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家具业国货“洋名”造假调查

yangguangshehui 2011-08-04 21:09:01 编辑组稿/李璇 总第105期 放大 缩小

 

近日,家具厂商达芬奇被央视曝光其高价“洋家具”实为国内制造,且部分产品质量不合格。7月13日,达芬奇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公司总经理潘庄秀华承认,曾与包括东莞长丰在内的国内家具厂有合作,但产品系列是在内地创立、现已停售的富尔敦品牌。对其所代理的意大利品牌,她仍坚称是意大利生产、原装进口。

但公众并不满意这一答复。除了质疑达芬奇的发布会避谈退货与赔偿,对消费者没有负责任的回应以外,仍然对其销售的家具来源紧追不舍。与此同时,上海市工商局已对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正式立案。

然而,现在国产家具假冒进口的现象,已经成为媒体和消费者的核心关注点。据业内人士透露,“贴牌”生产不仅是家具行业的“潜规则”,在地板、厨具、瓷砖等建材行业也并非鲜见。

天价家具释放有害气体

7月11日,记者跟随上海工商部门的执法人员来到位于上海市青浦达芬奇家居的一家仓库。仓库主管徐伟峰表示,这里几乎所有家具都是意大利进口的,且销往全国各地。

上海市建筑材料及构件质量监督检验站张志宇说:“这款床头柜从面板来说,它是密度板上贴三聚氰胺板的,整个抽斗的面板我们初步看是树脂的,不是实木的。我们做了现场破坏性检验,发现不是木材。”

检测人员初步判断,这个床头柜表面的材质是密度板,而且抽屉的旁板没有封边,将可能导致板材中甲醛等有害气体持续缓慢释放,不符合家具的国家标准。而就是这款同型号的床头柜,在上海达芬奇家居延安西路展示厅内,原价标称为132600元,促销价仍高达92820元。

在达芬奇家居延安西路展示厅,用户廖先生说:“家具买了一年多就出问题了,我打电话给店里,拖了一年多。”用户王先生说:“床板断掉了,沙发布都已经裂开了,正常的两千多块钱的东西都不会坏,20万的东西放在那里,没怎么坐就坏掉了。”

目前,上海工商部门已对达芬奇家居立案调查。上海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处副处长郑宏表示,但工商部门对达芬奇的相关展示厅和仓库进行了现场检查,封存了部分相关产品。

“西洋镜”被拆穿

达芬奇家具是否如商家所说,是意大利全进口的呢?记者再次来到涉嫌为达芬奇加工家具的东莞长丰家具厂。东莞长丰家具厂负责人说:“从来没有生产过卡布丽缇的家具,我们做欧式古典家具。”

7月13日下午3点,达芬奇在北京召开“情况说明会”,请来了十几位外国人坐镇,并介绍其为代理的国外品牌的相关负责人。

该公司总经理潘庄秀华在会上坚称该公司代理的所有意大利品牌产品均在意大利生产,系原装进口;而其代理的美国品牌产品则是全球采购,产地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印尼等。

发布会进行中,一位黑衣男子拍座而起,说在达芬奇买了上千万元的家具,但是却不知道是不是真品,要求达芬奇给说法。在这名男子一再追问下,潘庄秀华转而声泪俱下地讲述达芬奇的创业史,并承认与之前媒体报道中采访的广东东莞两个工厂金凤凰和长丰合作生产过一个国产品牌家具,而自己也曾介绍长丰为“好莱坞”家具代工。

深圳市工商局已经初步查明,上海达芬奇总部通过其深圳等下属公司给东莞长丰家具公司下订单,长丰家具公司把家具成品提供给达芬奇公司,达芬奇公司再通过多个贸易公司出口,最后再从上海入关,国产货就变成了所谓的意大利、美国原产的洋家具。目前,深圳市工商局已经查扣了给达芬奇公司提供好莱坞家具的深圳市欧美屋家居设计咨询经营部的相关账目和电脑资料。

造“洋”手法多样

原产地是界定进口家具的唯一标准,这些高端品牌的家具标牌上却并没有明确标注所使用的材质,只是模糊地在产地上标注着国外,没有标明是生产地还是原材料产地。同时记者也发现,凡是打着进口旗号的家具要比国产家具贵一倍以上,这也是许多家具厂商拒绝自降身价、承认国产的主要原因。

据上海市家具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年家具进口12亿美元左右,去年出口达329.8亿美元,其中中国生产的家具中50%以上的原材料都依赖进口,包括新西兰、加拿大、美国、东南亚等。

