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一个馒头引发的“税案”

yangguangjujiao 2011-03-16 21:46:06 编辑/毕晓宁 总第096期 放大 缩小

本刊两会特别报道组 陈光宗 王云伟 陈维佳

连日来,政协委员潘耀民的一份提案让“馒头税”一词成为2011年初最火的热词。在提案中,潘耀民认为,馒头是中国老百姓最熟悉不过的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高达17%的馒头税设置(每1元的馒头包含近2毛钱的税)税率过高,既不科学,还增加了百姓消费的负担,更加不利于食品安全。

潘耀民说,为了减轻百姓的生活压力,政府多部门联手多渠道千方百计平抑物价,那么降低馒头税率无疑是最科学、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据了解,潘耀民是山东济南民天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经理,在省城馒头生产的企业中,像民天这种既有各种认证及食品安全认证的公司,都需要征收17%的税。

“馒头税”背后的秘密

潘耀民所说的“馒头税”是指对馒头征收的增值税,目前税率为17%。现行馒头17%的增值税税率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而面粉、挂面等产品的增值税税率如今只有13%,其中挂面2008年底降为13%。潘耀民认为,馒头也是“粮油复制品”,应执行13%的税率。

“我们只是把面粉做成馒头,过程很简单,比做挂面还简单,附加值本身不是很高,而且毛利率很低。”但税率却要高出面粉不少,也就是说,把面粉做成馒头,老百姓就要多缴纳4%的税,不仅不合理,而且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担。他认为,国家有必要理清一下相关税收政策。

据潘耀民介绍,如此高的税率对正规的大型馒头生产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目前市场上的很多馒头都是由个体户生产的,他们只需缴很少的税,甚至根本不缴税,大家不是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竞争。所以,很多人宁愿到小摊上买小作坊生产的馒头。在济南,像民天这样生产馒头的正规企业很少,很多是按一般规模纳税人缴税,与小规模纳税人相比,他们“吃亏”不少。

“此前曾连续提交类似的提案,得到了济南税务部门的重视。他们到我们公司了解情况,但相关税收只有到国家层面才有权做出调整,他们表示要向上级部门反映。”潘耀民说,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是他连续第三次提交该提案的原因。

此外,他还表示,现在的大背景是,物价持续上涨,面粉、馒头的价格也在上涨,国家正在考虑各种办法稳定物价。国家对很多商品有补贴,但却对市民一日三餐离不开的馒头征过高的税,显然不合理。此举只能增加食品企业的成本,并把这部分负担转嫁给消费者,变相增加了老百姓的生活负担,“等于快到老百姓嘴边了,国家又征了一道税,提高了价格。”

简言之,在最好情形下,馒头从生产到零售,政府至少要征缴两道税,分别是17%的增值税和10%以内的营业税。由此所见,城乡集市所零售的馒头,表面上由生产厂家和零售商户分别缴纳两类馒头税,最终却皆由消费者来买单,其总量肯定突破了17%的底线。

2月21日,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当面听取了潘耀民委员的意见,并就社会公众和广大网友普遍关心的“馒头税”问题做出解释,给予澄清。

首先,馒头产品执行17%的增值税税率符合国家税法规定;其次,新闻报道中所称:“购买一元钱的馒头就要缴纳2毛钱的税”,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中国增值税纳税人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讲,消费者最终承担的增值税为3%。对一般纳税人来讲,由于国家对初级农产品实行免税政策,同时生产企业可以按照13%抵扣,消费者最终承担的增值税为4%左右;按照规定,一般纳税人实行税款抵扣政策,虽然税率为17%,但实际税负远远低于17%。从山东省食品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实际税负在3%左右(不同企业、不同年度略有差别)。

“隐形税”是中国税收的特色

对于纳税人的概念,大多数人应该不会陌生。然而,我们对于它的理解却未必有多么精微,可能还仅仅停留在“个人所得税”的狭隘层面上。事实上,纳税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有消费就有纳税,各种税费几乎贯穿所有消费过程之中。

在买名车名表等奢侈品时,比例极高的消费税让人印象深刻,购买一部几百万的车,可能需要缴纳几十万的税,这些税因为数额巨大,所以都是标在明处的。但是,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研究室主任赵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道出眼下消费税征收的尴尬现实:“我们的高税收把国外很普通的商品人为变成了奢侈品,这是中国消费者的不幸。”$nextpage$

“馒头税”一夜之间走红,但你是否了解,还有多少税负像“出名”之前的“馒头税”一样默默地潜伏在你的生活当中、悄悄地掏着你的钱包?“隐形税”是中国税收的特色,这在很大程度上因为相关部门多年来单方面强调纳税光荣、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向公众普及纳税常识及基本的纳税常情,令到广大百姓对税收常识严重缺乏。

前不久,浙江省政协委员周建桥在浙江省政协会议上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限制不纳税的居民购车,“你都不为国家纳税做贡献,还要买辆车,开到马路上添堵,给国家增加额外的负担”。此言一出,网友哗然。这位委员竟然不知道每个公民都是纳税人,只要生活在这个国家,只要需要衣食住行,只要存在消费行为,都在为国家税收做贡献。不得不说,在其背后站着一大批误导公众的公职人员。

