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温总理的土豆和地方官的山珍海味

yangguangshixian 2010-12-13 17:07:28 总第033期 放大 缩小

6月20日至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陕西、甘肃灾区检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看望干部群众。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豆坪乡豆坪村张俊兰在临时搭建的厨房里蒸了一锅洋芋,正准备吃午饭。总理的到来,让她喜出望外。她热情地邀请总理一起吃午饭。温家宝爽快地答应,坐下来,和大家一起一边剥洋芋,一边就着一碗油泼辣子、一碗腌韭菜吃起来。厨房里,不时传出会意的笑声……(6月23日《人民日报》)

温总理吃土豆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新闻,记者也并没有就此着墨太多,只是有一小段文字提到了此事,但这件小事,却温暖了张俊兰一家,也温暖了灾区百姓,更温暖了全国人民。

对此,不知我们的一些地方官员能否像温总理那样,在下乡进村入户时,深入体验百姓生活,感受百姓冷暖?

前不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环保局的官员在某酒店吃霸王餐,34人消费6815元。一顿饭相当于吃掉了几头牛,吃完饭不给钱还大打出手。如此公务员面对温总理吃土豆的情景不知有何感想?

 其实,有的地方官员下乡走过场,做样子,一路奔波,走乡串户来得急,走得快,太阳一出就进宾馆酒楼,大吃大喝。正如民间所言:官员一来“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香槟国酒,抱的是小姐美眉。”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那么我们的地方官员能否以温总理吃的“土豆”为鉴,下乡吃饭时,简单些,节约些,多在执政为民上下功夫,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评论:总理的土豆宴吃出了什么

□文/ 秦建中

温总理的一顿土豆宴究竟吃出了什么?事实上,在这场小小的土豆宴的背后,温总理是在品味民生的艰难。虽然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但直到今天,国内还有许多人没有脱贫。人均年纯收入在800元以下,600元以下,甚至是更低的贫困人群还大量存在。

许多人在大城市住的时间久了,看惯了车水马龙,看惯了高楼大厦,并不知道农村中的真实情况。领导下基层视察工作,地方官员总是将富裕的村子给他们看。就是领导乘坐的车辆,也是提前安排好的行进路线,沿途的风光总是令人赏心悦目。

打开电视,人们看到的是工农业生产的喜人景象,看到的是GDP数字的逐年增高。有的地方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竟然在国道旁拉起了遮丑墙,本是光秃秃的荒山,有的人就能想出给大山涂上绿色油漆的点子。

温总理的土豆宴吃出了新闻媒体报喜不报忧的特色,吃出了新闻舆论对权力监督严重不足的缺陷。人们看到总理在农家吃土豆的画面时,总是感动得热泪盈眶,可走出家门,在繁华地带的豪华宾馆酒店里,人们看到是总是公款吃喝者杯影交错的热闹场面。

媒体为何不把公款吃喝的热闹场面曝光,也让观众们看看他们拿公家的钱吃的是什么菜。看看他们是不是吃的蒸土豆,是不是饭桌上的菜也和温总理在农家吃的一样。果真能够如此,一年数千亿的公费吃喝不降下来才怪。

关心社会和国家进步的观众,总是能从媒体的正面报道里看到反面典型的影子。新闻报道说,某省会城市的背街小巷一遇雨天总是非常泥泞,现任市领导为民着想,花巨资对这些城市死角进行改造,可是,看过这条新闻后,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城市的前任领导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就没有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

就拿温总理吃土豆的新闻来说,地方官员有几个能像总理这样亲民?总理能吃土豆,为何地方官员就不能吃?可以说,在媒体盛赞温总理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时候,其实就是对诸如安徽阜阳建白宫办公楼,贵州黔西县花巨资建大型狮子雕塑等丑陋现象的无言批判。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