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高校录取,何时真正回归公平?

yangguangshehui 2011-06-24 19:49:29 本刊记者 李璇 总第102期 放大 缩小

 

高考的分数,加还是不加,困扰着考生、家庭、学校,甚至波及整个社会。现在,终于有4所高校站出来,明确表示,不看加分,只看“裸分”。这4所高校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北京城市学院。该消息一出即引发广泛讨论,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于“裸分”录取的赞许和期盼之情。

近几年,以探索和改革之名实施的加分制度,也许,初衷是好的,但反而成为少数人投机取巧、权钱交易的筹码,有违公平公正的原则。有的省市加分的项目竟有80多项,体育运动的球类、棋类、田径类可以加分,文娱活动的吹拉弹唱可以加分……加分名目五花八门,加分政策也是政出多门,有教委、科委、体委、民委、侨联、文联、妇联……总之,只要有资格发文的单位,都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来,说出分管项目加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渐渐的,就把原本简单的高考,演变成一场权利的角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里是学子在考试,暗中是考关系、考家长。许多语境下,就是考谁有权,谁有钱,谁的孩子就可以胜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据2010年的浙江高考“状元榜”显示,文科第一名、第二名都是体育竞赛获奖者,高考成绩被加20分;理科前三名中,位居第一的仍是一名加20分的考生。可以想象,没有获得加分的孩子,肯定是不服气的,要知道,在考场上要多赢得几分,何其难哉。但是,别人剑走偏锋就可以获得几十分,这公平吗?特别是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能够读书上学已是不易,要想参加特长培训,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细看原消息可知,所谓“裸分”录取只是一个误会。在高考录取的提档环节,4高校仍然认可考生的各种加分,即仍以考生的总分数(高考成绩+高考加分)作为提档依据;所谓不看加分、只看“裸分”,只是体现在专业录取环节——提档之后,如果某个专业报考人数超过计划招生人数,则依据考生“裸分”从高到低录取,未被这个专业录取的考生将被调剂到其他专业,而不会被退档、拒录。

显然,4高校所推行的是高考录取看总分、专业调配看“裸分”,高考加分仍是考生能否考上某所大学的关键因素。如此,4高校所推行的改革,与真正的“裸分”录取依然有差距。虽然实际意义有限,但此项改革所传递的信息值得深思和重视。至少在这4所高校眼里,高考加分的实际价值要低于“裸分”。他们在不触犯高考加分政策的前提下,在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内推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照顾“裸分”考生,以削弱高考加分制所带来的不公。

高考加分乱象的症结之一即:作为录取、培养学生的主体,各个高校在高考加分上几乎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教育主管部门设定的高考加分项目,不论何种类型的高校,不论是否符合某个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不论高校认为有无必要、喜欢与否,所有高校都得无条件认可和接受。与高校没有发言权形成鲜明对比,不承担培养学生之责的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却拥有设立高考加分项目的权力。这种扭曲的权力配置,一方面导致高考加分泛滥,弄虚作假成风;另一方面导致“千校一面”,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失去特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从这个角度看,4高校专业录取只看“裸分”,可以理解为他们不甘心于被动接受高考加分,试图努力争取本应属于高校的发言权。除教育部规定的涉及国家政策的高考加分项目,其他高考加分尤其是“素质加分”,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及对某项高考加分真实性、公平性的评估,自行决定在高考录取时是否将某项高考加分计入考生总分,作为录取依据。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