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90后”求职,路在何方?

yangguangshehui 2011-04-02 13:25:44 本刊记者 李璇/组稿 总第097期 放大 缩小

 

成长于网络时代的“90后”,难免会比“70后”、“80后”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非议。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这个社会的未来,尤其是他们的入职更需要宽容与支持。

在很多人眼中,“90后”大都拥有这样一个个“标签”:前卫、时尚、网迷、自我、叛逆、“非主流”……这群使用“火星文”的“90后”走上工作岗位后,会是怎样一副模样?他们能承担责任吗?不少用人单位对“90后”求职者的评价是:有点眼高手低,服从意识差,纪律性不强,自身定位过高。但是,不管人们是否已有准备,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是:“90后”的求职大军正蓄势待发,部分“先遣者”已然步入职场……

既要赚钱也要玩

“90后”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享受着比“80后”更为富足的物质生活,更加追逐个性、重视自我。因此,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择业观,“钱少一点没关系,但工作不能太累,如果忙得没时间玩,那多没意思!”“90”后求职者这种较普遍的心态,令许多企业难以接受。

“这次本来要招一些年轻能干的技工,但现场求职者的表现让我很失望。”日前,在南京市某招聘会上,一位工厂负责人表示,来询问的年轻人不少,但一开口便把他吓一跳:“一上来就问单位有没有电脑,能否上网玩游戏,或是周围是否有网吧。”

这位负责人感到难以接受的条件,在“90后”求职者看来却是非常平常的事。今年刚20岁的小余就直言不讳地说,自己首先要求是单位附近有网吧,原因是“如果无法上网,工作之外的生活会很无趣”。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单位“工作要轻松,不能加班,要有充足的假期,工作环境要好,还要有健身的机会”,等等。

1991年出生的女孩小杜,曾做过2年美容美发,月薪1000元,后来辞职在家“啃老”。原因是做美容美发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她完全被工作“捆”住了,一点跟同学朋友交往的时间都没有。而小余也称,他希望找一份月薪1500元以上,每天上8小时白班的工作,“我可不想为了工作,累垮了身体。”相对其他劳动者而言,“90后” 中的很多人宁愿少赚点钱,也不愿太长时间加班做“岗奴”。否则,宁可不要这份工作。

在很多人的眼中,“90后”求职者中的不少人,有着不少的自身缺陷,如, 求职盲目、好高骛远、流动性强不稳定、心理抗压能力差、吃苦耐劳性差等等。但人们同时也发现,“90后”求职者维权意识普遍都很强,稍有不开心、不满意,就会投诉、报警。

小张1990年出生,今年刚满20岁。中专毕业后,小张起初没找工作,在家靠玩游戏赚点外快。今年3月,在家人的催促下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干了不到三个月就和单位闹翻了。年轻气盛的小张离开单位后,立刻到劳动部门申请仲裁,要求赔偿没签合同的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加班费等八项诉求,累计近万元。劳动部门要帮助调解,小张想都不想就回绝了。最终小张和单位对簿公堂,经过裁决,小张拿到了3000元补偿。

企业不大敢招“90后”

“90后”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是教育体制还是家庭教育,是社会还是学校?有关人士分析认为,“80后”或多或少都吃过一些苦,懂得父母奔波辛劳不容易。而且,经过几年摔打磨炼,“80后”已经开始迈向而立之年,他们日渐成熟,并且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但“90后”则不然。

首先,他们的成长环境比“80后”更好,比较富裕的家庭环境,使他们花钱不愁、衣食无忧,一切顺着他们、由着他们。所以,他们求职时的心气更高。

其次,“90后”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的溺爱自然不用说,生活上的富裕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很多“90 后”没有家庭负担和危机意识。

第三,网络的普及使得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90后”从网络上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好的或者不好的,这些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

面对成长起来的“90后”新生代劳动者,不少企业有些措手不及。多数用人单位负责人表示,“90后”给人印象不踏实,不敢用。在这些用人单位看来,“90后”打工似乎更多是为了赚钱享乐,而不是干活养家。“这样的人太不靠谱了,不敢招。”而且“90后”更容易跳槽,责任感较差,使得工厂的培训投入和产出难以获得正比,这也让很多用人单位望而却步。

在济南某招聘会现场,一家机械厂刘经理直言,现阶段他们厂尽量不用“90后”的员工,而希望能招到一些30岁左右已成家立业的人士。该企业在今年3月招聘了20名“90后”员工,现在只剩下6个人,这让企业感到很无奈。

