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2011年全国两会十大民生话题前瞻

yangguangtegao 2011-03-24 23:21:27 本刊记者 唐芳 总第095期 放大 缩小

元宵佳节过后,人们逐渐开始步入新一年的正常生活。而此时,一年一度备受关注的全国两会也即将拉开帷幕。在老百姓的眼中,两会所承载的民生期待,早已成为不变的热点。孩子上学、老人看病、买菜购物……对于两会,人们总是有着太多太多的期盼。

在2011年全国“两会”临近的当下,本刊特别梳理今年全国“两会”十大热点民生话题与读者共享,以便广大读者能够通过本刊参与到2011全国“两会”中来,讨论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建言我们共同追求的幸福。

房价与“安居梦”

2010年,中国的房价疯了。这一年,北京望京地区“地王”边上的一套64平方米的住房,一个星期里总价就上涨了34万元。这样疯涨的房价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极度的懊悔。如今,夫妻俩谋划着买房得下手快,一方稍有犹豫,房价便会噌噌的上涨好几十万元,由此引发的争吵甚至导致夫妻分道扬镳。

不光是北京,在上海、广州、深圳等等大中城市,大到报纸和电视等大众传媒,小到街谈巷议,人们的话题都已经离不开“房价”、“月供”和频频刷新纪录的“地王”。土地已经变成最值钱的东西,一句新民谣在人们口头流传:楼市月有地王出,各领噱头十几天。

“政府不能坐视年轻人像‘蚁族’一样生存,过‘蜗居’生活,我们有责任让发展成果惠及新就业的年轻人。”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在河南省2011年两会上坦言,2010年郑州市商品房价格比上年增长25%,房价上涨太快了。

在2011年地方两会上,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只有“市场”和“保障”两条腿平衡走路,同时有效抑制商品房价格,才能圆百姓“安居梦”。

32岁的湖南衡南县人谢显国携妻带女在广东东莞一家童车厂已打工四年,尽管经济暂时还不宽裕,谢显国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在东莞买上自己的房子。“现在东莞的房价平均都得7000到8000元,买房离自己太远,希望在国家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势头能被遏制。”他说。

“还希望今年的两会能促进相关政策出台,多建一些廉租房,在我们这些暂时买不起房子的人梦圆之前,能有一处租金相对便宜的住所。”谢显国说。

因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房价调控将是委员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分析称,国内“投资渠道狭窄,而货币供应超发,导致大量游资涌向房地产市场推高房价,使得房屋的价格更多被投资属性所左右”。为此,他将提交议案,建议政府应保障居民金融资产保值增值,分流房地产投资资金;只有将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和真实居住属性分开,加大廉租房建设的同时,放开高端商品房市场,调控才能有效。

物价与通胀

“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涨得太快,感觉一天一个价。平时吃的油、米、面粉等,价格也在飞涨。”身为广西一名普通的公务员,黄鼎军掰着指头对记者说。“每年春节都会给小孩买烟花玩,相同种类的烟花,前年卖87元,去年涨到了110元,今年过年价格居然涨到180多元。工资的涨幅真是跟不上物价了。”

“80后”成都市民林凌也告诉记者,虽然她月收入3000多元,但依然感到生活压力很大。“去年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一路飙涨,经常是去超市花了100多块钱,但感觉买不到什么东西。”

因而“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你一定要跑赢CPI”,一度成为人们交口相传的流行语。但现在看起来,跑赢CPI并不比跑赢刘翔容易多少。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为调查以来(1999年4季度)最低,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3.8%。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通胀显然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在2011年“两会”调查中“稳定物价,严防通胀”成为了排名第一的讨论话题。在各地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如何稳住物价,早已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地方政协委员提出,稳定物价要从百姓餐桌开始,一边是稳定食品价格,一边应完善食品补贴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此前表示,中国必须在全球视野下应对通胀,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有效管理与运用富裕的“流动性”;二是如何在“控通胀”的同时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就业环境与公平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康,同时它和每个人实现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紧密相连。无疑,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就业永远是政府谋划民生的头等大事,严峻的就业形势几乎已成社会生活的常态。

2010年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是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的最大佐证,除此之外诸如工人在有害的工作环境中被侵害,身体受到的不同程度的损伤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2011年年初就爆出苹果公司在华供应商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137名中国供应商员“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致残的事件。

与有限的就业岗位以及就业环境恶劣相比,当前还值得关注的是就业公平问题。在就业中,不仅存在性别、学历等歧视问题,所谓的“背景”“关系”等是更大的不公,其结果是制造阶层摩擦、影响社会和谐。未来五年,人们期盼政府在着力扩大就业的同时,也能够在落实就业公平方面有新的突破。

