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该不该为救弃儿堕胎?

yangguangbianchang 2011-08-23 14:08:40 本刊记者 李璇 总第106期 放大 缩小

 

她,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

为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弃婴,她变得一无所有。

打掉自己腹中已近5个月的胎儿,离婚失去家和丈夫。

为了把爱倾注给可怜的宝宝,31岁的她3年来单身不嫁。

这是近日被广泛关注并且引发激烈争议的一则新闻。在讨论中,大家的焦点集中在这位女性该不该为救弃婴打掉自己5个月大的胎儿。有人说她伟大,是渝版“最美妈妈”;有人说她的做法违背“人性”。

高雪(化名)的事迹经报道后,被网上誉为“最悲壮的妈妈”,激起了众多网友的赞赏与敬仰,但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激烈的讨论之外,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运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完善社会的救助机制,保护病弃婴儿,让爱心不以如此“悲壮”的面目示人。

为收养病婴堕胎致离婚

高雪,今年31岁,家住重庆市丰都县保合镇。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一个爱她的老公。但为挽救一名有心脏病的被弃男婴豆豆,她变得一无所有,却无怨无悔。

话要从2007年11月说起,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在外打工的高雪与丈夫在回老家的路上,发现一个冻得发紫的男婴被丢在垃圾堆里。一旁的清洁工说,“这个娃儿有病,已被人丢了3次。”已怀孕3个多月的高雪决定和丈夫将孩子带回家,为孩子取名豆豆。高雪将豆豆送到医院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豆豆除了患复杂的心脏病,还有其他问题。最终,高雪决定将豆豆抱回家,丈夫却坚决反对收养。

高雪担心一旦自己的宝宝出生后,就无暇照顾豆豆。于是,她再次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打掉腹中已经5个月的胎儿,投入全部身心照顾豆豆。这让她的婚姻濒临破裂。高雪对丈夫说:“房子、钱你都拿去,我什么都不要,只要豆豆在我身边。”2008年7月,高雪同意与丈夫离婚,房子、积蓄都归老公,唯一留在她身边的是豆豆。村里人不理解高雪的举动,都骂她是个“傻儿”。

高雪开了个小店卖皮鞋。她每天早晨5点起床,先给豆豆喂奶,再背着豆豆上班。豆豆经常感冒生病,晚上要哭闹到凌晨,高雪几乎每天只睡3—4个小时。看到高雪孤身一人,别人多次说媒,但为了照顾豆豆,她都拒绝了。

赞同方

观点1、大爱无疆,情操高尚

“她做的事,常人根本无法做到!”网友“香槟伯爵”称,没有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伟大的母亲。他认为,这个决定有些残忍,但彰显了人间最伟大的母爱,让人感受到母爱的力量。

网友“林红林白”则认为,大爱无疆,扶危济困没有错。从这个意义上,尽管高雪之举值得商榷,但其中蕴藏的爱心和体现的精神,值得提倡和鼓励。

对此网友“王志顺”也表示了赞同,他认为尽管高雪的做法过于极端,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扶危济困的中华传统美德,折射的是一种牺牲自我成全别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高雪身上体现的无私精神,网友“蓝色之心”总结道,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么极致,不提倡大家都这么具有奉献精神,但他们的行为起码能促进人们“向善”,他们所给予全社会的正面能量不可忽视。

观点2、舍我救人值得赞扬

就算高雪的做法过于极端,但显然不能说是错误。而事已至此,我们亦不可对高雪之举求全责备。实际上,作为旁观者我们也没有资格责备高雪。相反,倒是觉得我们更要看到高雪之举体现的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再现的是一种扶危济困的中华传统美德,折射的是一种牺牲自我成全别人的崇高思想境界。从某种意义上,高雪的做法亦当作如是观。

“子非鱼,岂知鱼之乐?”何况,自3年前高雪与丈夫离婚后,就一直没有再嫁,在这3年时间里,高雪一定是尝遍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最后,在现实生活中,像高雪这般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也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与自己没有任何血源关系的有病弃婴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远远不够。倒是常见不少人要么禁锢在自己“幸福小家庭”中,要么醉心于舒适安逸之隅。由此,面对高雪之举,我们的一些人不是应该感到羞愧与脸红吗?

大爱无疆,扶危济困更没有错。从这个意义上,尽管高雪之举值得商榷,但无疑其中蕴藏的爱心和体现的精神值得提倡和鼓励。

观点3、个人反传统选择传承善心

弃婴豆豆在遇到高女士之前已经被抛弃了3次。一个刚刚降临人世的生命却被多次扔弃到废纸篓中,怎能不让人起恻隐之心呢?当然,既然那些抛弃豆豆的养父母们都如此狠心,高女士无需背负这笔重债,但这其实隐含着一个问题,豆豆的前养父母们一定在知道豆豆的病情后保持了难堪的理性——抛弃。然而正是他们的理性导致了对豆豆救助的难堪沉默,我们耳熟能详的社会救助也霎时嘘声。如今,高女士独自一人站在舆论之中,不得不说,她对豆豆的关怀恰恰是对这种事前冷漠的最大讽刺。

我们看到,高女士是理性的,她的理性是向善的传承,是感恩也是报答;高女士个人的爱心抉择便不用再经历抛弃家庭般的艰涩,我们所拥有的也必将是爱心的集体传递与生命的温情守候。$nextpage$

