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深港唇齿相依 共创辉煌明天

yangguangjingpin 2010-12-13 17:07:28 刘娟丽 王小燕 总第001期 放大 缩小

香港,一颗闪耀在东方的璀璨明珠,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深圳,一条盘踞在中国东南角的蛟龙,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两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名词足以让香港、深圳熠熠生辉。如今,一座天桥已将深港紧紧拴系在一块,让你这一小时还游走在地王大厦的繁华间,下一小时维多利亚港的海水就拍打着你的身体。在深圳居住,到香港上班,亦或住在香港消费在深圳,一个城市的生活半径,享受两个城市的缤纷,这些都是深港两地居民的现实生活写照。

深港两地山水相连,经济相互依存,有着紧密的历史渊源和天然联系,深圳既是内地连接香港的纽带和桥梁,也为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历史上,改革开放之前,香港虽然紧邻内地,但三面环海的香港实际还是个相对封闭的区域经济体,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城邦经济特征。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25年来,深圳由一个边陲城市发展到今天的大型综合性城市,香港的旁边猛然间出现了一个新的希望中国的内地经济体和市场,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巨大动力。内地开放居民“个人游”,为香港带来了超过120亿港元的消费收入;正如火如荼展开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将进一步扩展香港的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促进香港经济继续好转及长远发展。

从深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来看,深圳扎扎实实地、追求实效地真诚做好“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的工作,不断丰富和完善“深港一体化”的构思,特别是发挥享有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的优势,大胆实践,多些研究,加快立法,厉行廉政,从政府层面到民间往来全面地有计划地加强合作,唇齿相依、平等互利、实现双赢。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与香港携手创造美好的明天!

深港联姻的历史传承

溯流而上,历史的脐带把香港和深圳两个城市紧紧绑在一起。

早在1918年,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在他倡导制定的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经济发展战略《实业计划》中,就提出过中国须以北方、东方和南方三个世界级大港为中心,分别在北方、华中、和华南构筑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集中财力、物力,优先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然后再逐步向周边后发展地区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正是在这种理念下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已显示出区域经济的优越性,是市场的需要选择了区域经济的互补互利的发展模式。区域内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协调发展,就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必然选择。

深圳,香港,三千平方公里狭小空间内,两个制度不同却唇齿相依的城市。香港市场禽肉以及鲜奶主要来自深圳;港资占外商在深实际投资金额的百分之七十强;每年经深圳水库供港的东江水达十余亿立方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深港之间源源不断……

一衣带水的地缘关系使深圳自建市以来两地便来往热络。深圳,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深港大型基础设施衔接为两地经济共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香港回归后仅1个月,深圳铜鼓航道项目便经国务院批准立项,拉开了深港基础设施衔接的大幕。此后不到半年,深港西部通道项目亦获正式立项;香港落马洲跨界通道扩建工程首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也将开工。

Image

然而,这种热闹景象的推动力多来自民间,缺乏两地政府间的直接交往机制。直到2004年6月,两地政府签署推动深港合作的“1+8”协议,建立起深港政府间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双方合作掀开新篇章:开通两地美元支票联合结算业务;联手赴北美、日本、瑞典、意大利举办深港投资推介会;协议合作开发内地第一例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建设、经营的轨道交通项目。去年6月,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将兴建上水至落马洲铁路延线,即第二条深港铁路。香港曾把深圳当作“郊区”和制造业转移的后方基地,而今两地的合作日益密切,大型基础设施衔接、第三产业互惠互利、创新科技合作亮点闪烁……深港两地经济合作正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

从最初的经贸到文化、教育、口岸等诸多领域,深港合作渐入佳境。有业内人士评价,与其说深港合作是政府在推动,不如说是其在自我召唤。香港发展要依靠祖国大后方,深圳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而香港有着非常发达的金融、服务业,深圳可以利用香港良好的经验和平台。这种相互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将日益凸现。