“‘背景’‘关系’愈演愈烈导致社会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愈加困难。”山西省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多数农民并不甘愿在底层,渴望“向上流动”。

山西一名年年都参与当地公务员招考的基层干部表示,在公务员、大学生村干部的招考中,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需要靠关系进去,一些劣势部门招聘竞争不太激烈,招考过程还是比较公平的,但一些强势部门就完全需要靠关系,“笔试后就是面试,所谓面试就是凭‘面子’来的”。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副书记员国杰说,一旦“凭关系上岗”风气形成,无形之中将迫使无权无势者放弃这些工作机会。他们已经没有信心去竞争,认为报考是徒增就业成本、浪费时间。

针对“十二五”期间落实就业公平的改革举措,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国家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方面,应破除种种不合理的障碍以及歧视性的政策措施,尤其要打破那些垄断行业、权力部门的就业壁垒,防止近亲繁殖,尽可能实现就业公平。国家应当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约束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加强监督并纠正各种歧视性招聘行为。

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

工资“被增长”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这也从一个侧面为工资“被增长”提供了有力佐证。而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太低的另两个代名词,正是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扩大。

在劳动力报酬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以及在频频走高的物价面前,“工资增速”显得是那么空洞和没有说服力。生活成本不断上涨,而工资收入却是相对意义上的“负增长”,民众生存的压力可想而知。

改革国内收入分配制度,以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早就应该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而目前国内经济已进入复苏进程,在此期间如能形成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就会给国内消费的启动注入持久动力,并能为经济的长期平稳快速发展注入持续的活力。然而,改革应该在哪些方面“给力”,则值得统筹考虑制度安排和相关机制的构建。

可喜的是政府着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的决心日渐坚定,对弱势民众来讲自然是最大的福祉,但改革须把握好重点。

看病难与医改成效

看病还是贵,甚至更贵了,看一个感冒还得上百元,稍做一个手术几千几万元,老百姓不解:怎么这么贵?

“上个月小孙子发烧了,输了两天液,就花去了400多块。”说起“看病”这个话题,家住成都市金牛区的徐婆婆有一肚子话要说。“希望政府提高大病报销比例、增加药品价格透明度、降低看病费用。”徐婆婆说。

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是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之一。从2009年开始的新医改,今年将步入决战阶段,冲刺公立医院改革等五项重点改革任务,让老百姓享受到医改带来的更多实惠,为实现2020年医改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县长李祥红新春期间深入基层,在多方听取百姓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两项关于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建议,准备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江华地处湘、粤、桂三省(区)接合部,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较多。由于贫困,一些慢性疾病病人难以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往往等到病情严重后才发现。

“希望国家能将江华列入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同时列入全国中医工作示范县,推动瑶族群众慢性病防治工作。”李祥红说。

“医改钱投了不少,可问题仍然不小。”全国人大代表、高州市人民医院院长钟焕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问题不是无解,可考虑引入第三方机制,让医院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来竞争经费,“这样,政府投入的钱就能看到效果,老百姓也能实实在在受益”。$nextpage$

入园难与教育改革

“现在上个幼儿园简直就是在考验家长的能力和财力,公立的进不去,民办的收费比上大学还贵。”北京一家幼儿园的门口,一名家长无奈地说。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根据2009年的统计,全国幼儿园共有13.8万所,在园儿童2657.8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1%。中国还有将近一半的适龄儿童未能接受学前教育。日益突出的学前教育问题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务院2010年底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

“制定和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当前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的重大决策,一定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这场攻坚战。”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说。

根据“国十条”,三年行动计划将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项目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省份的行动计划要在明年3月底前编制完成。各地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确保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再由入园说到读书,还是难,或许更难了。小升初要花十几万的择校费,国内大学的教学质量始终不让人满意。《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在千呼万唤中出炉,但能否真的会引导中国的教育改革走向深入?

教育,历来被视为个人发展的“第一通道”,在打破身份藩篱、创造社会阶层“向上流动”机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国“两会”上,教育领域拥有庞大的代表和委员人群,谁的建言献策都可能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好点子。

交通拥堵与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管理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比如道路、交通、环境等,无不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以惊人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汽车社会如此突然来到,显然城市建设或者说整个社会都没作好准备。

过去一个多月内,为治理令人担忧的北京交通生态,《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问世。而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在迎接新车摇号的过程中,一边是依旧“开车不如跑步”的不分时段拥堵,另一边是“买车就像买白菜”似的井喷车市。根据北京市交通委通报的数字,仅首轮摇号就已经有21.0178万名个人注册,接近全年24万的指标。如何科学有效地“治堵”,正在成为各大患有“堵症”城市管理者绕不开的民生难题。

