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阳奉阴违”的潜规则

yangguangjingji 2011-10-13 18:27:23 编辑组稿/毕晓宁 总第109期 放大 缩小

 

对于北京7月5日的“电梯夺命”事件,目前官方的说法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固定零件损坏,驱动主轴发生迁移,造成驱动链条脱落,扶梯下滑,同时,附加制动器未启动。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李守林表示,事故原因调查报告将递交事故调查组,以统一的新闻稿形式对媒体发布,“我们不能违反纪律对外发布,也没有权力发布,我们只对事故调查组发布。”

安全领域赫赫有名的“海恩法则”说,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中国国家标准规定是在每3小时间隔内,持续重载不少于半小时以上,是否中国的电梯标准低于国际标准?作为国家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万健如解释说,中国的电梯标准“基本采用欧洲的标准,处于同一档次”,但中国地铁运行环境特殊,“人太多,扶梯长期超载运行,欧洲标准没有考虑到这些情况。”他认为解决电梯安全问题,应该通过“缩短维保时间,增加电梯数量,让电梯休息”和增加电梯的电机功率来解决问题。

恶性竞争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和生产基地,但在销售疯长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据调查发现,除了市场无序竞争和走过场的维保之外,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行业机构参差不齐,潜规则肆无忌惮也是主要诱因,使电梯变得千疮百孔,“电梯事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危机四伏。”北京市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说。为确保电梯的安全性,相关规定不可谓不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另有一套潜规则。

业内人士透露,中国电梯生产企业过多,在生产销售环节,采购方都以最低价进行产品招标,所以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很多电梯生产的小企业,采取超低价竞标的方式,导致大企业也跟着降价,而降低成本的方式,就是使用更便宜的配件,比如,“把钢板的厚度从2厘米减到1.5厘米”,采用成本更低的材质,生产“中国版的电梯”,“现在,铁道部的(电梯采购)标是最大的标,也采用了最低价中标,各厂家都拼命降低成本,都是在零部件上做手脚。”

隐患从生产环节已经埋下,在安装、改造、维修环节更为严重,因为发展太快、发证过滥、进入门槛低,使得维保企业在低价竞争的环境下利润极薄,在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大环境下,很多定期维保形同虚设。

缪步升认为,国家质检总局对生产企业,北京质监局对维保企业都存在“发证太多”的问题,导致了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电梯的生产、采购、安装及维保等都陷入了低价恶性竞争的“怪圈”,尤以维保环节尤甚,其中更多的是源自市场因素的作用。

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梯大部分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但电梯行业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产能过剩的现象,一些厂商生产所谓经济型电梯,经济型电梯与正常的电梯相比,有些功能就被减掉了,例如电梯的“到站钟”声没有了,本来应该显示“正在维修”的字样也不显示了,功能被简化,价格下来了,隐患也必然增加。

电梯维修工是由社会上的学校来进行培训,学费五、六百元,培训不到位,很多学校没有自己的培训基地,没有条件集中学习和培训,报名后,学校发给学员书籍和资料,学员自行学习,考前集中培训。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副总工程师韩再学直言,目前市面上各种培训单位多,培训市场不规范,鱼龙混杂,什么人都可以讲课,没有统一的机构和组织,“报名没有门槛,培训也不需要在学校进行,只是在质监局组织的考试前两三天集中培训,然后带到电梯现场去实践一下。”

“只要5天,交纳900元培训费,外加160元食宿费,再经过一次走过场的考试后,就可以拿到《特种设备操作证》。”一家北京市电梯企业的负责人说。行业准入门槛低,交钱就拿证,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几乎每隔一两个月,这家公司都会收到北京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发来的各种培训辅导班的传真,每个班的培训费含食宿大约1000元,价格比外面的培训机构要高出三、四百元。

缪步升说,其实电梯出事是经常的事情,这次实在是压不住了,这是通病,一直存在,“目前北京现有检测人员不到200人,电梯13万台,如果全部按照国家流程检测,根本人手不够,走过场的检测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垄断