据报道,在商场购买一套价值500元的衣服,其中涵盖了17%的增值税和13%的营业税;40元一张的电影票含营业税12元,三口之家看场电影缴税就达到了36元;每斤2元的食盐之中,就有0.29元的增值税和0.03元的城建税……然而,现实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我们日常的每一项消费行为都在默默地缴纳税费。公众不知情,最应归咎于相关部门的工作失职,因为西方不少国家往往会在超市和商店的收银条上详细列明消费税等流转税的具体数目,而遍观国内,根本找不到类似做法。

有人用一句话形象地描绘出每个中国人的纳税行为:“其实,从每天早晨起床开始,你就在为国库交税”。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打开水龙头洗脸,这时增值税的纳税行为已经发生了。你用水,说明自来水公司在销售水,这个售价里就含有增值税。自来水公司要向税务局交纳所得税和增值税,而其中的增值税虽然是自来水公司交,但负担者是每一个用水人。说白了,是自来水公司替你向税务部门交纳增值税。增值税的税率是13%,如果你一个月用了10吨水,每吨水的价格是8毛钱,10吨水就是8块钱,其中就含有增值税1.04元。

然后吃馒头、打车、用煤气、喝口乐、打电话……所有这些消费活动,只要你消费,你进了商店,买了东西,你坐车,你点煤气、做饭、烧水,都表明你在纳税。而这些税,多数像“馒头税”这样,极其隐蔽,大多数人根本察觉不到。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消费者都是纳税人。只是由于中国在零售环节实行价税合一的标价方法,使人们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时意识不到自己履行了纳税义务。

那么,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是来自国有企业缴纳的税,和普通公民有没有关系?所谓企业上缴的税收,就和普通公民没有关系吗?

北京市国税局专家王宏说:“纳税人并不只是履行法定义务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法人和自然人。我们国家最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军人,正是我们最广大的纳税人。我们只要购买商品或服务,在价格中就会包含一定的税款,它可能是增值税,可能是营业税,也可能是消费税,这些税款都是生产或服务企业直接向国家缴纳,但真正的负担者却是广大的消费者。流转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税种)占我国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达60%以上,所以说,广大消费者是我国最主要的纳税人。”

中国人的税负之忧

简单地把大企业的增值税和个体户的税负相比,显然有失公平,毕竟大企业的资源优势、政策扶持是个体户所不可比拟的。而且认为企业增值税推高馒头价格、增加了老百姓负担,也有混淆增值税和消费税之嫌。不过,潘委员“良苦用心”地把馒头企业增值税解释为“馒头税”,并引起网友的误读,虽然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利益动机,但其背后所透出的税负过高,以及税收信息的不对称,无疑都是对当前税收现状的一种忧虑。

那么,中国税负到底高不高?曾有财政部专家计算说,25.4%的宏观税负并不高。但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低收入国家的最佳宏观税负水平为13%左右,中下等收入国家的为20%左右,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为23%左右,高收入国家的为30%左右。由此看来,我们还未成为高收入国家,但宏观税负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

自1995年以来,中国税收连续12年平均增长20%,而GDP平均每年增长却不到10%。全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更低于GDP的增长率;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致使中国许多民营企业经营不善,有的甚至陷入困境而亏损倒闭。不少城乡居民下岗,失去了收入来源。然而,截止到2008年7月,全国财政收入仍然比2007年增长了26%。

对于馒头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尚且如此课以重税,既有悖税收本义,也容易降低民众幸福感。事实上,2010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77390亿元,比2009年增长22.64%,而去年GDP增长率为10.3%。税收增幅较大,而且远高于GDP增幅,这也意味着降低税率并不是不可能。

在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者在超市购买任何一种商品,都会在购物小票上清晰地看到自己为每一种商品支付了多少税,这些税甚至会直接标在价签上,一目了然。征税是透明和公开的,公众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一项日常消费的税收,这本来应该是非常正常的。而在中国的税收体制下,这却是一个“秘密”。中国实行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为代表的间接税,达到总税收的60%以上,由于其“可转嫁性”,不仅导致税收主要是由工薪阶层承担,更关键的是导致了税收的隐蔽性:以至于不少人以为自己不是纳税人,或者不了解为每一件商品到底支付了多少税。

公开各种商品的各种隐含税率是信息对称的第一步,只有公开才能让民意来判断税率是否科学合理,需不需要像潘耀民委员这样提议更改,以更贴近民众的接受底线。假如一切都是模糊的,甚至民众普遍以为只有缴纳个税才能成为纳税人,这显然是法治社会的悲哀。

至于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去向,对公众更是一笔糊涂账。税收征管信息本是对称的、双向的,公民有义务上缴个税,国家也有义务向社会公开税收的去向,信息对称了,义务对等了,税收征管才会透明。如果降不了高达17%的馒头税率,那么公布这17%的企业增值税到底花在了何方,应该是并不过分的要求。纳税是为购买公共服务的,假如纳税信息都不明了,普通民众依靠什么来监督公权,权力又怎能保持谦卑之心?税金中一分一毫里都有民生之重,在公开透明的语境中,政府每一分钱才会花得战战兢兢,也才对得起天下纳税人。

据了解,今年,中国将推进结构性减税。除了个税的减免之外,结构性减税也不妨向食品领域倾斜。去年以来,食品价格涨幅对CPI的贡献最大,各级政府为了抑制食品价格上涨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现在看来,在此基础上,大幅降低和食品相关农副产品企业的税负,应是非常有效地增益民生之举。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