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很骄傲也很庆幸 做出回中国的选择

pinweiyuedu 2010-12-13 17:07:28 《阳光》 总第018期 放大 缩小

九月的苏州街头,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气。来到苏州第九个年头的吴小松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景,他说苏州的九月是一年到头最好的时节。这个上午,河水悄无声息地穿过这座古老的城市,阳光懒懒地洒在青砖、白墙和素瓦上,吴小松像往常一样,穿过淡淡的桂花香,来到位于苏州新区的公司上班。

“——谁呀……

——叶芳啊,叶芳不在啊?

——吴总,等一下,我马上来。”

在公司里,大家都管吴小松叫吴总。1999年,他从日本回来,在苏州的留学生创业园,创办了这家名字叫做“爱环吴世”的环保企业。

“98年那时候有很好的政策,就是说留学生回国创业有个留学生创业园,在苏州上海都有。就是说(如果)是留学生的话,一条龙服务,帮你申请注册。非常热情,(就像)召唤你回来一样。”

根据当时苏州留学生创业园的规定,外资企业投资要30万美元以上才能建厂,而留学生只需要投资6.5万美元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工厂。此外,创业园还设立了留学生基金,根据不同的项目提供资助,有的项目可以拿到几百万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吴小松的项目只拿到一万六千块钱,但他已经相当满足。

“第一年,房租全免。签证食宿,基本上提到的问题都解决。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留学生创业园,特别是我们的政府,对留学生,包括一些华侨企业真正做了很多事情。”

吴小松出生在中国著名的侨乡福建泉州,大学时考上了福州大学,毕业后他志愿到福建平潭的农村去教书,教初中的化学,同时兼英语老师。在吴小松看来,那里就像是另外一个世界。人们贫穷得勉强只够填饱肚子,更可怕的是,人们不相信知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多孩子上学期还在学校,下学期就不见了,因此吴小松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到学生的家里去家访。

“中国农村的人都很善良,把家里最好的拿出来。稀饭都是很稀的,鱼干也是很少,因为都是拿去卖的。(学生)就是家里穷,爸妈不让上学,打鱼去了,(这)对我来说打击是很大的。看到这么多学生,帮不上忙。经济是基础,这时候开始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所以强烈愿望想出国去。”

吴小松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他前往日本留学的时间是12月9日。那天,他一个人驮着好几个硕大的行李,从上海登上前往东京的飞机。

“当时行李很多,问了到过日本的人,什么最重要,日本的米最贵,那就多买方便面,可以省钱。多买点衣服,因为日本的衣服也很贵。衣服跟吃的一个大皮箱,完全是当时出国人员的一个风景。”

在日本东京农工大学研究生院,吴小松生活过得很艰辛,到日本之前,他在中国的月工资是67元人民币,在日本,这只够买十个面包。尽管小松的父母都是建国初期的大学生,收入在国内还算不错,但仍然难以承受儿子在日本的高昂费用,和许多的留学生一样,吴小松一边上学一边到外面打工。

“当时在日本不会日语的时候,就是在饭店,就是洗碗,第一份工作。最早(最初)打工是晚上十点打到早上三点,每天睡四个小时。坚持了一年多,后面身体也没办法再坚持。”

从日本东京农工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吴小松留在了日本一家著名的水处理公司工作,年薪六十万元人民币。这对很长时间来一直过着苦日子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但在出国之前,他就给自己做了规划:工作五年,然后回中国。

“为什么工作五年?一个是积累技术,一个是经济积累,所以在日本拼命工作。加班肯定第一个上,因为加班有钱,有的日本人不太喜欢加班的我就来。”

吴小松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回国机会。九十年代末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吴小松和同在日本工作的妻子金燕没有犹豫,双双回到了中国。

当时真是一点也没有犹豫就回来了,就是感觉上中国的机会也很多,然后在日本毕竟好像没有当自己家的感觉,还是觉得祖国是自己的家。”吴小松创办的公司“爱环吴世”,主营废水处理和循环水处理。水处理这个在十年前还不受中国人重视的领域,随着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已经发展成一个生机勃勃的行业。

“94年的时候,当时(对于)水处理,国内的企业还不是很重视,但是一些外资进来的时候就把一些比较先进的理念带过来了。94年我也回国做过一些调查,95年,96年都回来过,感觉到我们国家这个市场很大。”

吴小松就此融入了中国经济大潮,他的公司在大踏步前进,在这家公司的客户名单中,索尼、西门子、飞利浦、松下、日立等国际知名企业排成长长的一串。而吴小松本人,也因为出色的表现而被苏州市政府评为留学回国先进人员。