上海市长韩正也表态,除了秉持“公交优先”战略,世博期间精准率极高的智能交通网络必须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充分发展。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沈国明教授对记者说,上海的治堵方式完全没有违背国家的上位法,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空间,“拍卖”或“摇号”等措施,是治理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他也指出,从长远看,切实有效的“治堵”依然要靠推广大容量的便捷公共交通来实现。

事实上,拥堵已经不是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大城市的专利,杭州、西安、南京、长春等省会级城市也面临拥堵的难题。如何治堵正在成为中国城市的公共民生难题之一,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和理念则面临着严峻挑战。

如何突围?众多城市在共同求索。

社会保障与养老体系

经历了社保制度的“从无到有”,转入覆盖面从小到大、待遇水平从低到高的发展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所面临的攻坚性难题愈加凸显。

与“十一五”规划相比,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社会保障”部分着墨甚多,要求明显细化、充实。这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限紧密相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所所长何平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社会保障将从大规模的制度建设阶段,转入扎实推进制度精细化、做实显效的新阶段。同时,社会保障发展所面临的攻坚性难题也愈加凸显。

而根据某网站关于两会热点话题的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调查结果显示,18个话题选项共收到投票111376票,其中“社会保障”以28055票位居第一。在有关“社会保障”的调查中,27%的网民最关注养老保险。社保制度还存在的问题中,17%的人认为异地报销存在障碍,13%的人认为一些保险报销门槛过高,保障人群范围小,报销数额小。

“下岗老工人的生活太难了,体弱多病的更难,生活保障不了,更谈不上有病就医。”网友建议,改善民生应该首先从落实社保政策上下功夫。

2010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跨省可接续。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中国过去长期积累的不同人群基本保障不均等问题还十分严重,“突出表现在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关系、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关系、一般职工与党政干部的关系等方面。”

宋晓梧表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下一阶段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

反腐与倡廉

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张敬礼、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宇仁录、铁道路部长刘志军等多名省部级官员落马。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公安部原部长助理郑少东等十余名省部级官员被判刑。有反腐专家指出,无论从被查办官员的级别和人数还是查案深度看,中国反腐已进入“深水区”。

“两会”召开在即,反腐倡廉的话题仍然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不少网民认为当前腐败现象最突出的问题分别是:三公消费、受贿、滥用职权为亲友牟利、贪污、挪用公款。

“权力过度集中,缺少有效监督,缺乏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腐败的界定不清,有些小腐败监控不到,都是导致腐败的根源。”网友认为,财产公开能够有效遏制腐败问题。应加大查处腐败力度,综合治理,从干部抓起,层层带头,并希望“打击腐败,下手要更狠一些”。

纵观2010年,中央的反腐重拳不断,彻查彻办趋势明显。同时,反腐扑克、廉政彩铃、廉政自律保健操、廉政三字经、廉政保证金等推陈出新的反腐新招接连出笼。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表示,在追捕潜逃贪官的工作方面,国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建议建立起多部门合作和联络工作机制,通过公安、检察、外交、金融、司法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开展全方位缉捕外逃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的工作。

打拐与禁乞

由“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打拐发起人于建嵘,委托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的甘元春律师团代为起草的“全面禁止儿童乞讨”系列草案已经在筹备当中,以备在今年的两会上作为提案或议案提交。

据甘元春律师介绍,此次初稿完成的“全面禁止儿童乞讨”系列草案,除了建议加大对拐卖儿童者的打击力度;加大对收买儿童者的法律责任外,还建议修改了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对原来已经收买被拐卖儿童的,在法律指定期限内向公安机关自首并返还被拐卖儿童的,按原法律规定“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在指定期满后仍不自首的,一律按修改后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他认为,拐卖和组织儿童乞讨,只有真正地受到法律的打击和制裁,才能有效地被遏制。

据了解,随着于建嵘教授在微博上发动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以来,受到各界人士广泛关注。不到一个月,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就吸引了24万粉丝,目前已上传数千张网友街拍的乞讨儿童照片。这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开设的微博引起全国网友、各地公安部门的高度关注,不少社会名人也开始加入街拍行列。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歌手韩红表示,将在下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提交关于“严厉打击和惩罚拐卖儿童案”的提案,并邀请于建嵘指导,联合她的律师和词作者,共同完成这次由微博产生出的、带着大家心血的提案。她在微博上写道“刚有几个朋友都来电提醒我,让我注意安全,怕人贩子报复我。我笑笑说,我跟丫死磕了!”

已经连续两年就“打拐”提交提案的濮存昕委员表示,今年对打拐的话题仍然十分重视,他会一直在打拐路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