调动“90后”潜在优势

有着近20年港资、台资、民企等从业经验,现为迅达科技集团人力资源与企划总监的欧阳军如表示,“90后”身上缺点明显,但优点也很突出。企业是“90后”走向社会的第一站,企业的管理者千万不要只看到他们的缺点,还要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比如思想活跃,能接受新观点,不愿默守成规,知识面比较广,有创新思维,也敢于去实践等等。

就企业而言,“90后”已开始跨越20岁门槛,正逐渐成为人力资源市场的主角。因此,用人单位要认清一个事实,从战略层面作出调整,不仅仅是提高工资,更要提升企业文化氛围,改变管理方式,适应新生代员工择业观念的转变,把“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落到实处。

“90后”更关心的是工作环境、生活质量。因此,企业必须重视“90后”的需求。除了工资、食宿方面要提高和改善外,还要重新审视和完善自己用工的软环境。比如,配备运动场所,经常举办各种娱乐活动等,多些人文关怀,满足他们的文化精神需求。

与“80后”、“70后”相比,“90后”员工除对物质要求高、更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外,特别需要自己得到理解和尊重,所以过去那种“家长式”、“高压式”的管理已时过境迁。不少专家表示,企业要变家长式管理为人性化管理,变被动式管理为参与式管理,少训斥多尊重、少处罚多激励;企业管理者要学会与这些年轻人沟通交流,跟他们交朋友,和他们打成一片,让“90后”员工参与管理,这样“90后”员工有被认同感和被需求感,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提高,对企业产生的归属感也就越强烈。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因为“90后”的需求不再是通过加班加点赚些辛苦钱,极不愿意做“岗奴”,所以针对“效率低下”问题,企业必须在效能上加大投入,通过效率提升,效益增长,让劳动者获得高额回报,同时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从而走出“高付出、低回报”的怪圈。

专家建言职场新生代

有关专家也指出,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这是摆在“90后”求职者和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既需要企业理性思考,更需要“90后”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现实生活。

就“90后”而言,首先,想成功,必须先练“内功”。“90后”求职者需要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不要好高骛远,要有耐心,做一行爱一行。有关人士指出“每个职位都浅尝辄止,永远学不到东西,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90后”应该把心静下来,踏实一点,不要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

其次,要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初入职场就想找一份轻松、工资又高的工作,不是很现实。求职时切忌眼高手低,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做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从实际出发,从力所能及的工作做起,把工作经验挣到了比拿多高的工资都强。在积累了一定经验、提高自身的技能之后,再提高对岗位条件和薪酬水平的要求。

第三,要学会释放压力。“90后”融入社会后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释放压力。面对压力,心态要保持正常、乐观豁达,不可因为逆境而心事重重,要培养自己的“心理弹性”。$nextpage$

链接:

“90后”的入职故事

人物:“90后”创业者

1990年5月出生,现在义乌五爱库存市场创业,工作半年多

与牛莹莹联系上,是20时。这是她发完一天的单子,终于有空吃“早饭”的时间。

莹莹说,她现在每天就吃两顿饭,一顿在凌晨,一顿晚上,整个白天几乎没什么时间吃饭,就一个字:忙。

2010年5月22日,20岁的莹莹身揣1700元钱,一个人从安徽合肥到义乌淘金。之前,她是一名专科学生,但学了两年网络应用课,就决定退学去做感兴趣的事。

“做网店客服、网站客服、论坛版主……都记不清换过几次工作了。”莹莹说,她的兴趣在网络,但打每份工,最长也没超过3个月,“感觉自己不适合上班,这样给别人打工,生活没奔头。”

工作之余,“天天在家吃零食、逛天涯、打魔兽、追美剧”。每个月2000元工资,她总是花得精光,家里还得每月补贴一些零用钱给她。

半年前,莹莹突然决定出来闯一闯。那时候,网上正好有一则热帖“80后江西青年,单刀挺进义乌”,她就联系那位“挺进哥”到义乌寻找货源,开始创业。

起初,莹莹选择网店、夜市同时出击。每天上午9时到16时,她在出租房里照顾网店;16时后,她就骑着助力车,载着大包小包,到当地有名的宾王路、贝村路一带摆地摊。这一摆往往到凌晨零时才结束,回到出租房,还得打理网店到凌晨2时左右。

后来,网店生意渐有起色,牛莹莹就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经营网店上,实行“15小时工作制”:每天上午10时起床,给产品拍照、修图、上架、与顾客聊天、找货、包货、发货……一直忙到20时,吃个外卖接着干活,凌晨2时才睡觉。

为节省成本,莹莹一般自己搬货,几十斤的箱子都是一个人一趟一趟地扛上楼;每天打包,一蹲就是三四个小时,经常累得连澡都没洗,就睡着了。经过几个月打拼,她现在终于做到每周营业额两万元。