发挥相互优势,破除制度隔阂,强大政策推动,“十一五”期间崭新的深港合作模式在深港两地代表委员们的话语中日渐清晰。这意味着深港合作将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得到推动力,两地人梦寐以求的“双子城”将不久已。

2003年1月27日零时,皇岗口岸正式实行“24小时通关”,被喻为深港合作破冰之时。

2003年8月5日召开的粤港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实质性合作协议,其中包括粤港两地建立联合对外推介机制;准许广东居民以个人身份赴港澳旅游;正式建立传染病通报机制;加强交通、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强高科技产业、教育培训、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等。

2004年1月1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实施。

2004年6月,李鸿忠率团访问香港,双方签署了“1+8”框架协议,扩大了在科技、金融、文化、医疗等领域的合作。

2005年6月3日,许宗衡当选深圳市长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的理念,获得了深港两地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9月,许宗衡率团访港,深港双方在多方面达成了共识。

细数这些大事记,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感动。如果说过去深港合作是“谈情说爱”多,那么随着西部通道跨海大桥的顺利合拢,随着众多香港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建立“深港创新圈”,深港合作终于将“谈婚论嫁”提上日程。

深港握手是大势所趋

历史不单把深港两地的过去绑在一起,而且把两个城市的未来命运系在一块。

宏观思维总让人站得高看得远:当国际都会香港将关注目光投向内地,深圳也正放眼国际,目光交融中,两地握手合作已是历史的必然。

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目前世界经济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地区之间和区域集团之间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内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很有规模的经济体系,对世界市场产生着极大影响。但珠江三角洲面临发展空间和资源有限等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整合资源。因此,发展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将会扩大其经济腹地,有利于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把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及其辐射地区发展成为亚洲和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地区。

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区内含盖着香港和澳门两个独立的关税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后,实施“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协议的签署和实施,为进一步推动内地港澳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安排”的推动下,港澳地区的经济腹地大大扩展,对香港澳门经济持续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目前,“9+2”区域合作正在启动,粤港合作不断深化,CEPA的实施为提升区域经济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在“9+2”区域合作中,深圳与香港的合作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香港是重要的国际商贸、金融、物流、信息中心,深圳是连接香港和内地的桥梁和枢纽。加强深港合作,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可以有力地配合香港拓展经济腹地,巩固其作为“四个中心”的地位,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平台,带动区域内广大地区的发展。深港有关合作协议的签署,是落实CEPA协议、落实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重要成果。

深港合作有关协议的签署,对全面提升深港合作水平,促进两地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深圳和香港唇齿相依,两地经贸关系密切,人员往来频繁,两地经济合作具有天然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在新的形势下,深港经济的相融性、互补性日益增强。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突破制约合作的瓶颈,是深港两地共同的需要和选择。

深圳与香港的联合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经济发展的潜力上,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这句说起来很简单的话,却凝练了中华儿女百年发奋图强的经验和智慧互补优劣,形成区域内外的良性发展机制。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深圳市长许宗衡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深港合作要改变单一的跨境的、经济领域的合作,转向高科技、教育、金融全方位的合作,扩展领域发展空间,提高经济合作、产业分工的水平。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和香港一起走向繁荣。深圳是香港最密切的邻居,是香港通往内地的唯一的陆路通道。毗邻香港是深圳最大的优势。深圳的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离不开香港的有力支持,深圳第一家外资企业是港资,深圳60%的引进资金是港资。

“泛珠三角”虽然是一国之内的区域合作,但无论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还是外贸总量和引资水平,与东盟十国相比,都是“不遑多让”。香港可以借助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的地位,发挥服务业的种种优势,发挥国际化的优势,引领泛珠三角的企业走向世界。有了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以后,香港的服务腹地就增大了,大至达全国三分之一的服务腹地,这给香港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与此同时,香港制造的产品也多了更多的市场,多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言概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深圳经济注入了新动力,也为香港的持续发展开辟了另一条蹊径。两强握手,必将使一切知识、资本实现充分涌流。#p#副标题#e#

