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小官”何以“大贪”?

yangguangshehui 2011-04-02 12:56:52 本刊记者 毕晓宁/组稿 总第097期 放大 缩小

 

从股级到科级,从数千万到数亿元……近年来个别基层政府工作人员高额贪腐案件的不断发生,即“小官大贪”现象,引起公众和舆论的关注。

原辽宁抚顺国土局顺城分局局长罗亚平敛财6000余万元;原山西蒲县煤炭局党总支书记郝鹏俊财产近3亿元、有38处房产;还有今年2月刚刚案发的国家级贫困县一名股级干部“轻松”套走了相当于该县2010年财政收入四分之一的基建资金……

全国人大代表姜仕等人认为,在百姓的惯性思维里,提起数额巨大的贪污腐败,总是与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联系起来。但近年来显露出的“职位低却权力大”、“不是官却有实权”、“不管审批就管钱”等现象,以及小官疯狂敛财、“小官大贪”频发问题,反映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得还不够有力。

混乱的地方财政拨付制度

财政局:我们有严格的制度。

鄱阳县财政局自称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凡是需要动用资金,必须由用款单位提出申请、业务股室出具意见、预算科室核定指标、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局长签字批准,然后由业务股室开具支票、加盖公章和经手责任人私章,支票最终送达银行才能进行资金划拨。然而,李华波私刻了“鄱阳县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专用章”,由于有了这个章,他可以轻易绕开诸多环节,只需县财政局经建股专户管理员张庆华出具支票盖章,就可以随意去银行划拨资金。这很容易给人一个错觉,就是鄱阳财政局的拨付制度其实很完善,只是制度再完善,还是有人去钻空子。

问题一:专项资金的审批、管理、拨付由单一部门负责

2008年11月,由鄱阳县财政局和中国人民银行鄱阳支行一起下发了《鄱阳县本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实施细则》,其中第4节第74条为: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附原始单据和项目监理审核报告等相关附件,向财政部门提出支付申请,财政部门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的相关要求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后,向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

而鄱阳财政局2009年发布的《相关股室受理项目及其办事流程》则规定,基建拨款程序为:用款单位申请→经建股核拟→分管领导审核→局长审批。在财政局的相关股室的介绍中,经建股负责国债基建资金、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专项资金及对7个对口单位财务资金拨付和管理。在规章制度上,经建股、农业股等每个股都有着资金拨付的权限,如此一来,既负责审核又负责拨付,给李华波等人很大机会钻空子。

问题二:印鉴制度不合理

在本案中,那个全名叫“鄱阳县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专用章”的假公章成为焦点。李华波能够顺利更换印鉴,这其中当然有银行的过失,但是,根据相关规定,财政资金拨款印鉴由财务专用章和法人印章组成,资金拨款凭证须同时加盖以上两枚印章方能生效。然而,这个规定对鄱阳财政局没有约束力,他们也并没有据此制定相关规定。事实上,在江西,各地之间的财政制度差别很大,有的地区比较完善,有的地区却仍存在很多不足。如此混乱的地方财政管理制度,自然很容易滋生问题。

中央专项资金常年“躺”在账户里

贫困县拿不出配套资金,中央专项资金也就动用不了。

鄱阳县财政局党组成员徐晓明说,经济建设股分管的资金主要是上级拨付用于病险水库、农田改造等。作为及时雨的“上级拨款”,却常年躺在信用社里,明明是中央拨的专项资金,为何不动?据了解,鄱阳县财政局规定,“其他来源不能到位或到位比例低于财政性资金支付进度50%的,暂缓或停止支付财政性资金。”不幸的是,被蒸发的资金正属于此类。

至少这几年来,鄱阳县的农田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毕竟,地方财政收入连解决自己“吃饭”问题都不够,自然不可能在不动用国家拨款的情况下,自己拿钱出来进行这些工作。

而从贫困县的现实看,鄱阳县的农田显然不是收益高到了没有改造空间的地步。至于水库的运行,去年的西南大旱和南方水灾,都将中国中小水利工程的薄弱暴露无遗。江西的水患甚至是南方水灾中最严重的抚州唱凯堤决口之后,鄱阳的滚水堤也出现垮塌。现实和数据都告诉我们,鄱阳的病险水库改造迫在眉睫。

一个李华波让我们看到,在一些地方水利官员为水利设施所面临的资金缺口叫穷时,国家下拨的专项资金却数年来都在“睡大觉”,这无疑是对鄱阳县相关工作的一个讽刺。但从目前进展来看,仅仅是对信用社和财政局相关领导做出免职和停职决定,并没有将此问题上升到国家拨款项目的监管,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出现的关键原因。

