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guandaobaijian 2011-10-19 22:30:56 文/贾秦英 编辑/堇钰 总第110期 放大 缩小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应当是地方官员的追求。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则是对不作为、乱作为的为官者的鞭挞。

坚持“四不”

读唐代孙樵《书何易于》一文,深感唐代四川益昌令何易于坚持的“四不”,颇给人以教益。

“不屈从上命”。上令下从、服从领导,是对为官者的基本要求。然而,若不分是非、不讲原则、唯令是从,就可能逾矩违法。只有头脑清醒、以民为本、依法履职,才能自立自强,裨补上级的疏漏。何易于作为益昌令,为了不增加百姓负担,冒着受惩罚的风险,对搜刮民脂民膏、征收茶税的天子诏书,抗命不遵,“纵火焚之”。其过激行为如遇天子一怒,后果不堪设想。幸而得到观察使的谅解,“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倘何易于不加分析地执行税令,百姓不堪其苦而奋起抗争,势必影响社会稳定。

“不奉承上司”。有人信奉“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对上司投其所好、送钱送物,混到时候自然会升官。比如,吕不韦靠送钱送女人,谋取了文信侯、相国等高位,成为秦始皇的“仲父”。然而,用不正当手段谋取的功名,往往是一剂毒药,吕不韦最终因祸自杀。何易于则不然,他接待来往官员都是“传符外一无所与”,更不去跑和送。刺史崔朴带随从乘船春游路过益昌,征用民力拉船,何易于竟以考虑“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亲自“腰笏引舟上下”讽谏,弄得刺史十分狼狈,“与客跳出舟、偕骑还去”。有何易于这种“前车之鉴”,其他官员也就不再到益昌“视察”扰民了。

“不祸害百姓”。滥用民力、制造政绩,是不良官员的惯用伎俩。有的官员好搞“形象工程”,积累政治资本,为升迁铺路。何易于则是“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当地没有盗贼,收税不催逼百姓,自出俸钱应对徭役,体恤孤弱,经常“问政得失”。他外出办公,“道从不过三人”。何易于“廉约如是”,得到了百姓拥戴;因他在朝廷考核时被评为“中上”,就有百姓为他评功摆好、鸣不平。

“不经营关系”。上谄下交、左右逢源,是有些官员保官的手段。有的官员为能在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热衷于拉关系,经营“关系网”。比如,权臣严嵩很善于笼络皇帝身边的亲信。看到皇帝眷念被革职的夏言时,严嵩明知夏言瞧不起自己,仍主动提出启用夏言。上朝时,他对皇帝身边的太监也拱手传情,修好关系。而何易于却正气凛然,从不因私接待来往官员,对不知农时的直接领导——刺史也不留情面,自然不能使其为自己升官“说好话”。何易于当了几年益昌令,只能平调去当罗江令;到任后仍然我行我素,“其治视益昌”。

为官之道来源

要想当一个上级放心、下级心服、群众满意的好官,必须“一知、二得、三能、四而”。只有这样,方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才能干一番力所能及的事业。

一知,知人善用。察人之优劣,晓人之脾性,用人之长处,避人之短缺,这是为官用人的基本功。选人应选德才兼备之人。德以孝为先,才以专为优。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德之本也。故,忤逆不孝之人千万别用;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貌似全面,实则无能的万金油式干部最好免谈。

二得,挡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为官在任,虽前呼后拥风风光光,但风险极高如履薄冰。所有贪官,无论古今中外,均离不开“财”、“色”二字;均因挡不住诱惑,耐不住寂寞所致。前清的和珅如此,京津沪渝的个别领导,如北京的王宝森、天津的宋平顺、上海的陈良宇、重庆的张宗海都是如此。前不久,重庆打黑中处决的著名黑星文强也不例外。俗话说得好:财、财、财,缺之难过多为害;色、色、色,千姿百态如蛇蝎。因此,只有挡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方能规避风险。殊不知,扣错第一颗纽扣将一错到底,挡住第一次诱惑才一路顺风。

三能,语言能力、文字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当官者,须能说会道,能写会调。三分钟的即席讲话,两小时的长谈阔论,都能抓住听众,妙语连珠头头是道;下笔千言不能离题万里,矛盾重重可以巧妙化解。这就是本事,这就是能力。很难想象,台上讲话语无伦次不知所云,身陷漩涡惊慌失措束手无策之人能为民办事。相比之下,处事不惊、遇险不慌、协调有力、调度有方的综合协调能力,是为官之主要能力。

四而,士而能容、刚而不屈、中而不偏、正而远斜。容者,宽容也;刚者,原则也;中者,公正也;正者,廉洁也。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为官者的基本修养。为官者切忌:筷子一提,可以可以;酒杯一端,原则放宽。办事公开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是为官者的基本素质。清正廉洁是为官者的基本道德。古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不求一尘不染,必须两袖清风,是为官者的官风基准。“一尘不染权当笑谈,两袖清风方显本色。”“乐自清中出,烦自贪里来。”“甘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脏羞儿孙。”这些古训警句应为为官者座右铭。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