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处理地沟油 关乎人心救赎

pinglun 2011-10-13 18:33:58 本刊记者 堇钰 总第109期 放大 缩小

 

据9月13日公安部网站的消息:日前,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生产销售“黑工厂”、“黑窝点”6个,抓获柳立国、袁一等3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同时扣押食用地沟油100余吨。据交代,地沟油主要销往粮油市场。由此,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得到证实。

人们再一次“谈油色变”。而“证实”二字,令人忧心。上一次关于地沟油的集中舆论讨伐,是在去年年初。2010年3月,武汉工业学院的何东平教授提到了一个数据——“全国每年有200万吨到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一时激起一阵汹涌的舆论巨浪,大大超出了这位一辈子“搞油”的专家的预期。以致没过几天,他还专门召开发布会,否认自己说过此话。

其实,地沟油的生产、销售已是一个至少有20年的行业。变化仅仅是,随着整个社会物质消耗水平的提高,这个行业的产值随之膨胀了很多,有更多地沟油走上了更多人的丰盛餐桌。由此看来,清剿地沟油,是一场旷日持久战争。

太史公早就表述过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数人,从大酒店餐厅的经理,到厨余垃圾收购商,到油品销售者,再到餐馆经理,卷入这个庞大的地沟油生产链条,就是为了一个“利”字。所有人具有强烈而直接的物质欲望,在这种欲望驱动下,大家在一个迅速发育起来的商业体系中相互制造和满足无尽的欲望。这个商业体系是由陌生人组成的,它的生产效率确实非常之高,因为,大家都把全副精力投入到物质生产中。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没有“心肝”,又彼此都是陌生人,所以在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都可以轻轻松松地做到无所顾忌,不会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来降低造假制劣的效率。

由此,中国社会形成了一个高效率的相互伤害体系:你在我吃的辣酱中加苏丹红,我在你家孩子喝的奶粉中加三聚氰胺,他又在大家都进的餐馆中使用地沟油。作为生产者、销售者,每个人在清点自己的账目时都十分高兴,因为通过使用廉价“原材料”,自己在竞争中获得了优势,争取了更多消费者,赚到了更多利润。

因而有评论把如此高效率的欲望满足体系称为“负经济”体系。生活在这个体系中的所有人,在收获超常规欲望满足的同时,又会成为被伤害者。每个人一旦作为消费者,立刻会发现自己处于防不胜防的可怕位置。从衣、食、住、行,到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几乎到处都是陷阱,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让自己撞上。因此,这个社会中的每个成员,也许不会经常愤怒,但肯定经常处于惶恐、焦虑、不安的感觉中。

那么,地沟油真的让人防不胜防吗,也未必。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正视它,不再假装它从不存在,从不曾对公共食品安全构成威胁。至少这次的联合执法行动,就是一个可资借鉴的标本,对其系统的解剖和探析,必能抓住地沟油的命门。

只要有心,就会有力!不怕“不能”,就怕“不为”。别老拿地沟油检测技术说事,任何技术手段最初当然总是滞后于事物发展,滞后不要紧,针对性补齐短板就是了。退一万步说,就算目前这方面检测技术确实有限,就算千头万绪的终端市场难以尽数监控,那么也可以从源头努力,彻底截杀它。

这就要求反地沟油战争,也必须适应这套成熟操作。必须由政府牵头,比如学习某些国家高价收购市场终端的餐饮垃圾,然后进行规模化加工生产,变废为宝,转化为能源或其他有用材料。防止让餐饮废料被一般企业收购转化为有害的地沟油,又流入市场。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在处理地沟油问题上,只有将“利”限制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才能杜绝“害”的出现,而这不仅需要制度建设,而且关乎人心的救赎。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