拇指缺损的病人,医生通常是将患者脚趾的骨头嫁接到拇指上。现在,专家则用牵引器先将拇指拉长,再抽取骨髓干细胞培养出缺损的拇指骨头。除了骨头,专家还为病人修复了缺损的皮肤。

这个技术攻破后,意味着人类有望用自己的骨髓细胞来修复缺损,不需要“拆东墙补西墙”,并能拷贝不走样。“组织工程就好比是‘人体打印机’”——从正常人体中取一小块组织细胞,让它在体外大量扩增,再回植到组织需要修复的部位,让它修复出一个完整的组织,例如耳朵、骨头等。通俗地说,就像打印一样,可复制任意一块你需要修补的骨头、皮肤。

一旦条件成熟,“器官配件工厂”对心脏、肝脏、肾脏等复杂器官的复制梦想将不再遥远。“我希望明天就能大规模用于人体。”曹谊林指出,目前技术成熟程度已经达到八九成,“不过,人是人,狗是狗,老鼠是老鼠,还有10%的技术究竟何时能攻克还说不清,这些技术要临床推广务必经过生物安全性检测及国家药监等部门批准,需要经过长时间反复临床验证。”

目前,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潜心研究,人体细胞的体外耳廓软骨构建的关键技术已经成熟,曹谊林教授领街的团队现在不但可以在裸鼠体内用动物的软骨细胞成功再生人耳,而且在体外培养箱内也能形成再生人耳廓形态的软骨,这一成果已于去年在权威杂志上发表,成为“十一五”“863”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最近该团队应用小耳症病人的残耳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箱中再造人耳廓形态软骨也获得成功。应用人体细胞在体外再生逼真人耳廓形态软骨目前在国际上尚无相关报道,这是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近期取得的重要突破之一,也是推进临床应用转化进程的关键一步,目前人残耳软骨细胞的生物安全性已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测,相关的产品标准也已制订,近期准备开始更全面的检测。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