在苏州,像吴小松这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又回来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根据中国有关方面的统计,2006年,苏经济总量在当年中国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中位列第五,外向型经济居中国前列,苏州的五千多侨资企业更是占到了外商投资的三分之一。

  和吴小松同样曾被评为留学回国先进人员的王振明,成功创办了苏州留学生创业园第一孵化企业。这位留美博士认为,很多留学生之所以能够成功,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分不的。王振明说:“国家强大、经济发展,对于很多在国外的留学生来说,也提供了很多的生意的机会以个人成就的机会。”

王振明的公司属于生物技术领域,从事的是光机电一体化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创办7年来,公司以每年50%到100%的惊人速度增长,目前公司产品全部销往国外。王振明说,他的愿望是让世界看到更多中国制造的品。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日常生活用品已经到处可见,但是在生物、医疗等这些领域,MADE IN CHINA还很少见到,几乎是见不到,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机会。”

60年代出生的王振明认为,他们这一代人,完整地经历了改革开放的过程,现在又处事业的黄金时期,理应对国家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在美国达拉斯的时候,他一直在做海外华侨的组织工作;现在,他每年会向母校苏州大学捐资,为更多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创基金。

在长期和华侨华人打交道的顾伯铭女士看来,像吴小松和王振明这些改革开放以后出去人和老一辈的华人华侨有着太多的不同。这位苏州侨务办公室的主任也在不断调整着自己的作。

“与新华侨(华人的沟通)是即时的,有什么信息通过手机,EMAIL,这些还不够,可通过MSN。你看我的名片上都有的,不但有EMAIL,还有MSN,还有SKYPE,就是为了适应新华(华人)的需求。”

当这些有着新思维的新华侨华人再回到祖国投资的时候,他们也不再只是关注传统的制行业。

“过去的投资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是要(投资)金融方面,服务方面的。”

经营过酒店、从事过通信行业的华侨孙福林,在2003年选择了在苏州建造九龙医院这位从小在苏州吴江长大的农民的儿子,现在回到了家乡,他用6.5亿元人民币为家乡人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就医场所。

“投资6.5个亿,作为一个家庭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我看到苏州虽是一个发达地区,老百姓看病还非常难,再加上我是苏州人,所以我要到家乡,办这个医院”

按照香港十佳医院的标准建造起来的九龙医院,收费往往比一般的国有医院还要便宜。是怀着满腔热忱的孙福林没想到一开始就被浇了盆冷水,他发现医院门可罗雀,只好向苏州侨办主任顾伯铭寻求帮助。“刚刚医院建成的时候,他雄心勃勃。建成了以后,他着急啊,没病人来,他两天就急不得了,说我这么好的条件,老百姓不知道。”为此,苏州市侨办帮孙福林找来了当地媒体,向全社会推广九龙医院。

“现在我们每次去发现病人量明显增加,停在外面的车辆明显增加,当初看到我们的脸愁眉苦脸,现在就是笑哈哈。”

现在,不只是苏州当地,许多外地的病人也会专程跑到九龙医院来看病。除了为当地百姓和外来人员提供就医服务,九龙医院还几次为许多没钱支付医疗费的人免费做手术。

“今年上半年,我做了几个(活动)。我们苏州有很多先天性心脏病的,他们看病没有钱,我们免费做了几十例。我们做兔唇,因为很多小孩生出来就是先天性的,我们免费做了二例。”

苏州市侨办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孙福林还出资20万元人民币建造了归侨活动中心,多次为红十字会、工商联和救治基金会等组织捐款。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如今事业有成的男子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还只是一个在吴江种庄稼的农民。1982年,他到香港去接手父亲的宾馆,英语和广东话都是从头学起。94年创办起来的九龙集团,现在的固定资产达十多亿元人民币。更少有人知道,他在1992年回到内地之前所面临的选择。

“(当时)我爸爸他已经移居加拿大,他要求我最好一起移民加拿大,因为97年正好香回归。他已经拿到表,叫我们填的时候,我决定不去加拿大,到我们国内来投资。”

当记者追问他当年回到内地的原因,这位农民出身的归侨陷入了当年的回忆。“我同我爸爸探讨,我说你看好了,中国现在是靠我们这一辈人,真的是靠我们这一辈。”

现在,孙福林已经不用再硬着头皮去听英语和广东话,他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听着家乡的乡音。他说,他很骄傲他当年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也很庆幸当年做出这样的选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