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鸟巢一代” 与父辈的四大差别

pinweiyuedu 2010-12-13 17:07:28 杨秋 总第038期 放大 缩小

“鸟巢一代”说法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迎接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年轻的志愿者凸显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群体形象,他们充满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

“80后”作为一个人口概念,是从生育的角度特指在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群。这是遵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学家把每10年分成一个阶段加以研究的惯例。从数量上看,“80后”是一个庞大的青年群体。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推算,从1980-1989年的10年中,中国约有2.04亿人出生。他们曾经备受诟病,甚至一度被认定是“迷茫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可是,就好像沉睡的巨狮突然醒来,进入2008年,他们在北京奥运会前后以圣火在海外传递时的热烈参与,以及“5·12”汶川大地震期间的积极作为,让人们迅速改变了对这一代人的评价。“鸟巢一代”所表现出来的气势让世界各国的人们印象深刻,媒体纷纷赞誉他们胸怀宽广、激情满怀、肯担当、有抱负,是中国的希望。

毫无疑问,“鸟巢一代”与父辈有着巨大的差别。“鸟巢一代”是吸吮着改革开放的新鲜乳汁长大的,而其父母一代则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与苦难中走来,两代人的生活经历、价值取向、家庭地位、学习方式都相差甚远。

1.生活经历的差别

“鸟巢一代”的父母一般经历了荒废学业与生活困难。他们上山下乡,历经坎坷,成为“从手掌到心灵都磨出老茧”的一代人。他们中年轻一点的,虽未赶上插队支边的风潮,也大都经过“文化大革命”,饱尝了动荡与贫穷的滋味,与下乡知识青年有类似的生活体验。

 与历经坎坷的父辈截然相反,“鸟巢一代”出生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成长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活力的一段时期。他们生活宽裕,学业顺利,享受着父母青少年时代做梦也梦不到的现代文明。尽管中国的物质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可“我们吃了苦不能让孩子再遭罪”的普遍心理,使这一代的父母宁肯自己继续吃苦受累,也不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比别人差。

生活经历的巨大差别,使两代人彼此感到陌生,彼此难以适应。

2.价值取向的差别

如果说,“鸟巢一代”生活在开放的时代,经济是全球化的,文化是多元化的,那么,其父母一代则生活在封闭的时代,经济是计划的、与世界脱离的,文化是深受“文革”影响的。因此,在价值取向方面,两代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产生明显的差异。“鸟巢一代”讲平等、讲自我、讲享乐,其父母则讲责任、讲集体、讲奉献。

我们在1997年进行的全国中小学生调查中发现,父母认为做人第一重要的是“责任心”,而中小学生却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平等”。

大家如果用录音机录下“80”一代的讲话,可能会发现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我”,这种对自我的张扬与其父母一代大相径庭。

据中国新闻社的报道,北京奥运会共有50万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北京奥组委培训专家魏娜曾经担心这些20多岁的独生子女们会否有持久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魏娜发现这种担心实在是杞人忧天。许多志愿者在7月中旬就已经上岗,当时天气酷热,学生们却从不叫苦喊累,显示了非常强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事实上,中国新一代独生子女身上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可能不逊于他们的长辈。近期北京一份主要针对“80后”大学生的社会调查显示,逾八成的大学生反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更高比例的学生认为最能体现爱国精神的行为是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其次是热爱、保卫、建设自己的家乡。

在奥运村媒体村负责住宿服务的大一学生赵雅婷说:“人们对独生子女的批评也许有些道理,但不可否认,我们这一代对社会责任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她说,她以前在家很少做家务,但现在,她已经能和伙伴应付刷马桶、倒垃圾之类的事了,虽然之前哭过鼻子,但现在他们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

3.家庭地位的差别

“鸟巢一代”尤其是独生子女,大都是家庭的中心,其父母则大多生活在多子女家庭。这种家庭地位的差异对两代人的心理与行为均有深刻的影响。

优越的条件,良好的教育,使“鸟巢一代”成为自信的一代。

当然,“鸟巢一代”中的大批独生子女,也存在着值得关注的心理倾向。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独”。他们的孤独感,是其父母少年时代感受不到的。在多子女时代,虽然穷困,却很少孤独,父辈们是在热热闹闹的同胞亲情与争吵中长大的,这使他们更容易学会如何为获得友谊而克制自己的欲望与行为。

除此之外,两代人的居住环境也有巨大差异。如北京的四合院内住户似家族一样往来密切。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城市里高楼林立,人际生疏。这种居住环境的因素,加剧了独生子女的孤独感。

4.学习方式的差别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来临,使“鸟巢一代”与父母的学习方式差异甚大。“鸟巢一代”是视听的一代,是看电视玩电脑长大的,是电动的一代,父母则是读写的一代,是动手的一代。

1995年,我赴巴黎出席“明日青少年与媒介”国际论坛,几百个专家形成一个共识:“在计算机时代,成年人心怀恐惧疑虑重重,而青少年则无所畏惧满怀欣喜地往前走。”

信息时代动摇了父母与教师等成年人的地位,因为他们未必比孩子知道得多。

“鸟巢一代”早已习惯于在网上搜索信息,在网上游戏、聊天,甚至谈情说爱。他们获取信息的特点是快、多、广、杂,而许多父母获取信息的特点相比之下是慢、少、窄、纯。试想,这种信息极不对称的亲子关系,父母权威何在?如何施教?怎么示范?

过去是孩子不了解父母,父母很神秘;今天倒过来了,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有的孩子与父母急了,说父母是“菜鸟”,是“蛋白质”。父母听得一头雾水,还以为孩子夸自己呢。其实,这是网上的语言:“菜鸟”指没本事的人,“蛋白质”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的总称。

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智慧的飞跃,但也可能成为一道比代沟还要深的沟,阻碍两代人及同代人(如城乡之间、有无电脑者之间等)之间的交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