在北京,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包括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和北京特种设备行业协会两家,有此资格的也只有此两家,前者属于北京市质监局直属机构,后者也与北京市质监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两个机构在同一幢楼中办公,而北京各区县的特种设备检测所则属于检测中心的下属单位,有180人左右的规模,后者则只有十几人,两者加起来不到200人,而正是这200人垄断了特种设备行业(包括电梯)评级、检测、验收的巨大市场,“一个是(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儿子,一个是女儿。”一位业内人士说,“不去吧,验收和检验时给你穿小鞋,去吧,一年下来各种活动把你折腾得没完没了,做企业的,谁都得罪不起,不如花钱买个平安。”

此外,据透露,两家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人员的“吃拿卡要”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北京一位电梯维保企业负责人大倒苦水,原本以为只要专心做维保企业,没有那么多枝节,几年下来感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评级时,一项就是5000元~8000元,三项下来就2万多。2008年前,评级没过的复试还要交钱,后来在企业联合反对下,复试才免了费用,“别看A级很高,实际都可以操作,电梯维保只是准入门槛高,实际操作猫腻太多,只要有钱,什么级别都可以拿到。”一位电梯企业负责人说。

另外,每次两家机构的检测人员来检测,企业都要准备100元至500元不等的红包,有的在千元以上,这还不包括逢年过节送礼和平日吃喝玩乐的费用。“不然,检测人员到处挑毛病,即使你做到位,仍然会被指出各种问题,情况严重的会影响公司业绩,损失客户,要钱给就是了,不如花钱买个平安。”该负责人表示,公司每年光这块的招待与红包费用至少要准备30万~50万元。

不过他认为,北京这块在全国算是做得比较好了,检测费只收1000元,在外地,一部电梯安装检测数万不等,最离谱的是安徽和河南。按照北京13万台电梯计算,一年的检测费就为1.3亿元,这个还只是账面上的账,如果加上红包,按照306家维保企业来算,这200人一年创造的收入最少在3亿元以上,而这仅仅是八大类中的一项,还不是全部。

这一说法得到质检系统官员证实,东南某省质检系统特设处官员坦言,检测人员在验收和检测时收受红包确已成为惯例,一般都以午餐补贴和晚饭补贴形式发放,一次大概在300元左右。事实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对于检测机构社会化这一问题也讨论过,但最后没有推行,原因是在考虑责任和风险,“一旦放开社会化,就会出现利润,也会滋生问题。”

北京市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表示,局里将检验、评审验收这块授权给了协会和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来做,非常不合理,“这是一个垄断,要把这块放开,电梯检测检验机构应该社会化,这样透明度高点,也会遏制一些隐性问题。”检测机构社会化的问题在系统内部已经呼吁很多年,但始终无法前进,最关键问题是检测机构的“隐性”问题太多,利益纠葛太深。

电梯市场亟待规范

针对近期北京等地频繁出现的电梯事故,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监局表示,正在考虑对存在质量问题的电梯制定召回制度,并写入正在起草的《特种设备安全法》中,而此前中国并没有涉及电梯召回的相关规定。

存在质量问题的电梯将有望实行召回,同时针对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现象,质检总局将研究《电梯安全监察规定》,并制定统一的电梯维保合同范本,让电梯生产商和业主签订维保合同,明确电梯使用、维保单位的主体责任。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监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根据历年统计,电梯发生意外和事故的原因,有2/3都是由于电梯维修保养不及时不到位、管理不善、程序操作不正确、不按国家标准进行维修保养等导致的,只有1/3是乘客原因。

针对中国自动扶梯标准落后国际标准10年的说法,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陈凤旺秘书长表示,全国电梯标委会用了约一年半的时间,调研成稿,今年7月初完成报批稿上报,按照计划,根据新的欧洲标准修改的新国标将于近期颁布实施。

陈凤旺指出,除中国外,目前国际上正在执行的扶梯标准主要有两个,分别是欧洲EN115系列标准和美国ASME标准,其中欧洲EN115系列标准使用最为广泛,“我国正在修订的新版自动扶梯标准,技术较先进。”陈凤旺认为。据介绍,新标准增加了一些相关技术领域的安全要求,如扶梯与建筑物的接口的要求,同时还加强了梯级踏板与围裙边的安全防护等。

“目前,国际上均没有电梯整机的报废标准。”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梅水麟说,不过,电梯零部件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性能指标,即要进行更换。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