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民工荒折射制度囧境

yangguangjujiao 2011-03-24 23:27:06 本刊记者 李璇/组稿 总第095期 放大 缩小

劳动力供需大逆转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东部沿海不少外贸企业因为订单低迷,大规模辞退员工,去年下半年出口订单恢复以来,很多企业的用工缺口还没补充过来,再加上今年新的岗位缺口,使得用工缺口更大。然而就在东部地区遭遇“民工荒”的同时,农村外出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重却在稳步上升。

据统计,2010年第三季度全国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月均收入为1455元,环比增长2.5%;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389元和1382元,环比分别增长3.2%和4.3%。东部比中、西部地区高不到百元的差距,已经很难构成优势,这也成为东部地区面临招工难的深层原因。另外,区域经济带的迅速崛起和产业转移也使得中、西部在劳动力需求方面与东部展开竞争。

有专家指出,部分企业不能适应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变化的就业诉求,是导致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之一,80后、90后已构成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很难吸引他们。“现在是谁的企业待遇好,工资高,环境好,才能抢到人。”全国人大代表、常年做劳务输出工作的“农民工大王”张全收如是认为。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谭炳才认为,从表面上看,经济回暖、订单回升是此次招工难的导火索,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资,对农民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是导致“招工难”最直接的原因。

廉价劳力难以为继

为了缓解招工难的问题,企业纷纷上调工资,调低学历、年龄等限制,以缓解民工荒。

其实,“民工荒”不过是企业尤其是三来一补企业传统用人模式逐步被淘汰的时代注解。依靠初级加工、低技术含量、其企业利润是工人工资“剩余”的三来一补企业,将“廉价劳动力”优势发挥至极致,并由此衍生了低价格产品在国际竞争汇总的规模效应,成为“中国制造”雄踞世界前列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廉价劳动力”所带来的工人福利收入最小化、社会保障空心化、劳动技能低等化弊端,正在为权利意识日益觉醒的农民工所无法忍耐,并且也完全无法跟上中国经济由单一的外贸主导型向内需发展型转移、先富群体型向全民普惠型升级的社会轨迹。

农民工尽管有新劳动合同法的白纸黑字,但包括养老、医疗等在内的社保缴纳并不尽如人意,子女教育就学无法获得强力保障,各类漠视农民工健康生命安全的“职业病”层出不穷,户籍二元制造成的巨大隔阂不仅反映在经济待遇上,更折射于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工会等权利的缺失,这让“民工荒”背后的权利荒继续存在。

“民工荒”正面临“廉价劳动力时代”的多重欠债——无论是看得见的薪酬、社保、福利,还是看不见的休息权、话语权,都构成了“廉价劳动力时代”看似消退其实积重难返的负面效应。因此“民工荒”绝非农民工群体的权利增收,也不是纯粹市场意义的用脚投票,更多反映出农民工群体迫于无奈、在权益停滞不前下的“次优选择”,需要公共决策者以更大决心与魄力对症下药,开出良方。

福利被屡屡空置

当前,农民工短缺至少说明两点,一者,说明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亟待提高。作为企业来说,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当下,面对新一轮经济增长和订单回升的实际,应及时加大对员工福利待遇的调整,解决他们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低廉工资之间的矛盾,只有工资水平提高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二者,要降低外来农民工的准入门槛。有的企业在用工时强调外省农民工必须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职中毕业的都不要,这样就逐步把低学历的劳动力边缘化,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降低成本,实施可持续发展。

年后一些地区用工难,也有其他原因,一是农民工出行难,年后由于大学生返校和农民工返城同时进行,一票难求的问题仍然存在,为了避开学生流,农民工们很多选择在元宵节后出行。二是一些农民工年后仍然在选择、观望,他们除了比较工资待遇,还比较工作环境、生活质量、以及持续发展机会等关系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一旦主义已定,就会果断出行。

当然,对于年后农民工短缺的问题,企业要有预见性。首先在年前就要下功夫留人,要通过福利、奖金、文化建设等形式,善待优待老员工,让工人们在为企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利益,来年能够继续为企业服务。同时在春节期间,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建立起企员互动的长效机制,使企业能及时关注春节期间工人的思想动态,一旦人手不够时,企业应及时招兵买马,不至于出现民工荒的窘境。

制度保障性缺失严重

从现阶段农民工所处的困境来看,农民工已经从称谓歧视进入实质歧视阶段。他们没有所在城市的户籍,所以他们在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都不能与城镇居民同日而语。因此,农民工保障缺位便是造成沿海等地区严重缺工的深层次原因。而对于农民工来讲,他们到哪里都是打工,到哪里都没有保障,所以,他们到哪里都一样,离去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牵绊。

农民工一去不复返,在年前便有征兆。以深圳为例,某网站在春节前做了一个“深圳,我们分手吧”的专题,里面就有很多农民工网友留言表示,这次春节回家后将不再回深,而且网友普遍认为,深圳是一个让人失望的城市。离开深圳的原因有很多,事业不顺、生存压力大等,但90%以上的告别者都将离开深圳视为一种解脱。有网友说:诀别的根源在于这座城市安全感的缺失,“深圳的一切其实并不属于我,它们属于那个我没有读懂的现代化,属于那些不知道为谁而建的高楼大厦”。因此,不管这些农民工是主动离开还是被抛弃,这都不是轻易做出的选择,其中的辛酸,也许只有农民工心里清楚。

出外打工的农民工的心情是能理解的,从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这里没有他们的家,冷漠、浮躁的城市生活,让他们没有丝毫的归属感。因此,要解决沿海地区缺工的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相关政府部门要多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态,着手建立农民工保障体系,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领域享受与非农民工相同待遇。不然,农民工一去不复返,尴尬的就不只是农民工了!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专家指出,当前的民工荒某种程度上是供求结构的不平衡,企业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人,但新成长的求职者学历越来越高,首选已经不再是普通生产工。新生代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将不仅影响企业的招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逼迫珠三角产业升级换代。

深圳龙华一电子制造厂负责人罗先生告诉记者,公司提供的工资在同行内已经属于中上水平,如果再提高工资,公司肯定就吃不消。工厂靠接外单维持生意,现在印度和越南的制造业越来越发达,对其冲击很大。

广东中山市金海职业介绍所总经理张建民告诉记者,春节后委托他招工的企业蜂拥而至,而他回河南老家却招不到工人。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产业结构等原因,中山市很多企业无法提高工资,要想吸引人才,根本之策是产业升级和提高技术含量,以高技术高利润促发展,进而提供高薪酬。

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认为,“民工荒”一定程度上迫使深圳经济转型,一些企业会考虑升级换代,实现生产模式的转换,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能迁移到内地,也可能被市场淘汰。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建议,适当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发展方式向依靠自主创新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变,才是珠三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