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探访贵州乡村

yangguangshehui 2011-04-20 21:11:41 本刊记者 毕晓宁/组稿 总第098期 放大 缩小

 

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5点左右,贵州省罗甸县班仁乡唯一的一条街道上有一道特殊的场景——小至七八岁,大到十四五岁的孩子蹲在街边,或淘米洗菜,或生火做饭。炊烟从简易灶里升起,弥漫了整条街,场面十分“壮观” 。

这些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孩子们,都是班仁乡中心校的学生。由于山高路险,400多名居住得太远的学生只能租住在乡街附近的农户家中。他们每周五下午回家,每周日下午背着一个星期的米、柴、油和菜,以及三五元的生活费返回乡上,住得最远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罗甸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个全乡唯一的完小和初中,没有钱修建宿舍楼。

家住金祥村的五年级学生陆文雨和陆丹妮与其他3名女孩子住在背街的一间农房里,在这间约十二三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了两张床,还铺了一个地铺,床和地铺下面垫的都是稻草,上面再盖以当地土布织成的床单。两个钉子往墙上一钉,中间牵一根绳,就是女孩们的衣架。陆文雨有一个带锁的木箱,但她说,里面装的是柴。

沿窗一侧的墙根里,一字排开各自的锅灶、砧板和水桶。每天,陆文雨和陆丹妮要用直径约半米的大胶桶,到20多米开外的水管边抬水回来。由于做饭、用水都在屋内,屋子里十分潮湿。每个孩子每学期的房租是90元。

她们每天早上七八点吃早饭,然后去上课,中午不吃饭,下午4点放学,回来还是自己做饭。每顿饭只有煮青菜,有时候有炒茄子之类。每回乡里的集日,门口就是肉摊,但每星期只有三四元生活费的陆文雨说,她从没买过肉吃。陆丹妮睡的地铺上没有被子,当被问及“为什么没有被子时”,这个瘦弱的女孩子低头不语。由于长期缺乏营养,10岁的丹妮身高不到1.2米。

到了晚上,孩子们或坐在小凳子上以床为桌,或趴在床上学习,更多的孩子们在街上游荡玩耍。受师资和条件所限,学校没有能力开辟教室组织孩子们上晚自习。

班仁乡中心校校长杨通军说,好在乡里治安比较好,一直没有出过大的事件。乡派出所就在校门口,民警们也将对学生们的看护纳入工作范围。不过有时候,一些社会青年会来骚扰女孩子,晚上坐在她们床边聊天不肯走,或是叫她们出去玩。一位四年级女生说,有时候会有人从窗户外往里扔石块和牛粪,“我很害怕”。

“我们一般晚上10点左右巡逻,碰见这些人会叫他们走。”一位民警说。学校也采取了种种措施,尽力维护学生的安全,班主任要登记每个孩子住在哪里,晚上常常出来巡夜。

但绝大多数时候,孩子们都是处于无人看护的状态。有一次,一个小学生旷了两天课,老师实在无法,只好走了几小时山路去他家里,家长却毫不知情。过了几天,孩子自己回来了,怎么也不肯说去了哪里。

更大的担心是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的孩子住在地下室,有的住在瓦房里,卫生条件不好,饥一顿饱一顿,长期没有营养。”杨通军说。

由于要照顾走读的学生,学校的上课时间是早上10点到下午4点,中午只休息1个小时。“中午是最疲倦的时候,又不吃饭,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好。”罗甸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泽惠说。

而且长期远离父母使一些学生变得自卑和孤僻。“有的学生在学校从不说话,叫他回答问题也不敢。”杨通军说。一些孩子性格内向,“在学习上反应比较迟钝”。

在杨通军的记忆里,为了上学在校外租房的状况至少已经持续了9年。以前,村教学点一直开到四年级,但国家规定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课后,村小学的教师们无力胜任了,三年级以上的孩子都转到中心校来了。

“我们一直在呼吁、打报告,希望建一个学生宿舍和食堂,但是县财政拨不出钱来。”副乡长广伟说。

“我们在乡里信息太闭塞了,上面有没有项目我们都不清楚。”杨通军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