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游曲阜 感悟儒家文化

yangguangshenghuo 2010-12-13 17:07:28 杨勇 总第029期 放大 缩小

孔庙、孔府、孔林

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中华民族始祖先皇的发祥地,殷商故都,周、汉鲁国都城,它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最主要的,曲阜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他的嫡系子孙长期在这里聚族居住。孔庙、孔府、孔林,简称“三孔”,它就像一块圣地,历朝历代都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朝圣、膜拜、瞻仰。近年来,“孔子热”、“儒学热”、“国学热”方兴未艾,于丹教授的评“论语”红极一时,祭孔大典盛况空前,小小曲阜的游客总是有增无减,有人说,踏上山东这块土地,哪里也可以不去,但曲阜是非去不可的,那是一块圣地,那是中华文化的根。

孔庙,亦称至圣庙,是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庙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学术思想得到空前光大,成为后世历代王朝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也一直影响至今,影响了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历代祀孔被当作国家的大典,仪式隆重非凡,复杂繁硕。从孔庙的气势,我们隐隐约约能想像到历代祭孔大典的盛况。封建时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九五之尊,可他们到了孔庙却要放下身段,沐浴更衣,行三跪九叩之大礼,向孔子顶礼膜拜。据传,清乾隆皇帝曾八临曲阜朝圣,把尊崇孔子的活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而且乾隆帝好大喜功,喜欢舞文弄墨,因此,我们随处可见这位风流皇帝的御笔墨宝,这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从“金声玉振”石坊进入孔庙,沿途经过“灵星门”、“太和元气”坊、“至圣庙”石坊,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等,进入大成殿,“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殿内正面两檐之间悬一竖匾,中央正书“大成殿”三字,是清雍正皇帝手书。上面的“万世师表”石刻又是清康熙御笔,殿内正中置神龛一座,内塑孔子坐像。先贤孔子被神化了,他究竟长得怎样?据传说,他生有异相,奇丑无比,他父亲居然将他丢抛于山林,后被母亲抱回扶养。旧时读私塾,挂有一张孔子像,那只能是人们凭空想像的了。

大成殿正面的一列石柱共有28根,气势恢弘,全部用整石雕制成云龙,每柱雕龙72条,造型逼真,婉转生动,为国内罕见。据传,皇帝来祭孔时,得用红布把石雕包住,皇宫才能雕龙啊,这岂不是犯上了?“皇帝看龙柱,也得隔层布”,有趣!弄虚作假,自古有之。

孔庙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石碑、石刻,文化大革命中“批林批孔”,无知蛮干的红卫兵“破四旧”,孔庙在劫难逃,古老的文物留下了红卫兵的劣行。我真不明白,死了两千多年的“孔老二”怎么被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帮毛头小子揪出来批斗?

孔府,亦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裔长支世代居住的地方,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孔氏嫡裔已成为一个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大地主了,要想看封建家族,看看孔府就全知了。

孔府的大门,正中上方悬挂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副蓝底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对人家”,对联中“安富尊荣”的“富”字,少了上面一点,这叫“富贵无头”,“文章道德”的“章”字,下面“早”字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的“立”字,叫做“文章通天”,是大才子纪昀所书。很有趣的事,山东境内的碑林、石刻、对联,总有个别字是故意出错,而且总有一些典故和说法,比如:“趵突泉”的“突”字是没有上面这一点的,表明泉水没有盖,可以源远流长。

历代帝王为巩固其统治,不断对孔子追谥封爵,孔府的势力越来越大,孔氏后裔世代受封,享受着各种政治和经济特权,从不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风暴所摇撼,不随王朝的更替而沉浮。所以这里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各地,孔府内保存着大量的孔氏家族档案,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历代统治者把孔子作为圣人,作为神,给他装上各种神圣光环,顶礼膜拜,但真实的孔子并不走运。他的一生经历了人生三大不幸:一、早年丧父,他三岁时,父亲病故;二是中年丧妻,三是老年丧子。而且他一生不得志,颠簸流离。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在孔子的嫡系子孙中,我们知道的有才子孔融,“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剧作家孔尚任,他写的反映南宋王朝亡国之恨的《桃花扇传奇》被后人演绎成各种戏剧形式。孔德成是孔子的七十七代孙,1948年底去台湾,现健在,孔德成的婚礼是上世纪最隆重的典礼仪式,也是曲阜一大盛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孔德成的婚房还保持着当年结婚时的陈设布置,那时已到民国,早已是中西合璧了。蒋介石送的中式沙发与美国人送的西式沙发也陈列在一起。在孔府,我们能看到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历史变迁。

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家族墓地。在这万木掩映的孔林之中,石仪成群,碑碣林立。林中碑碣估约三四千块,集书法、篆刻、墓葬之大成。孔子的墓地在最里面,碑文上刻有“大成灵圣文宣王墓”篆文,皇帝来祭典时,怎么能看到“王”字呢?于是乎,后人就想了个办法,用一块泰山上的大石头挡住,皇帝跪在碑前祭拜时,抬头看到的就是“大成至圣文宣干”几个字了。孔子墓西三间砖房为子贡庐墓处,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三年,独子贡守墓六年,实为尊师楷模,后人建房立石纪念。“子贡手植楷”,也还保留着。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学生,对先师是多么缅怀、尊敬。尊师重教,从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孔子的儿子名孔鲤,墓碑上刻的是“泗水侯墓”,孔子的孙子孔伋,是孟子的老师,后被封为“述圣”,因此孟家比孔家矮三辈。孔子的76代孙孔令贻,还享有“衍圣公”的特权。据导游介绍,现在孔氏的后代,只要交200元钱,就可以埋葬在孔林里。

游览“三孔圣地”,一定要品尝一下著名的孔府菜。由于孔府既要迎接圣驾,又要接待各级祭孔官员,因此,孔府的宴席频繁而考究,烹饪技术高超,形成了独特的菜系,是鲁菜的一大分支。分为家宴、喜宴、寿宴、便宴、如意宴等多种宴席。礼仪庄重,规格严谨,而且孔府菜历史悠久,代代承袭,世世相传,经久不衰,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烹饪菜系中的重要代表。孔府菜遵循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训教,取名很讲究,用料更讲究,连餐具都有严格的要求,现今,孔府菜越来越平民化了。我们一大桌菜也不过300多元。

对儒家文化的理解

游览“三孔”圣地,是读书人的一次朝圣,是一次实地的观摩、感悟与学习,获益非浅。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受过孔夫子思想熏陶的。儒学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延绵2000多年,蕴藏了数不尽的珍宝,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影响了我们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小时候我们读书时,正赶上文革,尽批儒家思想的糟粕,把孔子思想批得体无完肤。但孔子的一些至理明言还是深入我们的脑海,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太多太多圣理名言,它陪伴了我们成长,现在很多家长,要求小孩子从小背论语,不懂就死记硬背,记在脑海里,留下最初的记忆,将来长大了,这些记忆会翻出来,影响你的行为准则。

孔子的思想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行为规范,以“中 ”为思想方法。倡导一种从天子到庶人,从治世到修身都应当具有的以“仁”“德”“忠”“恕”为中心的道德精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尽管有其思想的局限性,但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确实有其指导意义。孔子一贯倡导人们要忠、孝、仁、义、信、宽、敏、恭、庄、惠,要尊老爱幼,尊贤容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等,这些道德规范会指导我们的行为,把我们培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孔子的道德思想,已经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液中。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