反对方

观点1、堕胎既没有尊重生命 也没有尊重她丈夫的权利

打胎离婚救弃婴,这样的壮举不说空前绝后,起码在现实生活中堪称“孤例”。如果不是对老公、亲人乃至自己未出生的孩子薄情寡义,很难想象,谁会如此一根筋。事实上,除了打胎离婚救弃婴,不是还可以通过微博、论坛等多渠道呼吁社会上有爱心之士或社会收养机构向有病在身的弃婴伸出援助之手吗?为什么非要选择打胎离婚这种令常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极端的方式呢?这种不考虑其老公、亲人的感受,而我行我素的做法,是不是有点自私?再则,打胎处理不好可能还会带来终生不孕的后患。

一些网友认为,高雪因一个弃婴将自己腹中胎儿“残忍”打掉,也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她同时损失的,还有自己的家庭和婚姻。因此,这种行为难以让人支持。

网友“磊磊”称,5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看见基本的五官了。我很同情、敬佩这位母亲,但是这种做法,我觉得不可取。弃婴,可以由社会来抚养,她这么做伤害了自己、老公、亲人,还有未出生的孩子的生命。

一位叫“佐木”的作者认为,高雪打掉自己腹中的胎儿超过了作为母亲的基本底线,胎儿是自己的,但生命却是别人的,没有任何理由无端剥夺一条生命,建立在血色之上的爱心,有“无以承受之重”。从生育权的角度来说,在没有获得丈夫的同意下的单方选择,其实是对丈夫权利的漠视和情感伤害,这样做难言厚道。

观点2、偏执的爱心是一种伤害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认为高雪的做法太极端,代价太大,伤害太多人。

留言中,网友“繁星点点”直言不讳地说:“我对高女士的行为并不认同,救另一个孩子跟保留自己的骨肉并不冲突,其间没有‘一命换一命’的两难选择。这本来可以是件两全齐美的事,她本来可以和以前一样幸福,可是她却为自己缺乏理性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网友“堂吉伟德”认为,爱心的表达,必须建立在个人的能力之上,竭泽而渔的付出未免太过偏激,这背离了爱心的本意,使其无法得到延续。

网友“消失在黄昏”则直言,高雪其行为不能说是“疯狂”,但说其爱心“偏执”当不为过。其目的或许无可争议,但其行为却未必值得肯定。爱心的表达若没有适当的方式,那么对于爱心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伤害。

在博客中,网友“悠悠的猫”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腹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5个月的胎儿已经成形,已经是个生命了。腹中的他或者她同样需要爱,高女士的做法对于腹中的胎儿来说,是不公平的。

观点3、损己利人超过能力范围就是错误

高雪的个人选择应当尊重,但是没有必要把她抽象化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或者“损己利人”的道德标杆,不断用“伟大”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她。事实上,高雪这种“损己利人”的做法,理性地来看,不仅伤害了自己,还伤害了家人,并且,她不具备抚养孩子的经济能力,孩子的将来也堪忧。

高女士的大爱行为,或许也正是母爱的真情流露。但如此爱心之举却要付出常人无法承受的代价,将自己的生活弄得一片狼藉,此举是否可取,值得深思。为了挽救一个孩子是否要以牺牲另一个孩子为代价?如果是因为经济上的压力,这样剥夺一个孩子的生命权利,对肚中的孩子是不公平,对孩子的父亲也是不公平的。

从目前新闻报道披露的情况看,高女士在经济上并不具备救助此弃婴的条件,生活备尝艰辛,放弃了个人的幸福,剥夺了他人的生命,再大爱的行为,也令人遗憾,而高女士始终认为她这是在对生命高度负责。

勿庸置疑,好心的高女士与武汉“暴走妈妈”有着同样伟大的母性善良。但所不同的是,高女士的“壮举”更多的是高高在上的道德窠臼所倒逼,而其他几位妈妈则更多的是来自母爱的下意识行为。这种被放大、甚至变形的道德评价显然已经绑架了高女士的生活。

现实考量:让救助制度更加完善

在网友们七嘴八舌争论的同时,也有网友提出,应让救助制度更加完善,才不会让爱心如此“悲壮”。

网友“种太阳”直言,如果在一个救助制度健全的社会,面对这样的弃婴,也许只需要拨打一个电话,相关部门或社会团体就能给孩子提供有效的救助。高女士身上的这出悲喜剧,也许根本就不应该发生。

也有网友发问如果有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这样的弃婴会不会减少很多?再者我们的各地都有条件完善的救助机构,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些弃婴送到福利院让政府来救治,让他们有更好的条件生活?

网友“izhongtian”则从法律的角度对高雪的行为提出商榷,认为高雪发现弃婴,将孩子带回家是值得赞赏的,但理应送相关收养机构,而不应该隐匿自养,将社会责任揽于己身。也正因为高雪的这一行为,使得弃婴者逃脱了法律的追究,并使孩子失去有保障的生存环境,而全取决于高雪的个人能力和给予。

讨论中,不少网友都表示,大家可以赞叹高女士人格的伟大,也可以对她的非常规举动表示质疑,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运用一切可能的力量,推进这个社会的救助机制不断完善,使其不再屡屡缺位。

编者结语:

行善需要量力而行

为什么在现实面前,高雪没有其它选择呢?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读者需要的是“人”而不是“神”一般的道德偶像。读者们理性思考越来越多,传媒也需要进步,应该意识到读者对一味的“高大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报道不如以前买账了。

因为人在做好事的时候,通常有以下四种情况:利他的同时也利己;在一件事情上利他,在其它事情上利己(或者在一件事上高大全,在其它事情上则不然);利他的同时也有“损他”的行为;利他,但方式不好。

塑造“高大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新闻报道,会把这四种情况中利己损他以及并非“高大全”的部分忽略、屏蔽或修改,导致失去真实。这完全是无必要的,正如社会学教授顾骏所言,“做普通人,行平常善”就足以值得称道。人们需要的不是“神性”的谎言,而是“人性”的回归。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