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交通拥堵:祖国心脏的不可承受之重

yangguangshehui 2010-12-21 19:51:49 □ 本刊记者 陈维佳 总第090期 放大 缩小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GDP总值的不断攀升,交通堵塞这个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困扰居民生活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日益成为许多大城市的不可承受之重。

交通问题造成的损失与日俱增

交通是城市各发展阶段面临的最大的基础设施挑战,严重的拥堵每年给城市产生巨大的经济成本以上百亿计。据市场调查机构计算,北京居民每月的拥堵经济成本已经达到335.6元,居各城市之首。全市以2010年最新统计的2200万人口计算,每月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3.8亿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堵车造成的环境代价。2200万人口的和谐根本不能承受汽车大量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汽车尾气等)、噪音污染、空间拥挤、交通事故伤亡等等,更不好说承受能源消耗增长的压力。如果不能有效地治理交通拥堵问题,北京居民将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

此外,北京居民上下班时间的花费也在各城市中居于高位,道路畅通时每天平均花费时间40.1分钟,而道路拥堵时则达到62.3分钟。

而交通拥堵所引发的间接损失首先表现在旅游业方面,记者走访了一些旅行社,他们表示因为首都的交通拥堵,旅行车经常堵在进京或出京的高速公路上,造成旅客投诉频频,无耐取消了多趟行程,整年下来,对旅游业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

在农业方面,环绕北京的河北省是北京蔬菜粮食的主要供应地,往年,产地价格和北京市价格相差不多,但今年来,受高速堵车影响,进京运送蔬菜粮食受阻,有的在途中堵的蔬菜都长虫子腐烂了。这便导致北京蔬菜价格大幅飙升,大大增加了北京居民的生活成本。

交通堵塞因何越治理越无力?

截至到2009年年底为止,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运营线路882条,运营里程11万公里,年行驶里程18.62亿公里,总客运量50.37亿人次,是世界上最大的路面公交网系统。但北京机动车行驶速度仍在下降。一些相关专家认为:交通拥堵最困难的时候依然没有到来,因为汽车保有量还在迅速地增加,公共交通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大家可能觉得路上很堵,想坐地铁、坐公交,但是地铁上下班高峰期人却多得摩肩擦踵,公交同私家车一起被堵在路上。随着车辆的增加,路网增加的难度肯定是更大了,因此,堵车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得到解决。

根据大众投票和反馈,记者总结了严重影响交通顺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道路建设方面:一是道路上经常出现翻修、补修的问题,双行道或多行道变为单行,造成堵车。造成这个问题有道路质量问题,也有车辆超载、高速行驶的原因。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二是冲突点多,以东南三环双井桥北向南方向出口为例,进口出口之间不足300米,中间还夹着一个公交车站。造成在交通高峰期,进口的车和公交车及出口的车常年拥堵,寸步难行;还有就是市内红绿灯、人行横道过多,造成多次停车,使通行延缓。三是规划内的停车场太少,尤其是住宅区附近道路,车辆随意占道停车,使本就不宽敞的道路更加狭窄,造成通行不畅等问题。

出行居民的素质方面:除却上面提到的客观问题,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另一大主观问题是出行居民的素质问题。因为法规没有明确对违规行人及非机动车的处罚管理,无法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意识。大多数人只顾及自己眼前的利益与方便,经常不遵守交通信号灯。还有一些大路口发小广告的或乞讨人员等各类行为极易造成事故,严重影响了机动车的正常行驶。机动车行驶缓慢,顾此失彼在交通信号灯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我们放弃开车,打算乘坐公共交通载具时却发现门还没有打开,已经被将要上车的人围堵,上车难,下车更难。近一两年来,北京兴起了电动自行车一族,电动自行车逐渐普及,北京的下班高峰群体中多出了这么一个群体,喇叭响个不停,以飞快地速度行驶在自行车道,同时因为速度及“体型”上的优势,时不时穿插于机动车间,造成机动车行驶的很大被动,行驶缓慢造成大面积交通拥堵。