互利双赢是合作纽带

双赢,已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的时尚词汇。时代让竞争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们可以用双赢的智慧削去竞争的锋芒,微笑竞争,携手同行。深港合作是不容置疑的双赢之举。

除了一线之隔的区位关系,深港经济具有两地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互补的优势。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加快,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的热度上升,尤其是粤港经济合作,目前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特区和广东省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的深圳,由于其与香港陆路相邻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与香港的经济合作中拥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香港“拥有最自由且最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其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客观存在。目前,内地还没有一个城市能和香港抗衡,香港在市场经济体系、环保、教育、卫生公务员管理等很多方面都有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经验,值得深圳学习,而这些正是深圳的弱项。

同时,目前香港经济遇到了新的压力和挑战,面临着重要的转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香港经济在下滑,原因主要是:其一,香港的经济运行成本非常高,房租、地价、人工费用都很高昂,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其二,金融危机之前,香港的制造业北移到珠三角一带,香港出现了“产业空心化”,支撑香港经济的主要产业就变成了房地产业和金融业以及运输业及服务贸易,香港的服务贸易仅次于美国,但其他两大支柱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则向泡沫化过度,金融危机对这两个产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房地产业一蹶不振,证券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此外,我国内地9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开放,随着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崛起,香港的中介地位大大减弱,很多货物从上海、北京、天津直接运往海外。现在两岸还没有搞“三通”,来自台湾的货物还要经过香港中转,但是加入世贸以后,两岸可能很快会直接三通,大三通一开,香港的中介地位必定要进一步受到冲击。

一个城市发展到一个阶段确实会发生资源用尽、出现拐点的现象,目前香港确实已经出现拐点,遇到了空前的挑战。而香港要走出目前的困境,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主要出路应当是加强与内地的合作。香港产业饱合并出现拐点,双方合作将成倍拓展其发展空间 。香港与内地合作首先应当是加强粤港合作尤其是加强深港合作,其中当务之急的是需要深刻全面地认识与香港近在咫尺的深圳所具有的经济合作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由于毗邻香港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中国现有的五个经济特区,其他四个都没有深圳发展得那么快,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深圳毗邻香港。香港本身是一个吸引外商投资的通道,是一个跟国际接轨的通道,而港资、台资在改革开放前十年乃至前十五年里几乎都是外资进入中国大陆的主流,邓小平南巡以后才出现海外跨国公司(包括港台大资本)的大规模直接进入。深圳因为和香港连在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基地,同时它又起到了很多诸如跟国际接轨、市场化、引进外资等众多的作用。这里的人民能够大胆地充分利用香港的优势,利用中央给的政策,敢往前闯,创造了很多经验。从这一点来看,深港两地在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前20年里共同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深圳要建立国际化城市,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充分利用毗邻香港这一独有的区位优势,在相互合作中,借鉴香港建设中的成熟经验,以改革创新为重要手段,实现体制和机制的转换,努力提升深圳的国际化、市场化水平,继续发挥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作用。尤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由“速度深圳”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转变,更需要借鉴香港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市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城市管理体制。这是深圳在新的阶段充分利用毗邻香港区位优势的捷径所在。

另外,深圳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性自主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被媒体称为“深圳模式”。但在自主创新方面,深圳还刚刚起步,存在三大“软肋”:一是缺乏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是由此导致的承接高水平学术人才和高水平的国际、国内研讨会能力不足;三是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技术公关项目能力不足。

深圳是香港通往内地的唯一的陆路通道,作为内地和香港以至于连接全球的桥梁和纽带,深圳应该担当促进香港继续繁荣稳定的重任,为香港提供最方便、便捷的优质服务。深圳将充分考虑两地的差异性,为香港提供好的服务,这样的理念,对两地都有好处。另外深圳有比较充裕的空间,可以吸纳内地丰富的劳动力和知识人才,进入广阔的内地市场。香港进一步发展必须充分发掘深圳的优势。香港经济转型,包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离不开深圳的支援。

