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yangguangshixian 2011-03-24 23:36:55 本刊记者 陈维佳 总第095期 放大 缩小

能源安全是一个总概念,它涵盖的内容很广,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侧重点因国别而异。中国能源安全的总体思路是清晰的,内外布局也得当,即整体比较安全,但局部问题不少,隐患较多,任重道远。

中国能源的现状

中国能源结构的现实是煤炭在化石能源资源储量当中占95.6%,石油占3.2%,其他占1.2%;煤炭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约为76%,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约为69.4%,石油占20.4%,天然气占3%,其他占7.2%。2009年,中国原煤供给总量突破30亿吨,同比增长12%以上。不同类型煤炭企业产量占比分别为:国有重点占53%,国有地方占13%,乡镇非国有占34%。这种产量所占比例反映出制约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2007中国能源蓝皮书》指出,中国煤矿平均资源回采率为30%,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山西煤炭产区平均资源回采率约为40%,其乡镇煤矿多数矿井开采工艺落后,回采率仅为10%~20%,每挖1吨煤要消耗5~20吨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稀缺的资源,只会越来越少,不可能无限制地开采下去。从总量上讲,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从人均拥有量看,又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矿产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在全世界排第53位,而且还有两大弱项:一是资源对外依赖种类多,依存度越来越大,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锭等;二是资源依赖国家比较集中。根据“天生盆地必有油”的地质学理论,中国不断找到了油,有的还是世界顶级的大油田,如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此外,发现并正在建设一批海上气田,如渤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等沿海盆地。他们承担了中国油气供应的重任。17年前(即1993年)由原来的石油出口国一下子变成了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大幅度增加。2009年中国消费的石油接近4亿吨,而我们自己的石油产量仅为2亿吨左右,不足部分要依靠进口。也就是说中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了50%。其中约45%来自中东及海湾地区。32%来自非洲,8%来自俄罗斯,4%来自中亚,还有就是来自其它亚太地区。

据国际权威机构的资料预测,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加上储量增长潜量为2297亿吨,可用39年,加上发现资源量共3574亿吨,可用53年;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加上储量增长潜量为2225亿吨,可用47年,加上待发现资源量共33696亿吨,可用63年,可见国外油气也不是用之不竭的。随着资源的渐趋枯竭,油气的生产成本与价格必然水涨船高,中国的这艘油气巨轮正在驶向一条越走越窄,成本越来越高,不用太久即可看到尽头的航道。在油气“最后一杯羹”的时代里,立足国外政策面对的是风云多变的国际舞台和不稳定的石油资源国,而不是伊甸乐园。国际能源组织发表的2007年年度报告提醒说,如果中国和印度的能源需求不受控制地增长,2030年将增长1倍,石油进口将超过美日的现进口量。过分依赖中东石油的“海湾石油瘾”将带来经济与政治风险。短期风险是增加通胀率,长期风险是这个地区如发生冲突和战争,中国和印度会首当其冲地受到油价和供应中断的影响。中国70%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地区,每天上百艘中国运油船要通过美舰游弋、海盗猖獗、危机四伏的马六甲海峡。《美国国防部2007年中国军力报告》附有一幅“中国至关重要的海上通道”的附图,注有“中国严重依赖关键性的海上通道来保证其能源进口,约80%的中国原油进口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难怪美国军方曾扬言中国的石油咽喉掌握在他们手上。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表征

就中国现阶段能源分布与消耗形势的总体来看,事关能源安全主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能源开采和能源运输。

在能源开采方面,存在四个大的问题。第一,产业集中度低。目前全国煤炭企业数量仍在20000个左右,小煤矿数量和产量规模仍占相当大比重,造成环境破坏和过度竞争,给煤炭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制约了煤炭行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二,开采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绝大多数的乡镇煤矿和个体小煤矿办矿标准低,采煤技术落后,设备简陋,机械化开采程度很低,多数是炮采或手工落煤,劳动生产率极低。国有煤矿技术装备水平与先进采煤国家差距较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三,资源回采率低,煤炭资源浪费严重。第四,煤矿安全问题仍然严峻,矿难事故屡屡发生。

