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物价上涨为何如此猛烈?

yangguangjujiao 2010-12-15 17:40:32 (编辑组稿/广舒) 总第089期 放大 缩小

中国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近日表示,10月、11月、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仍然高运行,10月和11月会高一些,12月份随着翘尾因素的消失,涨幅可能会低一些。同时,他表示今年的物价上涨主要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根源则是粮食价格上涨。可是物价上涨,牵动人心。从目前的涨价局面来看,凡是沾上农产品的,大部分都大涨了。不仅农副产品上涨,像电价、水价、煤价、油价涨价的幅度都让老百姓如坐针毡。那么,此番物价上涨的特点是什么?原因又具体有哪些?

资本推动

游资,是指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在各金融市场之间流动的短期资产,这一经济学领域的术语,今年以来占领各媒体要闻版首,只因它炒出了“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

单以中药材为例,今年以来七成以上中药材的批发价已经有60%左右的上涨,价格变动已经成为近期药材市场常态,这跟往年药材市场价格的波澜不惊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中太子参的涨幅最为疯狂。

从广东价格指数平台看到,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太子参的最新批发价是372元/公斤。但据广州市药材公司介绍,今年3月份太子参的收购价还仅仅只是60~70元/公斤,最近价格一直在360~370元/公斤徘徊,半年多涨幅高达500%左右。

从使用途径上来看,太子参并非一种主要使用的原料药,目前国内主要是江中制药集团生产的健胃消食片类药品,是该品种的主要使用方,其他使用途径相对比较零散,为何价格会出现如此大的波动?

广州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外来资金的介入是重要的原因。“目前国家连续调控楼市,不少热钱涌入中药材市场进行炒作。如今年5月,三七的价格暴涨便与游资炒作有很大关系。一些野生的、用量小的小品种药材由于气候原因,产量较少,在目前还没有人工培育成功和推广的情况下,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一些用量较大的大品种受到气候影响,产量和库存快速减少,更是给外来资金炒作创造了可能。游资投入到中药材市场,对价格上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药材市场先后被资金介入过的品种有枸杞、党参、当归、黄芪、香料、辣椒、三七、田七、太子参等。”

事实上,远如前两个月疯涨的“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近如最近的食用油、LPG(液化石油气)暴涨,今年以来几乎所有物价上涨,都越来越多地表现出金融属性,这跟近两年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有关系。

最近两年,中国新增贷款17.3万亿元,如此天量的钞票进入到市场,必然要寻找出路。2009年股市翻倍涨幅和大量成交量消耗吸纳了大量货币流动性;2010年第一季度,楼市的暴涨吸纳了部分流动性。但是现在,国家对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进行调控,大量流动性资金抽出,将目光瞄准了农产品、资源等实物产品。

国际市场也是如此,2007年至2008年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严重脱离基本面大涨大跌,一样是国际投机资金在兴风作浪。尤其是在通胀的预期下,对大宗农产品的投资甚至投机,成为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

人民币升值,热钱惹祸

人民币升值了,导致国内部分实业受到压制,由于民企生存的领域多为竞争过剩的产业,生产越多死得越快,导致这些产业资本游资化,去年他们屯兵楼市,将房地产作为储蓄池,今年房地产调控将他们挤出来,所以,就有了热钱到处为患,各种物价处处冒火的局面。

加之,美元贬值,又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和资源、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也有输入效应。人民币升值,确实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提高了,这对于境外热钱很有吸引力。而美联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放出的钱不是用于美国的生产需要,而是直接给了金融机构,变成各种热钱潜伏到国内来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推高了中国的物价。

从10月进出口数据中,可以得出两个有价值的看点:顺差超预期扩大和进口意外疲软。10月贸易顺差达到271亿美元,环比增长达60%,进口名义环比增速下降15%——但在分析人士看来,真正的看点是,顺差猛增背景下,热钱从贸易项下混入的规模飙升。高报出口价,低报进口价是常用的热钱流入方式。

