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解读十七大报告

pinweiyuedu 2010-12-13 17:07:28 本刊编辑部 总第017期 放大 缩小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近三十年,从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是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进行的,为什么党的十七大再次突出地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呢?

我们已经从自身历史经验的积累和国内外历史经验的科学比较中彻底认清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才能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从1982年我们党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波澜壮阔。在艰难困苦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心走这条道路的信念从未动摇过,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紧紧围绕如何进一步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不断提出新思想、开辟新境界、做出新部署,推动大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逐渐让那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敌视或根本不相信或者半信半疑的人们不得不刮目相看,也证明了国际上曾经流传的各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破产论”、“即将崩溃论”、“能够唱衰论”,包括无可奈何的“中国威胁论”等等论调是毫无道理的。中国人民从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国内外发展的对比中深切认识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同时,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愈是事业伟大,就愈会经历更多更大的艰辛和挑战。因此,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遇到多大的风险和挑战,我们都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十七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首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系列需要创造性探索和回答的重大课题不容回避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迫使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进行大胆探索,停滞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是,一系列尚待解决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在经济建设领域,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同时,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在政治建设领域,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在文化建设领域,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

在社会建设领域,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在协调发展问题上,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同时,我们还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将长期存在的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对我国占优势的压力,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在党的建设领域,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等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显然,解答这些彼此相互关联的重大问题,需统筹考虑各个方面,综合运用国内外发展的成功经验,紧紧依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个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和新办法,努力找到一条治本之策。这样的治本之策,集中起来就是十七大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战略部署。

我们不是简单重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怎样以这面旗帜为引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战略思路。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课题和新挑战,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党的十七大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开创新局面的政治气魄,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并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部署,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战略思路。

这条新的战略思路的着重点主要包括: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指导方针,要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此,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途上,要注重统筹考虑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把人民民主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等。这样一整套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路,凝聚着历史、时代、实践和人民群众的大智慧,闪耀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我国具体国情科学结合起来的光辉,再次吹响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时代号角,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信心。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要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个重要论断,就应当紧紧抓住“继续推向前进”这个关键词,并把它同前两个自然段的关键词“阔步前进”、“破浪前进”联系起来,从中可以看到,新时期以来,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一以贯之、薪火相传、接力推进的。

第一,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高举旗帜、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高举旗帜,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是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在领导工作中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也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继续推向前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刚一组成,胡锦涛总书记就在一中全会上郑重承诺:要高举旗帜、与时俱进,发扬民主、团结统一,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中央及时举办了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研讨班;随后,又连续举办了10期、共1500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参加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随后,又用一年半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前,中央又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江泽民文选》专题研讨班。

高举旗帜同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是并行不悖的。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紧紧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带头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按照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的要求,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朝着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不断取得新进展。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第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要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全面认识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分析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新课题新矛盾,不断做出理论上的新概括,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这就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外交和党建等各个方面,自觉把握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党在新的实践中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集中体现。特别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第三,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改革。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了部署,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以及指导思想和原则,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对政治体制改革做出部署,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开展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在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中央制定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文化体制改革做出了部署。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体制改革做出了部署,使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就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社会管理逐步完善。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我们党还主动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方面迈出坚实步伐,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p#副标题#e#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卓越贡献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肯定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重大历史关头和世纪之交,为继承、捍卫和发展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并将这一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深理解。

第一,江泽民同志挑起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重任,正值国际国内风云变幻之际,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处于重大历史关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临危受命、不负重托,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面前,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尊严、安全和稳定,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奋力维护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第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战胜种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这13年间,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风险挑战接连不断:海湾战争,华东水灾,“台独”分裂势力猖狂挑衅,亚洲金融危机,长江和嫩江、松花江严重洪涝灾害,美国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9·11”事件,阿富汗战争,等等。在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面前,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从容应对并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同时,着眼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改革。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使香港、澳门先后回到祖国怀抱。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1989年到2002年,江泽民同志先后出访70多个国家,总行程约60多万公里,为打开我国外交工作新局面做出杰出贡献。在此期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并在党的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鲜明而及时地回答了党内外国内外对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的普遍关切,对全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了全面开放新局面。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巨大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转变,实现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与此同时,推动我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特别是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把我国的对外开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境界。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这13年艰辛探索中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它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而正确界定了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并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提出了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时代课题。这对于推进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2006年8月出版发行的《江泽民文选》,全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为全党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最好的教材。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新突破

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个部分构成,即工资性收入(如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目前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约为2%左右。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新词入眼,让人振奋——

收入分配制度与方式,历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七大的这些理论创新,体现了我国经济改革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收入与生活水平为导向的战略方针。

所谓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财产性收入,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个部分构成,即工资性收入(如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较大比重,大约占70%;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比较小,大约占2%左右。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财产收入占年总收入的比例数据表明,尽管现阶段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还比较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财产性收入也在不断提高。

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它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经济欠发达国家,不断加快发展仍是首要任务。但是,我们追求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从根本上说,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因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而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则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第二,它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随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同时由于多种现实的原因,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安定。为了有效缩小收入差距,除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调节高收入、打击非法收入外,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方式。第三,它是扩大内需的现实基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但经济发展主要是靠投资拉动,而不是消费拉动,这也是国民经济不协调、不均衡的表现之一。所以,着力于不断扩大内需,是经济保持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则是扩大内需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前提条件。

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经济发展,这是提高人民群众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突出的表现就是全国居民的银行储蓄快速增加。2000年后,每年居民的银行储蓄增加一万亿元,而2005年以来,每年增加两万亿,目前总额已达15万亿。二是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债券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等,为人民群众实现财产的聚集、保值和升值,创造更多的平台。三是强化法律法规手段,加强执法力度,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与财产,为人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增收创收,提供安全、可靠、公平的市场环境与社会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党的十七大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郑重地鲜明地完整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将其载入党章,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人民就一直在为寻找救国图强道路而不懈探索和奋斗,结果都失败了,证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直到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但是,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一个时期内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既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理论主题,也是实践主题。新时期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都是紧紧围绕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过改革开放29年来的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后兴大国崛起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科学理论和选择的正确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第二,明确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党的十七大把新时期29年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相结合的全部伟大成果集中起来,把党经历的新考验、获得的新经验、引发的新觉醒集中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深刻揭示了其科学内涵。一是首次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正确道路进行了科学界定,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并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二是首次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科学整合,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三是首次明确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强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这“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以及由二者共同构成的“一面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党在新时期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我们的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共同理想及当代中国的社会制度问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成熟,体现了我们党政治路线的坚定性和一贯性,表明了我们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新时期29年来客观的历史结论,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最根本的是因为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社会主义的振兴与中华民族的振兴能够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中华民族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再造辉煌,社会主义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再造辉煌,而这一切,又将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是当代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共创伟业的共同理想和政治基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热情和创造活力,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