2006年8月4日,山西省宁武县西马房乡大辉窑沟煤矿突然发生有害气体涌出事故,造成18人遇难。大辉窑沟煤矿于1968年建成投产,原属于大辉窑沟村委会所有,发生事故时是一家私人煤矿,原设计年生产能力为6万吨,现经相关部门批准,进行改扩建,生产能力将达到21万吨。由于扩建工程正在进行,目前还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矿主解释说,事故发生时工人是在井下进行维修工作。据相关专家介绍,类似这样存在着地质灾害隐患的塌陷区本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但这家煤矿并没有采取措施预防采空区塌陷。2007年12月6日凌晨,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原新窑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05人遇难,为2006年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2010年8月11日,山东省招远市玲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罗山金矿四矿区盲竖井12中段至14中段井筒电缆起火,引发火灾事故。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作业人员329人,经全力科学施救,313人成功获救升井,其中1人重伤,事故共造成16人死亡。

安监总局在总结相关事故处理结果时表示,据调查分析,这些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很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基础不扎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执行安全规程不严格,机电设备设施相对落后,且未按规定及时上报事故情况等。

此外,在能源运输方面,由于中国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合理性,已探明的和可采资源大都集中在西北地区以及海上大陆架附近,而东北及东部大都是开采已达30年的老油田,年产量大幅递减。东部沿海地区及南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能源需求较大,不得不通过铁路及管道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输送。也正是这种产销供求的不均衡性,使我们的能源安全系数存在变量,近十年来,能源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也不在少数。国务院提出:稳定东部,开发西部,东部挖潜,西部发展,海洋开拓,陆海并进,以及立足国内,瞄准世界,走出国门,实现能源来源格局多元化。这些都是从能源安全的总体来考虑的。

应加大国家对能源的掌控

当山西、河南、内蒙那些腰缠万贯的私企煤老板、金矿主们在纸醉金迷之际,无数矿工家庭家破人亡。造成这个局面的不只是个别地区个别矿场开采的技术操作问题,关键还在于没有统一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指导。而现今中国矿资源大多掌握在私人手中,完全是一盘散沙,很难统一控制,解决该瓶颈问题的有效手段便是将这盘“散沙”集中起来,收归国有!

目前,小煤矿数量仍占矿井总数的近80%,总体看,这些小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差、安全保障和防灾抗灾能力低下;2008年小煤矿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35%,而事故死亡人数高达73%;小煤矿共发生26起重特大事故,占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总起数的68%。小煤矿数量多的地区百万吨死亡率仍然高达5-8人。

2009年,山西省率先出台了《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指出,到2010年,全省矿井数量减少到1000处,矿井单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年。到2015年,煤炭矿井数量控制在800处左右,单井生产规模达到120万吨/年以上。到2011年,全省所有煤矿实现采掘机械化,综合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综合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60%。到2015年,综合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5%,综合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到2011年,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基本好转,遏制和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3人以下。到2015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1人以下,煤炭职工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治。到2011年,形成3个亿吨级和4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到全省的75%以上。到2015年,大集团煤炭产量达到全省的80%以上。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这个规划是合适的,也是合理的,是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方向的。为了达到规划目标,煤矿整合就非常有必要了。根据山西省规定,这次整合只能由山西焦煤、阳泉煤业、潞安矿业、晋城无烟煤矿业、同煤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七家国有企业做为主体,并且基本划定了整合区域,基层管理部门只能负责执行。小煤矿的整合方式只有两种选择:整体出售;或者折价入股,但是只能参股,不能控股。

此次整合,补偿评估分三部分:固定资产,如地面建筑、矿井设备投入等;已缴纳矿山资源费的补偿返还;其他损失补偿。早在2006年2月28日,山西省发布了《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统一征收采矿权价款。而在这次整合中,被兼并重组的煤矿凡是在2006年2月28日之后交纳资源价款的,直接转让采矿权,兼并重组企业要退还剩余资源量的价款,并按照原价款标准的50%给予经济补偿;2006年2月28日之前交纳资源价款的,在退还剩余资源量价款的同时,按照原价款标准的100%给予经济补偿。

可见,这次收归国有,采取的是“赎买”的方式,给足了煤老板们面子和实惠。山西煤窑国有化实际实施以来,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403起,死亡2433人,同比减少了213起,死亡人数减少了198人。同时经过有效的防范和全力的救援,去年煤矿遏制了一次死亡5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全国没有发生一次涉难6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这个应该是目前是在安全生产状况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山西煤矿国有之后,内蒙古也开始了类似的行动。我们呼吁在能源行业的未来,安全生产,可持续生产要坚定不移的摆在第一位。

总之,中国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始终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依赖进口的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石油、天然气等清洁高效能源在未来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立足国内,建立稳定可靠的国外能源供应体系。始终把和平、合作与发展作为我国对外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战略利益和大局,能源安全就是大局之一。今天,中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内外政策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这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但中国的能源安全任重而道远,在实现全面能源安全的征途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