现在,这个过去只会从家里拿钱的“90后”女孩,最近刚把家里的旧电视机换了,又买了台油烟机,还给爸妈、姐姐买了一些衣服。

显然,她已长大了……

人物:“90后”农民工

1990年1月出生,现在下沙一家轮胎厂打工,工作4年

约史小龙采访时,他正上完12个小时的夜班,一个人窝在下沙的一间出租房内,上网听音乐。

“整套房子住了8个人,都是像我这样的打工者,共用一个卫生间和厨房。”史小龙对这块14平方米的小天地还挺满意,每月房租360元,是他工资的五分之一。

2006年9月,年仅17岁的小龙说服在家务农的父母,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从甘肃陇西来到姐姐打工的衢州龙游“见世面”。从服装厂做小工,到小饭店当服务员,再到造纸厂管理切纸机器,小龙常常没做几个月就换一份工,“我不想做‘岗奴’,想找一份有发展前途的工作”。

为了这个梦想,第二年,史小龙瞒着姐姐,怀揣50元跑到杭州。在火车站睡了3天后,通过在杭打工的表哥介绍,他找到一份在超市销售水果的工作。他挺喜欢这份工作,但还是呆不久。

“当时很傲气,没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史小龙说,那会儿他开始学打扮,只求一个“酷”字,喜欢穿纽扣和袋子很多的衣服,头发也染成黄色,工作时直呼经理名字,动不动便发脾气,发展到后来,他甚至天天都跟主管吵。最后,自然是他走人。

去年6月,小龙遇到女友。小龙说,是“老婆”和她去年的一场大病,使他突然明白:自己得负责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由着性子。

当时,女友住院,两人都没工作,最艰难时,甚至一天只吃一碗泡面。在这样窘迫的情况下,史小龙开始打零工。“什么都干。”最辛苦的一份工作是做超市搬运工,大夏天每天工作12小时,每小时赚5元4角。就是靠这样卖命赚钱,两个年轻人挺过了最艰苦的一段日子,并开始认识到生活的不易。

现在,史小龙在下沙一家轮胎厂做管理机器的工作,上两天白班、两天夜班再休息两天,周而复始。女友也在一家工厂打工,虽然赚得不多,但小龙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他说他很喜欢当下的平静生活,只是有时候会想,现在这么年轻,是不是应该再出去闯一闯……

人物:“90后”白领

1990年8月出生,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公司风险管理部职员,至今工作半年

“听说我们公司来了个‘90后’?!”去年9月,丁瑞刚到支付宝网络科技公司上班,引起一阵不小的轰动——办公室同事疯狂转发信息,分享这个对公司来说颇具历史意义的大“八卦”。

“如果我不说自己是‘90后’,谁都看不出。”记者眼前的丁瑞一头短发,戴一副眼镜,说话稳重。面试时,人事部工作人员看着简历,问的第一句话便是:“你真是‘90后’?”

不论外表,还是低调沉稳的办事风格,丁瑞确实都和“90后”相去甚远。

丁瑞从事安全运营,主要是协助执法机关侦查网络经济案件。“就是执法机关需要什么数据,给我们出示文书,我们查完了给对方。”丁瑞觉得自己的工作十分平凡,像“机器上的一颗镙丝钉”。

不过,他工作很用心,入职还没几个月,就协助来杭查案的湖北警方结了一个大案子。“出了个点子,将犯罪嫌疑人没有招供的几个账户全都找到了。”丁瑞很自豪。

丁瑞说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很听话,似乎没什么“90后”的叛逆:“填志愿时,爸妈觉得读计算机好,我就学了计算机。大学毕业后想做生意,但爸妈觉得应该先锻炼锻炼,我就进了这家公司。”

自然,所谓的“循规蹈矩”并不是丁瑞的全部,他在大学读计算机专业,觉得整天写代码很无聊。毕业时,他一冲动,竟把电脑里所有编程软件全卸载了,还发誓“今后再也不碰计算机编程”。同时结束的,还有他玩了整整5年的网络游戏。“以前特宅,整天窝在寝室打魔兽世界,带40多个人一起组团玩,一个月一般就出门一趟。”工作后,丁瑞再没碰过网络游戏,理由是:“工作了就认真工作,不玩网游了。”

每天上午9时上班,18时下班,忙完工作就和一群“80后”、“70后”玩桌游、打台球、泡酒吧、K歌,过“月光”生活……现在,丁瑞挺享受这样的日子,觉得蛮充实。

至于将来,他斜着头想了想说,还没想太多,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再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