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开放:人大的鲜明品格

pinweiyuedu 2010-12-13 17:07:28 毛磊 总第023期 放大 缩小

“透明度”增强

★ 开通网上新闻中心

★ 电视网络直播会议

★ 为中外记者提供更大空间,更多服务

每年早春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人民大会堂都会成为世界最大的“新闻发布厅”。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中外记者,将这里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

“提交采访申请、查看驻地信息、了解日程安排。”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网页正式启用,网上新闻中心给中外记者提供了“绿色通道”。

每天公布议案、建议数目,网上“数字地图”将代表驻地公之于众,卫生部、科技部、建设部等部门及时就代表的问题公开回应,人事部等部门赶到代表驻地现场办理建议……会议期间,网页最大浏览量达220多万次,记者亲切地称它“不下班的新闻中心”。

2006年,西藏代表团等首次开放,33个代表团、35次代表团团组会议向境外记者敞开大门;增加大会现场直播场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报告常委会工作首次进行电视直播;每天向媒体提供议案清单,帮助记者发现新闻线索。

2007年,首次对外公布各个代表团驻地的详细地址,首次公布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的电话,首次提供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英文版……

“我们力求在采访安排上更加开放透明、在记者服务上更加便捷高效、在会议报道上更加民主和谐,向国内外展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负责人如是说。

2007年3月7日上午9时,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北京代表团、上海代表团分别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团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会场一角,几台电脑依次排开,伴随着速记员飞快的记录,会场上代表的每一句发言,随即发布在“人民网”的网络直播平台上,这是全国人代会首次通过网络直播代表团审议过程。

“公开、透明,既是对人民群众知情权的保障,更是对代表履行职责、参政议政最好的监督。”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罗益锋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张征说,政治生活透明度增加,使人代会越来越开放;求真务实的会风直接表现在新闻报道较以往更为务实、贴近民生。“拉近了人代会与老百姓的距离,提高了人大代表在百姓心中的分量。”

《中国记者》杂志万智炯说,过去,人代会就像一场国家级的新闻发布会,是新闻滚滚而出的富矿。而今,民众一年四季参与网上调查、在线论坛,使人大更体现出国家对民意的反馈,而不是自上而下的传声筒。

更开放的人代会,给外界更多机会透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让海外媒体能够更集中准确地反映中国状况。

曾有境外媒体担心,2005年人代会有关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透明度会不高。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3月8日出席会议的代表刚刚听取了关于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说明,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台湾6个代表团审议相关内容的团组会议一起对中外记者开放,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坚强决心。

人代会透明度的增加,使群众与代表的沟通更加通畅,群众对代表履行职责的监督也更为具体。

不一样的会风

★ 不讲空话,不说套话

★ 爱“较真儿”的代表多了

★ 勇于发表和坚持个人见解,乐于交流碰撞

“现在开会,非常宽松,更加民主。”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深有感触地说,建设性的建议欢迎提,批评性的意见可以说,不同的看法、意见可以讨论、交锋,“常常出现平等、热烈的争论。”

爱“较真儿”的代表多了,拿着政府工作报告挨个核对、计算其中的数据。开“博客”、勤上网的代表多了,有的人把自己的参政日记贴上网,与网民们互动。“议案建议实在一点”……来自百姓的心声,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与代表“无缝”对接。

新的会风来自于务实的政风,而务实的政风来自于表率。

5年来,大会开幕后,中央领导同志到各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要给基层代表更多的镜头和版面,自己想多听听大家的发言。

2004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当天,各界纷纷用一个“实”字评价政府工作报告:文风朴实,内容扎实,直面问题务实,体现了新一届政府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执政理念。

讲真话、讲实话、讲实效的审议场景,在每年人代会的小组会上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代表勇于发表和坚持个人见解,乐于交流碰撞。以往一些代表委员口若悬河、随意挥洒的情景现在少见了,代之以短话实话直奔主题。

湖南代表团每次开始审议前,主持人都要宣布一条纪律:代表发言不能超过10分钟,如果没有讲透,可以形成文字向大会递交。一旦有人超时,就会被主持人打断。

一个个真知灼见,一条条中肯建议,如涓涓清泉流归大海,汇聚成推进科学发展的澎湃力量。

没有穿靴戴帽,不讲空话、套话。谈问题,一针见血;提建议,切实可行。5年来的人代会,以务实、民主、开放、包容的作风,在中国的人大史上留下不寻常的一页。

知情让履职更有效

★ 听取意见,修改报告

★ 增加名词解释、图表分析

★ 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人数逐渐增加

2005年人代会上,改进大会表决的统计方法,增加“未按表决器”,不计入表决结果……

“程序民主至关重要”。北京大学法学院王锡锌说,全国人大对投票程序的改动,有利于保证人大代表行使权力,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对基层民主选举将会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

取消听取计划和预算的报告,但增加了审议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审议质量。过去计划和预算草案一个代表小组只有5份,这次则是每个代表人手一册,同时增加了“名词解释”、“图表分析”等附录,专门对报告中涉及的一些说法进行阐述解释。

“可不要小看这项改进”,符太增代表说,这扩大了代表的知情权。

这一年,发改委、财政部向各代表团派出了更多的领导干部,听取意见,解答代表们提出的各种询问。不仅仅是这两个部委,会议期间,国务院所有部委局办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派出100多名负责同志前往各代表团听取意见,接受询问。

反复推敲,反复讨论。根据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和预算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高法和高检等6个报告和反分裂国家法草案都有多处修改,其中政府工作报告共作了21处修改,比较重要的有8处。

2005年3月14日,大会就各项报告进行表决。以往只有政府工作报告是先修改再进行表决,而这一次所有报告都是先修改再表决。

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根据全国人大代表意见对政府工作报告作了33处修改,物权法草案作了几十处修改,企业所得税法草案作了10多处重要修改。

代表的意见通过哪些渠道反映?又怎样最终体现到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法律草案中的呢?

工作人员通过到会旁听,直接听取代表意见;或用简报汇集代表的意见等渠道将代表提出的意见汇集起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等部门对意见进行充分讨论,并对文件和法律草案作出修改,再通过常务主席会议、主席团会议和大会的审议与表决通过,将人民意志变为国家意志。这是体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的“中国式民主”的过程。

在人民大会堂,每逢全体大会,大会秘书处、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都会根据大会议程提供相关的专题资料。

九届全国人大期间,每次常委会会议都邀请6名全国人大代表列席会议。随后,列席数字递增到12名、24名。

2005年5月,《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要求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

列席规模逐步扩大。2006年4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列席会议的代表增加到33名;第二十二次会议进一步增加到36名。报名要求列席的代表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场地所限,每次只有少数人能够如愿”。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