一个普遍的认识是,进口的大幅下降是导致顺差高的原因。但10月份内需仍在9月份基础上继续攀升,进口大幅下降的基础并不存在。

人们很容易从10月份原油进口下降推导至内需下降,10月原油日进口量从9月的567万桶下降32%至386万桶。但席卷全国的“柴油荒”告诉我们,并非国内的能源需求不足,而是进口的供给不足。“柴油荒”的一个说法是,很多企业购买柴油用于发电,以保证限电政策下的生产电力供给。“柴油荒”本身就说明,内需依然延续了下半年以来的旺势。

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也同样证实,10月内需依然在上升。10月PMI为54.7,比9月上升0.9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比9月大涨0.7和1.9个百分点。这与10月进口数据显示的内需下降趋势明显矛盾。

考虑到国际需求无明显上升、内需无明显下降,顺差大幅上涨就显得很不正常:不排除高报出口价、低报进口价是导致顺差高涨的原因。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包括美联储在内的世界各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的通缩居民,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错,直到现在还需要坚持,但是,有些国家将信贷资金转成了炒作资金,不仅使得居民负债累累还要忍受高物价的透支,错误就产生了。不要将物价上涨归咎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体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会更加不堪,也没有现在讨论物价上涨是好是坏的心情了。但是,像加息那样管理物价上涨,无疑是让实体经济更加通缩,实业资本游资化和热钱化更加离谱,现在加息等于放开管涌通道,这对于中国制造和中国的物价,都是非常不利的。况且,紧缩货币政策在2007年那一轮物价上涨过程中,起到的只是反作用。

货币泛滥

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而没有严格的信贷监管,导致这些信贷资金成为炒作热钱和游资,全面掀起一轮炒作老百姓基本生活用品的新高潮。破坏了房地产储蓄池,导致热钱喷薄而出,让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大幅度的上升。

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后发现,在灾害天气带来产量下降,部分小品种遭遇游资围追,物价整体上升带来联动效应的表面文章之下,粮食、猪肉等大宗农产品的“高歌猛进”则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货币发行泛滥,促使大量游资涌入,成为本轮涨价的主动力。

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粮价上涨的罪魁祸首不是游资,而是货币过多。“中国货币太多,民间流通很大,所以通过投机行为转变为通胀。因为短期内增加大宗农产品产量的可能性不大,一些游资看重这样的机会,利用灾害囤积居奇,只要囤积成本不高,很容易就能炒起价格。”

除了国家加大的货币发行量,房市、股市退出的市场资金也不容小觑。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向时,这些资金被动地选择农产品,这也是当前价格上涨的关键。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4月份以来,包括绿豆、大蒜在内的农副产品价格暴涨背后是大量投机资金入场的身影,这恐怕与股市低迷和打压房地产使这两个最大的资产池资金大量外流有关。应该看到中国产能过剩除了有压低商品价格的一面,还有从实体经济中挤压出资本的一面,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条件下,与土地相关的产品如农产品和房地产等都具有长期的短缺特性,仍会形成结构型的通胀,以前的房价与目前的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就是很好的说明。 ”

外资渗入中国农产品领域也为这一波涨价推波助澜,在今年的夏粮收购中,以益海嘉里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市场上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分析认为,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在农产品领域的渗透,很可能会促使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

物价上涨进入全球化时代

在全球化时代,由于贸易的存在,物价的上涨也是一种全球化的现象。如即将迎来新一轮价格上涨的食用油,价格暴涨的根本性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是世界豆油进口第一大国。

在广州天河北百佳超市,仍在做促销的食用油数量已经非常有限,价格优惠也很少,如金龙鱼4升调和油原价是44.8元/瓶,促销价仅为41.9元/瓶。要是在往常,食用油促销一般都会便宜近10元。

广州市物价局的监测数据也显示:中秋节后广州市食用油价格就涨得非常明显,其中散装批发价格平均上涨12%~20%,豆油、调和油、棕榈油每吨均上涨1000元左右;小包装食用油批发价格亦全线上涨,上涨幅度达10%~15%。如鲁花花生油5升由88元升至95元,升幅8%,致美斋调和油5升由45元升至48.5元,升幅8%。但批发商表示,目前都是暂时价,待库存销售完,价格可能还要上涨。若是按供应商目前报价,鲁花花生油5升批发价应涨至99.5元,致美斋调和油5升批发价应涨至52元。