随着深圳的制造业、IT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与香港的经济融合,能够为深圳构建中国的国际性城市创造条件,在“一国两制”的体制下、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粤港联席会议的框架下,深港两地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优势产业互补。深圳要借鉴香港的优势,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香港同样可以根据深圳的口岸优势和通道优势,进一步向内地辐射,使深港两地之间增强在区域中的竞争力,深圳将利用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的特点,服务香港;同时香港第三产业发展程度非常高,深圳将充分考虑如何为香港提供“后台处理系统”的服务工作。

因此,深港合作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现实可能性。合作,才能双赢。

深港合作意义深远

合则利,分则两伤。目前的尴尬境地与诱人的发展前景正召示着这两座城市。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秘书长李罗力曾归纳了深港合作在八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首先,有利于扩大香港的生存空间。香港在只有1100平方公里面积的狭小土地上,承载了600多万港人,无论是居民生活还是产业发展几乎都达到了一个饱合点。而深圳具有2020平方公里,如果深港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无疑会使香港的生存发展空间出现成倍的拓展。

其次,可以在这里聚集有利于发展深港两地的各种资源。深圳特区和别的特区不一样,边检海关设有特区管理线(一般都简称之为“二线”)与内地相隔离,这个“二线”是其他任何地区所没有的。“二线”管理用好了,便可以使深圳和香港形成一个很好的共同市场,或者将深圳作为大保税区。如果深港形成共同体,那么实际上就会形成一个以两地为核心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概念。

其三,实现深港产业整合。香港有很多优势,香港的营销能力是全世界最好的,包括接单、策划、营销。香港现在成了一个接单中心。香港的现代咨讯业也很好,这也是香港的优势,加上深圳具有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人才的优势,这种产业整合一定能大大提升现有深港两地的生产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对两边都有好处。可以重新找到很多新的增长点。

其四,降低香港现在的运行成本。国内各种资源都比香港要便宜得多,通过深港经济一体化实现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就一定会大大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从而大大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其五,香港能够通过深港合作,继续发挥国际通道的中介作用。香港未来应当在一个新的领域成为内地的通道和中介,这就是应力争成为一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这对香港的未来也许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思路。因为前面讲到中国入世、长江三角洲的崛起以及两岸三通的实现,这三个因素一定会导致香港作为海外企业、资金和货物进入中国的主要中介这一地位的下降,而香港失去了这种中介地位就丧失了一个很大的资源和优势。今后中国企业一定要走向世界,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内地企业国际经验不足,体制也不顺,又没有海外的营销渠道,而这恰恰是香港的强项,因此香港一定要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力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基地。

其六,可以继续发挥深圳特区作为改革开放试验地的作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很多问题,真正跟国际化接轨还有很大的差距。而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有很多未来要做的事情可以拿到深圳来试。深圳毗邻香港,最容易吸收香港的东西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同时在这里做实验又可以防止出现问题带来的影响扩大,可以马上吸取教训。事实上,20年来深圳就在起这个作用,今后应该继续把深圳作为试验基地,而深港合作为深圳继续发挥试验地作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七,深圳是中国入世后的缓冲点。中国入世以后一定会有很多跟国际上对接的问题,我们已经多次呼吁应该先在深圳试验。入世后中国真正堪忧的是服务贸易、金融、保险、司法、政府运作等长期没有开放的领域,而这些又恰恰是香港的强项,而且它在这些领域里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因此能与香港对接,实际上就相当于与国际惯例对接。

其八,最后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由于只有深圳具有与香港在地域上完全对接和与内地相对隔离的“二线”优势,因此深港合作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是北京、上海、武汉甚至广州等任何内地大城市都不能替代的。加强深港合作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使其成为深港两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资源。

深港之间应是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深圳的发展离不开香港,深圳的发展对香港也是有好处的,它们之间应成为相互促进的共同纽带。深港合作是地缘经济决定的,其他地方是不可能有的。在CEPA的大背景下,深港合作有了更好的宏观政策环境。所以,深港合作将在原有基础上,向更新、更高的层次发展。 #p#副标题#e#