那么使用进口原材料生产的家具是否就算是进口家具了呢?上海市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关荣说:“有些品牌是国外的品牌,但是授权我们国内生产,那不能说是进口家具;有些品牌注册于境外,但是在国内生产,也不能称为进口家具。如果一些企业通过假出口再进口,就是变相的欺骗。原材料产地是鉴定进口和国内生产很重要的条件。不过,由于表面看不出来,一般人还是根据海关关税来判断。”

业内人士表示,家居行业造“洋”的手法,一般是与国外品牌合作,每年给外资品牌一定的费用。其中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产品是不是真的原产进口有待考证;二是标上“进口”后价格飙涨,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但价格昂贵缺乏依据和标准。

上海某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进口家具的量其实是非常小的,他们公司每年进口家具的销售额还不到总销售额的10%,受众群也比较固定。“以我们公司在上海市场来讲,整个一年的销售量大概是在5000万元,但是我们进口家具的份额不会超过500万元,也就是不会超过10%。整个上海进口家具的份额不会超过出口值的5%。”他说。

负责人坦言,普通消费者要直观辨别进口家具的真伪是非常困难的。目前,辨别进口家具主要依靠家具上的标志说明、买卖合约和关税证明。同时,消费者应理性消费,购买家具时要明确买卖合同的责任、义务,尤其是售后服务内容。

家具背后的隐形主角

7月13日,达芬奇家具举行新闻说明会,极力为自己“辩污”,但这并不能抹掉人们对其造假的质疑。达芬奇家具造假并非一日之功,早在6年前,《北京商报》就曾以《洋家具“限量”牵出“纯进口”黑幕》为题,揭露达芬奇家具“出口转内销”的造假行为,只不过当时人们的关注度不够罢了。业内人士认为,达芬奇家具能够在媒体曝光后继续坚挺6年顽强地造假,除了达芬奇家具蓄意而为、一部分消费者“只买贵的”这种炫富心理在支撑以外,相关监管部门也难辞其咎。

“央视曝光达芬奇家具产自东莞”一事广受关注,达芬奇公司作出回应,称“达芬奇在国内销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具,均为在意大利生产并原装进口到国内”。

有专家指出,根据深圳市工商局的初步查明,达芬奇家具远渡重洋后又原封不动回国,其间必然有重重疑点暴露。而且,近年的品牌“洋化”事件,均是由媒体最先曝光并引发舆论谴责。然而,在相当长时间内,相关监管部门不仅执法缺位,甚至根本失语,种种造假行为长期未被查获。在日常例行检查中,消费者也未听到达芬奇家具有质量隐患。

专家指出,正是这种对监管的麻木不仁,造成一些领域诚信严重缺损的司空见惯,长此以往不仅是对百姓利益的严重侵害,也是对国家信誉的严重侵害,更是对社会心理的严重腐蚀。

透视中国家具发展之痛

“达芬奇事件”暴露出国内家具销售市场的混乱与监管不力,但背后更深层的,也揭示出家具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升级转型之痛。

据了解,这种披着“洋皮”的国货,以鱼目混珠的姿态充斥着国内多个行业。在服装领域,除了一些人们较为熟悉的国际知名品牌外,一些以外文命名的品牌,多声称来自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一件普通衬衣动辄上千元,西装动辄过万元,但仔细翻看价格标签,产地大多是广州、深圳。

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很多行业都存在类似现象:为了区分市场定位及迎合消费者信赖外资品牌的消费习惯,一个公司旗下常拥有两个甚至多个品牌,其中某个品牌在海外注册,但这些海外注册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空壳”。此外,还有一些企业的造“洋”手法是与国外品牌合作,每年给外资品牌一定的费用。法律专家指出,无论从《产品质量法》、《广告法》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说,这些假洋品牌都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构成欺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范志勇说:“目前中国GDP已经居于世界第二,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但中国的自主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极不相称,中国亟须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

靠起洋名字对提升中国品牌的作用肯定是很小的。“在提升自主品牌方面,我们缺的不是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从根本上讲缺的是诚信。”范志勇说,“因为品牌本质上就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此外,消费者盲目崇洋媚外的心态必须引导和改变。国内消费者必须明白,我们消费品的制造能力已经完全可以和国外媲美,因为即使是真正的国外品牌,很多也是在中国加工的。”

上海极品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CEO博锋表示:“‘假洋品牌’企业,最大的失败是缺乏诚信精神。穿上洋马甲容易,脱下就要付出不诚信的代价。这对中国企业教训巨大。”

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指出,全国为不诚信所付出的代价,每年达5855亿元。其中,由于产品质量低劣和造假制假造成的各种损失约2000亿元。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温再兴说,在征信成本太高、失信成本几乎零门槛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行为轮番上演,不仅给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也对扩大内需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