外地车辆占据本就不堪重负的北京道路:截至2010年8月,北京市机动车数量已经提前5年超过了400万辆,再加上不断内涌的外地车辆,首都交通几近瘫痪。

举个例子,在北京丰台区的西南五环处,有个非常著名的收费站常被过往司机笑成为“杜大爷”,称它“大爷”,是因为它霸气十足,每天不堵会儿车绝不罢休,遇上周末,不堵上3、5公里倒奇怪了。这个位于京港澳高速联通北京城内外的杜家坎收费站,让无数司机望洋兴叹。站在杜家坎收费站可以观察发现,外地车辆的涌入在庞大的车流中,大货车占的为数不少。记者看到,不少大货车司机占用快速通道、应急通道,各种违规超车、插队现象很多,特别是在客货混行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了拥堵。许多司机一步一步挪着车往前挤,车的间距压缩得很小。过小的车间距是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一旦有一起交通事故发生,将直接影响后面近20公里的车辆行驶。

记者同时了解到,由于大车特殊的气刹装置,短时间内的连续减速、停车会导致刹车暂时失灵,气刹内的气压重新回到规定值需要1至2分钟,这使得大车从减速、停车到重新加速耗费的时间比小车要长得多,超载的车辆耗时更长。排队过站的一辆车就要耽误一两分钟的时间,通行速度可想而知。

在以上种种难以调和的问题影响下,北京交通逐渐形成一个“一边治理一边更拥堵”的怪圈。让出行者和道路管理者都不堪其扰。

竭尽全力改善北京交通堵塞

目前已有的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如同隔靴搔痒,根本治不了内脏里的病。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堵车都不会消失。我们的管理部门应该痛定思痛,着眼长远,采取综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拥堵问题。

1、加快道路智能化统一管理的建设。中国早在15年前就开始研发公路信息系统。2008年,北京在城市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总投资1.08亿元,另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相关数据,至2016年,全国在智能交通上的总投资金额将达到1078亿元。智能交通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以各种先进技术为载体,全面调控整个交通系统,包括提供精确的路段信息,提供出行最佳方案,按照往来车流量大小随时调整红绿灯时间等,为道路最大化、合化理的利用提供数字依据。不但能够节约经济成本又能从根本上高效解决拥堵问题。

加大公共交通运载工具的推行力度。北京市交通委在10月份已经研究出新的制度方案,包括加快北京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路网的加密计划,另外增加公交车道,增加一些公共的非盈利性的这种自行车的服务体系,允许校车、班车包括大型的公共汽车使用公交车道。

关键还有在路权上重新分配,打破目前“小汽车要优于公交车,也优于行人和自行车”的路权分配格局。按其设想,参考国外发达城市的做法,像三环、四环这样的道路上,单向4个车道中开辟2~3个公交专用车道,北京将有可能告别“堵城”。该方案提出,未来要打造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出租车为重要补充、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辅助、私家车适度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提高公交出行占整个城市交通出行的比重。

北京目前发行了3000多万张公交卡,一年财政给交通的低价补贴达到120亿元,北京的地铁和公交车几乎已是世界最便宜的公交了。但是仍有大量居民选择小汽车出行,主要原因是城市对小汽车出行没有过多限制,同时公交也没有很好深入社区,并且小汽车出行同等距离花的时间,比公交车要低。

2、动用法律规范等强硬指导的力量。北京自2008年奥运会开始实施的每周不同尾号限行一天的法规,在一段时间内缓解了部分交通压力,但随着私家车数量的突飞猛进,这一举措显然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上黔驴技穷,不得不另辟蹊径。也有专家提出可采取高峰期限行的方式,对外地进京的车辆尾号限行。也有人建议,在三环以内的重点区域,提升停车费的收费标准。其实,北京市城区现已有13个重点区已经采取了分类收停车费标准。大概分成一类、二类、三类,最高的一类的方式是每半小时5块钱,这一点已经从今年4月开始实施,以增加出行成本的方式让市民自觉少开车。

除了这些措施之外,还在酝酿的是,包括收取机动车污染治理费,还有在三环以内的重点路段收取拥堵费,加强占道停车的管理,加大处罚措施,对汽车牌照实施拍卖收费等措施。

加快路网的规划和建设速度,调整不合理堵点。改变道路和路口走法、加建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改建以前建设的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改造再建公交车站,位置设计更加合理、公交车线路需要重新设计规划、以后再建各种建筑物必须设计建设足够的地下停车、杜绝路边停车这一现象的出现、城市管理要跟上等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