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秋月圆话民俗

pinweiyuedu 2010-12-13 17:07:28 总第035期 放大 缩小

释名及缘起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自汉至唐,八月十五月圆时也成为墨客骚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祭月和赏月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也逐渐影响到民间。清代祭月的场景是这样的:祭月于八月十五月亮升起时进行,于露天设香案,上面摆满各种供物,如月饼、瓜果等。桌上还摆满供器,如烛台、香筒、香炉等。在燃起红烛和檀香后,全家人开始祭拜月亮。民间以为,月亮属阴,须由女人先拜,男人后拜,也有些地区存在“男人不拜月”的规矩。祭月毕,合家一块吃“团圆酒”、“赏月饭”。

中秋之夜,月亮东升,人们便开始赏月活动。赏月是中秋节最为盛行的习俗活动之一。我国魏晋时已有中秋赏月之举,唐宋时此风已十分盛行。宋代的京城开封,每逢中秋佳节,一般市民争先抢占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秋夜里风清月白,露意微浓,三五好友或亲朋,把酒临风邀月,畅怀人生快意。

八月十五月饼圆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各省中秋节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的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除了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世界各地如何过中秋

日本的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韩国把中秋节称为“秋夕”,是民间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有两天的法定假期。人们在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写成为ThanksgivingDay,意为韩国的感恩节,很多人都习惯互相馈赠礼物。在韩国,最受欢迎的节日礼物是亲手制作的米糕,据说米糕里还含有诚心、爱心和孝心的含义,最能表达中秋一家团圆的气氛。

越南中秋节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儿童在节日唱起了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的渴望。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

马来西亚的中秋节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当地华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庆祝传统的中国节日——中秋节。除了品尝美味可口的月饼外,马来西亚华人还会以其特有的方式庆祝佳节,那就是彩绘灯笼比赛和提灯游行。中秋节那一天,各商家都在店内挂满颜色艳丽的灯笼以烘托节日气氛。许多地区的华人社团则举办彩绘灯笼比赛,将五彩缤纷的灯笼作品挂满回廊,用各色灯笼点亮夜空。提灯游行更是马来西亚中秋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共同的血脉和渊源把大马华裔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

泰国中秋节称为“祁月节”。节日之夜各家各户用甘蔗扎成拱门,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观音菩萨和八仙的画像或塑像,供品主要是寿桃。据泰国的传说,飞升月亮的是观音,中秋时八仙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

伊郎称中秋为“麦赫尔节”,这天是伊郎太阴历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

非洲的麻加尔各答岛,居民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过“月圆节”时,要在海滩上举行盛大的“吹螺会”,在欢乐中饮酒吃鱼饭。

中秋节的怪异民俗:

偷瓜送子与摸秋

偷吃

在湖南省与贵州省交界的怀化地区,流传“偷吃”风俗。每到中秋这天,家家大门、后门都半掩半开;平时,乡亲们对小偷深恶痛绝,可这天,明知“小偷”进了屋,全家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且为“小偷”准备丰盛的瓜果、月饼等,“偷吃”越多越高兴。

摸秋

在大别山地区,流行“摸秋”习俗。每到中秋这天,山民们吃罢晚饭,便三三两两,踏着月光,循着香气,或上山、或下地“摸秋”。山坡、河谷、丛林、草莽、田间、地头不是果就是瓜,还有花生、田薯。摸着什么,就吃个痛快,生吃行,野外烤着吃也行,直到夜深人静,大家才陆陆续续开心地回家,哪个人吃得痛快、可口,谁就要高兴几天。

偷瓜送子

贵州省不少地方,流行“偷瓜送子”习俗。要是谁家不生小孩,村里好心的小伙便在中秋这天趁着明亮的月光,来到地里,偷摘一个大冬瓜,刻画出小孩的模样,再把准备好的小孩衣服套上,用竹篮装好后敲锣打鼓抬到这户人家,受瓜人在招待客人后,将瓜放在床上与妻伴睡一夜,第二天将冬瓜煮熟进食,要是以后怀了孕,受瓜人得好好感谢这群小伙。

抢瓜

浙江省山区流行“抢瓜”习俗。青年和孩子们分别在白天或晚上举行抢瓜比赛,看谁最先抢到瓜。胜者,意味幸福吉祥,还可得到奖励。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