鄱阳县水利局副局长、河道堤防管理局局长吴俊亮曾表示,国家拿了钱,可是地方政府还需要配套1亿多才行,由于县里一直拿不出钱,国家的资金也已经用到别处了,修堤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所以实际上,这次的事件反映的是一个大问题,中央虽然拨了钱,但是这些钱远远不够,地方政府不愿意拿出钱来搞这样看不到政绩的工程。

管理混乱致监督失效

最先由网帖披露,随后其内容被当地官方证实。根据最新消息显示,专案组目前已锁定李华波的具体位置,正在全力追捕犯罪嫌疑人。

一个基层财政局股长的“假”萝卜章,竟能穿过7个环节,套取财政资金近亿元,听来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而对鄱阳县这一国家级贫困县更是致命一击。这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已不仅仅是对官员权力的监督,更有“国家拨款 ”的使用效率问题。

案发后涉案的两个单位财政局和农村信用社的一番相互责难颇有意味。农村信用社的负责人说,嫌犯卷走的资金“都来源于县财政局的专项账户,说白了就是县财政局的钱”,而财政局的官员则强烈反对,认为嫌犯“用一枚假公章,卷走的是信用联社的资金”。旨在减轻责任的这番相互责难在公众看来真是太无趣了,无论是财政局还是信用联社的钱,不都是国家的资金和社会的财富吗?把国家的资金和社会的财富不当回事,这是不是导致最终酿成大事的隐秘心理?

拔出萝卜带出泥,而这次带出的“泥”是当地埋藏许久的积弊。经由此案,鄱阳县以外的人们才知道,这位财政局长曾经受过“开除党籍”的处分,几经起伏才至目前这个位置,公众油然而生“是否带病提拔”的疑惑自在情理之中。人们还知道,局长之子经商开酒店,同时又在交警大队挂职,在从不上班的情况下工资由县财政局发放。媒体披露,此案发生之后,鄱阳县将对全县各单位的财务情况和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的情况进行深入清查。从时序上看,清查显然是案发的一个结果,公众难免会为此困惑:在此之前,官员子女经商办企业是否就不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呢?莫非要在出了惊天大案之后,才会意识到这些早该堵上的漏洞?

新的审计法实施条例于2010年5月1日开始实施,当时媒体解读的一个亮点就是,条例增加规定了对财政资金运用实行跟踪审计的范围,也就是审计紧追钱的去向。但从鄱阳县的这起案件来看,审计部门在实践中对上级拨款去向的审计监督,显然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表面看来,这起案件只是地方官员的贪腐问题,但背后反映出的上级拨款落不到实处的现实,或许更值得我们重视和解决。

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制度和监管,给上级的拨款找到一条最有效率的使用途径,比如建立资金流向和使用的定期回报和公开制度,让审计部门能及时掌握各笔拨款的去向,并行使审计职能;而与这些拨款利益最相关的公众,也能随时获知这些巨额资金的下落,并对地方政府如何使用这些拨款形成有力的外部监督。

钱怎么花要经得起群众质疑

近段时间,网络上不断曝光有关财政资金使用不当甚至被侵吞的问题:广东省财政拨款6000多万元“养”机关幼儿园、辽宁抚顺市财政局采购ipod Touch4作U盘用、江西鄱阳县近亿元财政资金被私吞、江苏苏州市交警部门采购iphone4作监控设备……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预算报告也指出,严格财政监督,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推进基层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向社会公开重点民生支出情况,抓紧做好行政经费等支出公开的有关工作。

网友认为,在加强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必须关注资金投向哪里,这里存在一个如何体现普惠、公平原则的问题,也蕴含着政府公职人员利益与一般公众利益关系的问题。政府是替人民管理国家,从而行使管理公共财政的权力,但花钱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

四川省巴中市白庙乡在全国率先上网公开财务收支明细,被网民称为“裸帐乡”。小到一张打印纸的支出都一目了然,此事引发广泛热议,公众对此褒奖有加。

2009年两会之后,我国“国家账本”首次以四张主要表格的形式“亮相”,迈出了推进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历史性一步。预算公开的步伐逐渐提速。2011年两会之后,“国家账单”的公开范围从四张表格增加至十二张表格,科目更加细化、解释更加翔实。共计有70多个中央部门首次在其门户网站晒出“账本”。

贵州省铜仁地委书记廖国勋等代表表示,针对政府财政资金支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级政府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要刚性,不能留下太多的随意性支出空间,同时要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或在媒体向社会公布等方式,让群众对政府财政资金的支出拥有知情权,便于监督。

网友说,在现代国家,公共财政是取众人之财,为众人办事。政府只是人民的“管家”,管家向主人公开“帐本”,接受监督,责无旁贷。希望各级财政预算及决算应该具体透明,让老百姓能看到、看得懂。

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认为,财政资金亟待阳光照耀,向群众公开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要利用好群众监督、举报机制,加强对财政资金收支每一个环节的监督,以塑造政府廉洁为民的良好形象和遏制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