深港合作点燃燎原之火

今年六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降下帷幕,拉开了港深区域合作的大幕。从深圳市政府代表团访港的鼎盛阵容,丰富行程,人们就已经预见了深港全方位的合作将会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一系列具体合作项目或可敲定,两地合作的大方向亦将会更加明确。

此前“9+2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发展的区域策略已经出台,合作框架浮出水面,而香港和深圳正处在这个合作大框架的核心位置;而国家支持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业已签署一年,政策效应逐渐明显。这些政策和战略构想,都为深港两地的合作缔造了难得的契机。深圳与香港的合作沟通,在合作领域、合作方式、合作推进机制等方面,都开拓了新思路,取得了新突破。这些新思路和新突破在人流物流、跨境交通基建、方便通道和包括正在展开的西部通道等方面显示得淋漓尽致;而在金融证券、企业拓展等方面也都取得过不同程度的共识。除了鼓励香港企业投资深圳之外,深圳成长起来的大中企业,亦进入香港市场,利用香港跳板走向世界。很大程度上改写了深港合作一边倒的历史,标志着深圳发展进入了崭新的纪元。

2005年,许宗衡当选深圳市市长后,更是加大了深港合作的力度,直接提出把“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与香港携手创造美好的明天。”定为深港合作的基本理念。2006年4月12日,许宗衡抵达香港出席在此间举行的“深港金融合作恳谈会”,谋求推动深港之间在金融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2006年9月,许宗衡率领深圳市政府代表团再次访港,把深港合作的基本理念推向了新高潮,双方交流检讨了《加强深港合作的备忘录》及其他8份合作协议(“1+8”协议)签署一年多以来,深圳与香港在各个方面合作推进的情况;同时就深港两地未来的发展和重大的、深远的合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与香港特区政府就建立食品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开发河套地区等问题,达成多项共识。双方均表示对近一年来深港两地的合作表示满意,认为在多个领域,包括贸易投资便利化、经贸交流、海外推广、旅游、科技及法律服务方面都进一步加强了合作。

许宗衡说,深圳要学习香港的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公务员培训和城市规划,把香港先进管理的理念,成功的做法,结合深圳的实际,运用到深圳城市的管理和建设中去。目前深港创新圈已经从概念转入细部规划。例如设立教育、公共实验机构、公共研发机构,并将整合这些资源成为共享资源,据了解,近期正争取国家对创新圈全面确认和政策支持。一是向香港学习,进一步完善深圳的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实现深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现阶段,要“怎么样合作?”是摆在所有深港人面前的现实问题。“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这是许宗衡当选深圳市长后提出的全新理念。

一是向香港学习,进一步完善深圳的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实现深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香港“拥有最自由且最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其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客观存在。深圳要建立国际化城市,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充分利用毗邻香港这一独有的区位优势,在相互合作中,借鉴香港建设中的成熟经验,以改革创新为重要手段,实现体制和机制的转换,努力提升深圳的国际化、市场化水平,继续发挥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作用。尤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由“速度深圳”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转变,更需要借鉴香港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市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城市管理体制。这是深圳在新的阶段充分利用毗邻香港区位优势的捷径所在。

二是加大深港合作力度,加快深港合作进程。

这次合作会议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下,既立足于CEPA框架、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和深港“1+8”协议所确立的有效合作机制,又进而从战略上、区域上提出更深更广的合作途径。在强调以“沟通”为主的指导思想下,注重从深港合作的长远利益出发,特别在事关城市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规划方面,需要统筹协调,拟订重大项目,共同给予推进。

此次合作会议研讨的问题,除有关重大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建设外,还涉及到环保、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同时,也十分重视有关国计民生的食品安全、信息沟通、公共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合作。可见,会议讨论的问题既有力度也有广度,显示了全面推进深港合作进程的现实要求和务实作风。

