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政府部门应如何回应舆论质疑?

yangguangshenghuo 2011-03-31 18:56:02 文/张若渔 总第094期 放大 缩小

有两则政府部门回应新近舆论热点的新闻不妨放在一起观摩:一则是铁道部回应解决一票难求时间表前后矛盾的问题,相关官员声称,铁道部的说法并没有自相矛盾,并“希望媒体和个别人不要利用一些字眼的区别来大做文章”;另一则是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对于“土地出让期满无偿收回”的规定,称只针对因公共利益需要未获续期的土地。

应该说回应本身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政府行为。只有回应,才能解惑释疑,才能与民意建立起寻找共识的通道。但回应也有积极的回应和消极的回应两种形式,只有前者才能令回应具有正面意义,而后者不仅不能消弭歧见,反而可能激化矛盾,使回应异变为回击。

而铁道部和上海市规土局的回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被认为是积极的回应。铁道部显然委屈得不行,甚至把自己放在了“阴谋论”受害者的位置上,话里话外驳斥和反击的意味浓厚;而上海市规土局的回应虽然可算作是“澄清”,但仅仅复述和重申一遍条令以正视听,显然是不够的,“无偿收回土地”的民意痛点并未因此获得抚慰,“公共利益需要”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可能降落到任何人头上,焦虑仍在蔓延。

微博上网友们历数铁道部的“美好承诺”。2007年,铁道部说:“2010年,买票难会有改观”;2009年又说:“2012年,基本解决买票难”;2011年,铁道部又撂下掷地有声的说法:“2015年,一票难求将成为历史。”几年来铁道部对于解决买票难的说辞,哪个不是在撩拨民意的希冀,承诺的时候字字铿锵,实现不了又嗔怪民意死抠字眼。这根本不是抠字眼的问题,而是铁道部能不能对自己的话负责任的问题。

话不能乱说,尤其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更是如此。政府之言,民众是当成承诺来听的,即使死抠字眼也是正常的。政府承诺的字字句句,背后都是大写的担当与责任。倘若承诺一再落空,政府理应给民众一个说法,要懂得道歉,并在此之后斟酌言辞,不要再满嘴跑火车。须知,承诺本身从来就不是一种美德,实现承诺才是。

相比铁道部充满感情色彩的回应,上海市规土局的回应颇具理论色彩,以“公共利益需要”言简意赅地阻挡了“误解”的流播。但是如此回应可能比铁道部的回应更糟糕,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不符民意期待的问题,至少知道民意的热望是什么,而且的确也在做着努力;而上海市规土局却是在无视民意焦虑的真正动因,甚至还拿出一条似是而非的理由,完全与民意期待背道而驰,坐实了“无偿收回土地”的合法性。

随着政府部门危机公关意识的增强,“政府回应”越来越多,但大体看来,总难免给人一种越回应争议越多的负效果。从消极回应走向积极回应,政府部门需要摆脱为己回应的窠臼,回归为公回应的应有之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