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推进深圳文化强市建设

yangguangjujiao 2011-03-31 18:09:10 本刊记者 毕晓宁 总第094期 放大 缩小

2011年1月16日,深圳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两会上,文化成为热词,代表和委员们对文化建设的关注热度越来越高,不论是分组讨论,还是建议案和提案,言必称文化者越来越多。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十一五”期间深圳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引起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并在会内会外引发关注。与会代表委员和专家、市民充分肯定了深圳“十一五”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冀望“文化深圳”在“十二五”期间再创新辉煌。

在过去的5年里,深圳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市委市政府加快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文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完成,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艺精品集中涌现。中心书城、音乐厅、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使用,新增公共图书馆(室)45个,动漫、创意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崛起。

深圳市长许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到:“十一五”期间,深圳市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使用,市属公益文化场馆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开放,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与“市民文化大讲堂”获国家“文化创新奖”。

文化是决定深圳质量的重要因素

此次市两会上,代表委员对“十一五”期间深圳的文化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深圳市文化发展在过去5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十二五”期间建设“文化强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政协今年推出的重磅建议案之一,就是《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深圳文化强市建设的建议案》,对过去几年深圳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大篇幅的总结和肯定,同时为深圳如何建设文化强市出谋划策。与会代表委员同时积极为“十二五”期间深圳文化建设建言。

人们常说,80年代拼经济,90年代拼管理,新世纪是拼文化。为什么是新世纪拼文化?因为发展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要想获得进一步上升的动力,从经济发展到城市建设,从民生福利到市民素质,如果没有文化打底,将会冲高乏力。所以,面对深圳质量的新标杆,我们必须明确,文化也是决定深圳质量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拼质量就要拼文化。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一座城市要想成为世界名城,只有大公司和摩天楼肯定是不够的,一定要有独特的、有吸引力的文化。在一座城市的青春期,可以莽莽撞撞,甚至野蛮生长。但成年以后,就一定要开始思考文化问题。要思考我们要为城市植入什么样的文化基因,让城市形成一种什么样的气质和品位。在深圳创业的30年中,深圳提出的许多影响全国的观念,形成了深圳特区对中国发展的特殊贡献。如果在未来的30年里,深圳能够通过文化努力,承担起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使命,这样的城市发展就能称得上是高质量。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提升质量同样离不开文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可是,吸引人才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国外的研究表明,没有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和制度环境,再高的薪水也难以吸引到顶尖人才。具体到产品,文化的作用不容小觑,甚至可以说,越高端的产品,越离不开文化。就拿手机来说,有人这样调侃:手机分两种,一种是iphone,一种是iphone以外的手机。为什么iphone的地位鹤立鸡群?不是其款式和功能有多高明,而是苹果文化把电子产品的消费变成了时尚和流行。有人说,苹果公司就是做棒槌也能卖断货,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从市民素质的角度来看,市民素质的提升更离不开文化。有什么样的市民,就有什么样的城市。在深圳改革开放的前30年,从五湖四海来到深圳的人们怀着梦想,充满激情,打造了富有深圳特色的移民文化。但是,移民文化并不能够满足城市发展对市民素质的全部要求。我们需要充满责任感的公民文化、祥和友善的市井文化、锐意进取的创新文化和与国际水准没有落差的精英文化。只有在这种多元文化熏陶之下的深圳人,才能为深圳质量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与质量的关系同样不容小觑。这些年来,深圳的文化发展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可是,热闹之余,一块明显的短板是高端文化建设明显不足。在深圳的众多文化头衔当中,段位最高的莫过于设计之都。在2010年年底举办的创意城市网络大会上,深圳第一次获得了与世界一流城市对话的感受。可是,在更多的文化领域,我们与国内的一流城市还缺少对话的资格和能力。所以,提升文化发展的质量,我们需要高品位、高段位的文化建设。

如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2.5%到2009年达到6.5%。2010年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80亿元,同比增长5.4%,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座曾被戏称为“文化沙漠”的城市,文化产业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近年来增加值以20%的速度高速增长,跻身四大支柱产业。在“文化立市”战略的推动下,深圳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浪潮中的先锋城市。而今,在文化强市的建设中,深圳应该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在关注着

关注1 提升文博会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6届,总成交额达到了3800亿元,奠定了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地位。在文化强市的建设中,深圳市应该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博会的发展,代表和委员们提出了不少建议。

市政协提出《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深圳文化强市建设的建议案》,在十大举措中有一条专门针对文博会的建议——提升“文博会”的办会水平,使之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文化产业博览大会。

如何提升办会的水平和影响力呢?该建议案提出,一是创新文博会办会模式,逐步由政府主办过渡到由政府主导,以民间、企业和专业机构承办为主,最终实现办展的国际化;二是居安思危,根据文化产业细分化的趋势,努力做专、做精每一个分类文化产业,提升深圳文博会专业化水平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注重文博会的实际性价值效益,延伸展会之后的成果转化和效益提升。

关注2 擦亮“设计之都”的品牌

2008年12月,深圳荣膺“设计之都”国际头衔,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该网络第16名成员,也成为中国首个加入该网络的城市。 “设计之都”这一国际头衔,标志着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当前,深圳应如何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水平,进一步擦亮“设计之都”的品牌?

市政协《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深圳文化强市建设的建议案》提出,应进一步确立深圳“设计之都”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推进文化产业走向高端化、国际化;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机构开展的活动,加强创意城市合作交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方面合作,主导建立一个供全球创意城市交流互动的数字平台;加快推动建设创意产业园和设计基地,形成集研发、设计、展示、培训、交流、服务、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核心区域,力争深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设计研发创新中心、孵化培育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和设计成果转化中心;发动民间力量举办各类“创意成果展”、“设计展”活动,形成全民创意范围;举办国际性论坛和大赛,促进深圳设计与世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注3 推动文化产业出口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深圳可有创新之举?市政协委员袁明提出《关于以电子信息产业带动文化产业出口,提升电子信息和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案》。

他建议,市政府牵头,联合以报业、广电、发行三大文化集团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和深圳的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及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或论坛,研究解决科技带动文化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项目和问题,促进企业交流和科技文化产业联盟,全力推动科技企业和文化企业战略合作;政府搭建科技文化产业资产管理平台、投融资平台、资本运作平台和大项目经营平台,为参与科技文化产业的相关龙头企业提供高额授信额度;建设多个一流的文化科技产业园区,实现集约、规模、高效的支撑和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结合;建设具有国际水准,包含多种元素在内的世界级文化科技产业园区,迅速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有效聚合深圳科技和文化企业在创意、技术、平台、业务、运营、服务的产业力量。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