三是为香港服务,进一步拓展香港的发展空间。

香港回归后,如何加强内地和香港的合作,意义重大。深圳作为连接内地和香港的惟一陆上通道,作为内地和香港以至于连接全球的桥梁和纽带,理所当然地在服务香港、支持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方面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更为重要的是,香港作为“9+2”区域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无论是在经济依存和地域连接上,与深圳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深圳的配合和支持。可以设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香港实现繁荣稳定,反过来必然为深圳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依托,两地可以在相互依存和优势互补中共创双赢。#p#副标题#e#

合作因务实而精彩

“大家拿什么来合作?”温家宝总理作出了明确的指示:深圳特区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要加强与香港的沟通与协调,积极发展与香港在基础设施、口岸管理、高新技术发展、服务贸易、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合作。

“左脚迈出去了,右脚怎么跟上?”去年6月17日,时任深圳市长的李鸿忠率团访港,深港签署“1+8”协议,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深港合作框架搭建完毕,实质操作成效备受外界关注。

这意味着,深港双方必须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纵深化合作,才能创出一条合作新途径。

中国内地从1985年起取代美国成为香港第一大贸易伙伴,占香港进口来源的第一位、转口贸易第一位和港产品出口市场的第二位。除了作为内地的最主要出口市场外,香港对中国内地发展全球贸易起着重要作用:(1)香港市场是内地最重要、最稳定的现汇收入来源。(2)香港又是中国发展全球贸易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管理的重要基地。(3)近年来香港还是内地开展对台贸易、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

许宗衡市长指出,深港合作应该冷静而务实,不求表面风光,不搞“花拳绣腿”,其核心内容是深港两地实现共同发展。这意味着,深港双方必须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纵深化合作,才能创出一条合作新途径。

诠释“如何为香港服务”这一问题,许宗衡有着独到的阐述。他说,深圳是香港进入内地的一个平台,深圳要竭诚为香港进入内地提供便捷的服务,从发展空间、经济纽带等多方面为香港服务。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小敏这样说:深港合作下一步要创新,其途径是“一制两体”。也就是说,一个市场经济体制制度下的两个行政主体的高度互补合作。

事实上,深港合作并不因为强调学习和服务而降低了层次。相反,双方合作喜报频传,无一不是重大项目的深入合作。2005年1月18日,罗湖口岸人行通道桥改造工程竣工,皇岗落马洲口岸第二公路桥、沙头角口岸第二公路桥正式开通;深港西部通道工程进展顺利,2005年底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5月26日,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地铁公司就深圳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草签特许经营协议;目前,深圳有关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深港机场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日后两地机场合作奠定了基础。

事实就摆在眼前,深港合作正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在经贸合作方面,2004年2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为香港银行办理的人民币业务提供具体清算;2004年7月,深港之间开通了美元支票联合结算业务;CEPA实施以来,共有5家香港金融机构进入深圳;深圳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建立了高层定期会晤制度,成立了深港交易所联合工作小组,签订了信息互换协议;

在工商、市场中介和科技信息合作方面,深圳市工商局设立了专门的CEPA服务窗口,为香港企业以及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登记注册服务。深圳市财政局已开始接受香港会计事务所来深临时执行审计业务的申请。深圳市司法局开始为考取内地律师资格且申请到深圳律师事务所实习的香港居民办理实习手续;深圳高新区和香港数码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规划建设专线连接两个园区的信息网络平台,为两地园区客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深圳高新区分别与香港数码港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达成共识,拟将双方的网站互连,实现网站资源共享。

在教育文化合作方面,深港双方在引进香港科大开办深圳研究生院、深圳高校招收香港学生、深港两地教师、学生互访交流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深圳市图书馆积极参与粤港澳三地商定的图书馆数字化联网计划,目前已顺利实现三地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联网和查询。

