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不合时宜的《三字经》?

yangguangwenhua 2011-01-28 16:56:10 (编辑组稿/卡缪) 总第093期 放大 缩小

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禁止该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

此前湖北省已有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删节,重新编排后再发给学生学习。据了解,湖北很多中小学开展了《三字经》、《弟子规》等诵读活动,在编印的经典读本里,“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熟知的句子被删掉。

据湖北省武昌区九龙井小学语文教研组主任魏贤佐介绍,他们认为“若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劝学诗》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的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古代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但在现在,读书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投身和服务社会。

因噎废食要不得

经典是否一定要“去其糟粕”,才能让学生阅读?一些老师和网友对此表示质疑。

武昌积玉桥学校要求小学毕业生必须能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经典。校长祝正州认为,这些经典就应该通篇诵读,学习不能因噎废食,“阅读经典,是为了学习进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了解文化发展的轨迹。如果担心学生把部分不适宜的内容误作好东西吸收,老师完全可以引导”,武汉中学特级教师萧兴国说,“若人为地把作为一个整体的经典割裂开,学生将无法吸收其精髓,也就不知道什么是糟粕。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切割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和误导,使学生失去自己探究和分析鉴别的能力。‘去其糟粕’同样是学习的过程。”

部分网友更指不少经典被断章取义,造成对全社会的误导。“一句‘以德报怨’,让我们误解了这么多年!直到进了大学,才知道孔子说的其实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管古人观点是对是错,我们至少应该有了解原话和原著的权利吧?”

一位网友说,正是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孔老夫子被扭曲成了温婉的受气包形象。他解释说,这句话的原文是:“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即是: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了我,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拿起板砖飞他!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被扭曲成了温婉、忍让的受气包形象。

还有网友无奈感叹,近年来孩子们的“阅读禁区”似乎越来越多,“鲁迅无奈地走了,朱自清的《背影》也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地平线。现在轮到王应麟抱着他的《三字经》,一脸忧郁……”

对于如何“取”,怎样“去”,有人表示,世界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大家关注的焦点不应是如何“取”和“去”,而应该是怎样让孩子读得明明白白。无论是黑是白,至少应该让孩子都有所了解,毕竟这个世界不是只有一种颜色。

出问题的不是《三字经》

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过《弟子规》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表示,有人问他这几年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最大的难处在哪里?他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绝大多数网友表示认可钱教授的说法。

有网友表示,钱文忠教授是实话实说。不是《三字经》出了问题,而是社会出了问题。当今时代比过去复杂千万倍,老实人吃亏,就是一个证明。虽然可悲,却是事实。传统的文化与知识是需要现代人结合时代环境有选择地、发展性地传承,而不是死搬硬套。

对此,有人认为,现代社会公民的规则和博弈用国学经典是培养不出来的。

脱离了时代的背景,就算是学了也不会有实质的收获。再就是学了以后对现在的社会能起到什么效果,要站在大背景下去思考。如果自己的国家提倡学,而且研究和运用的都不错,那世界能配合你吗?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人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该有所创新,不一定要照搬旧俗。《三字经》是古私塾里面的必读教材,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应该发扬。但当今社会让小学生原汁原味啃读“甲骨文”,有必要吗?现代社会的公民,需要的是适应当代的规则,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挑战权威,学会利用规则进行利益博弈,这些《三字经》、《弟子规》中有吗?

还有一名70后网友表示,他上小学时没有听过《弟子规》和《三字经》,学校里也是一笔带过,老师只是读了一遍,连意思都没有讲解。

这些国学经典篇章学生们倒背如流,那么他们究竟能否理解其中的含义?几名小学生表示,这些文章都是死记硬背的,老师也没要求他们理解其中的意思,只说能熟读背诵就可以了。

包容态度、独立思考

学者秋风认为,《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启蒙学教材成为经典,被人们广泛传诵,已经证明了它们就是精华。当然,这样的精华并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自负地遴选、确定的,而是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由无数人群自发地选择出来的,没有比这个漫长时间过程中的自发选择更明智了。

有网友表示,价值观的扭曲恐怕也绝非全文阅读了一本《三字经》所致。港澳台一贯重视国学,《三字经》等更是家喻户晓,也没见人家的价值观扭曲到哪里去,反倒显得传统与现代的理念结合得更彻底、更融合。教育部门应该更关注如何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不是动辄试图强制灌输某种东西。让学生们自己学习和思考,养成独立思考、多元包容的思维模式,恐怕更适合于现代的信息化和多元化社会。

一名山东网友认为,如同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和水,难道我们为了植物生长,就可以不要某一类阳光,某一类空气,某一类水靠近植物?世界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老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读,然后告诉孩子,哪些是“经典”,我们要从中学习什么;哪些是“糟粕”,它的形成有什么历史背景,我们如今为什么要摒弃。让孩子读得明明白白,知道是非黑白,比让孩子只看到一个颜色的世界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