在环境保护方面,2005年6月24日,深港双方召开了大鹏湾及后海湾(深圳湾)区域环境管理专题小组第十次会议,在深圳推出的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中,深港选定了盐田港区三期扩建工程、西部通道大桥工程和妈湾5、6、7号泊位建设项目等对深港共同海域有影响的大型项目作为监察试点对象。

面对深港全面合作前景,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持如此观点:只有与香港融为一体,深圳才能提升国际化水平,与香港共同形成一个国际经济中心。

前20多年,深港合作采取了“前店后厂”模式。从渔村起步的深圳大力吸纳“三来一补”企业,承接了香港加工工业的转移,发展壮大了自身的经济。今天的深圳,已是高科技之城;今天的香港,它的根本优势也在于占国民生产总值86%的现代服务业。因此,深港合作关系和层次亟须升级。

深港合作,定位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粤港合作框架下进行。可以确定的是,深圳可将合作圈层逐一细化为“深港合作圈”、“大珠三角合作圈”和“泛珠三角合作圈”。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秘书长郭万达认为,“深港合作圈”是深圳融入泛珠三角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旅游合作上,两地基本形成了深港台旅游合作框架,初步建立了深港两地旅游联动机制。不少旅游业内人士认为,香港迪士尼乐园第一年将接待560万游客,深圳应紧抓机遇,做好相关衔接工作以分一份羹。同时,在打造包括大鹏半岛在内的深圳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区时,深圳应借鉴香港旅游规划和管理经验,联手规划开发区域旅游资源。

携手共创辉煌明天

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工作始终是政府的中心工作,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中心不动摇。这点从许宗衡市长在2005年政府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可以看出,许宗衡强调,深圳要坚定不移走效益深圳之路,并针对深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要重点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重大项目的推进,全面落实全年的投资计划。

二、狠抓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全面实现外资出口的稳定增长。

三、狠抓工业企业效率,全面提高工业产品的增加值。

四、狠抓市场保障,全面促进消费稳步提高。

五、狠抓金融创新,全面培育利润增长点。

六、狠抓能源保障,全面缓解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在这六条里,无论哪一条的经验香港都可以当深圳的“老大哥”。 由此可见,在双城各自的发展战略中,携手合用,优势互补,各取所长各补所短,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深港携手共创造美好明天,势在必然。

金融是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去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5%,金融资产总量达1.5万亿元人民币,在内地城市中居第四。风险投资机构有89家,风险资金260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全国三分之一。南方基金、平安保险、招商银行总部都设立在深圳,这为深圳金融发展提供了保障。据了解,深圳将在今年完成平湖1平方公里金融聚集园区的规划,愿为香港金融业提供数据中心、设备中心、后台服务中心。香港业界后台服务愿意转移到深圳,保留前台、总部在香港,深圳将予以大力支持。

深圳永远是香港的后花园。作为农副食品生产基地及口岸城市,深圳有责任在供港食品安全方面严格把关。深圳在供港食品安全上有很好的机制。深圳范围内的供港农副产品基地,前期介入,从饲料、配方、海水养殖方面,都严格把关。深圳检验检疫局有14个实验室,检疫很严格。最近又挂牌成立检验检疫局研究学院,拥有十几个博士,很多复杂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处理。深圳会用高度负责的精神负责供港食品安全,坚决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入香港。

展望未来,深港两地合作尤其是自主创新方面合作前景广阔。双方携起手,全面落实《深港高新科技合作备忘录》,重点包括推动两地在科技领域建立起更加完整的研发、应用、产业化、贸易及投资合作机制;围绕建设“深港创新圈”,推进深港IC基地和生产基地项目合作;加强深港企业信息查询合作,争取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及驰名、著名商标认定结果等信息的联网互访和信息共享;建立深港两地生产服务业的协调机制,共同拓展服务市场,为深港两地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等,通过全方位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只有这样,深港“双城记”才能奏出和谐的音符,深港“半小时生活圈”才能早日形成。

深港合作正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我们深信,在两地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在两地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深港合作有关协议一定会得到全面落实,深港两地一定会携手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