虽然目前批发价格涨幅并未完全传导至零售市场,但广州的农贸市场、超市等终端食用油价格已陆续跟涨。在广州的农贸市场,胡姬花花生油5升已由83元涨至88元,涨幅6%,金龙鱼调和油由55元涨至59元,涨幅7%。

另外,多家超市已陆续收到鲁花、金龙鱼、福临门、鹰唛等品牌的涨价申请,要求调和油涨幅10%~20%,花生油涨幅10%~15%。不仅如此,随着食用油消费旺季的到来,预计年底前广州市食用油的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为何食用油突然之间涨价这么厉害?广州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分析表示:首要原因就是大豆进口价格持续攀升。中国是世界豆油进口第一大国,每年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豆油主要来源于美国、阿根廷,棕榈油来自马来西亚,国内食用油价格直接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美国农业部10月报告大幅调降2010年美豆产量预估,而拉尼娜气候对南美大豆生产的潜在威胁也令人担忧。在吃紧的全球供给形势下,强劲的出口需求,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大量采购势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提供助力,市场对大豆价格看涨的心理明显。中国进口大豆均价自今年7月份以来已经保持了3个月的上涨态势,导致食用油价格上涨趋势明显。

此外,广州一夜之间调价10%的瓶装气,暴涨的背后也脱不开全球化的关系。

从7月中旬至上周,广州的瓶装气价格一直维持在百元以下,最低92元/瓶,直至10月14日,广州燃气公司和喜威(原振戎)燃气公司的瓶装气零售价为99元/瓶。但从10月15日开始,一夜之间,喜威燃气公司的瓶装气价格突然从99元/瓶升至108元/瓶,一下子涨了9块钱,调价幅度之大前所未有。而广州燃气公司也应声在10月18日调高价格至102元/瓶。

对此市物价局表示,这是因为近期国内成品油批发价格相继上涨,从而带动液化气批发价格的上涨。

广东油气商会燃气部部长庄荣金认为:“珠三角地区进口气大库挂牌价格已经上升至每吨7050元,半月上涨近千元,此轮价格上涨速度之快,涨幅之大较为罕见。”“首要原因是国际成本飙升。纽约油价10月份冲破了80美元/桶平台并继续盘踞至今,给了市场莫大的心理支撑。中东LPG出口市场持续升温,直接刺激了进口商大幅提价。随着冬季LPG消费高峰的到来,国际LPG出口成本仍将有进一步上扬的可能,直接刺激国内价格上涨。因此,第四季度要有迎接高气价的心理准备。”

极端天气拉高物价

对比其他农产品,粮食价格之于物价的重要稳定作用,犹如深海中的定海神针。因此一直以来,粮食价格受国家半控制,要遵循调周期和调价率,不能随便涨价。

2009年稻谷的收购价格为每斤0.9元左右,今年已经涨到了每斤1.2元,粮食企业扛不住了,7月份中国粮食价格同比就上涨了11.8%。记者从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了解到,近期广东港口稻米价格稳定在较高位水平,其中早籼米报3020元/吨,两优培九报3960元/吨,东北粳米报4080元/吨。

但粮食涨价并不只是中国的“国情”,全球粮价一起进入了高价时代。因为极端天气席卷全球,世界主要粮食产区均减产了。今年,由于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德国、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产粮区遭受旱灾,致使粮食作物特别是小麦作物大幅减产。今年俄罗斯粮食产量预计将下降超过30%,德国小麦预计将减产20%,加拿大小麦预计将减产17%。

中国的气候也极不稳定。2010年年初,西南部出现特大旱灾,北疆地区出现暴雪,华北遭遇低温,南方则出现严重洪灾。5月以来,山西北部又出现5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如此频密的自然灾害超出人们预期。

不过中国农业部网站发布公告称,随着中央扶持晚稻和秋粮生产的政策措施的迅速落实,加之8月中旬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南方晚稻和东北水稻生育进程加快,部分弥补了前期生长量的不足。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首席分析师胡锋也表示:“在粮食连续六年增产的基础上,今年夏粮又取得好收成,总产达2462亿斤,虽比上年略有减少,但仍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其中,夏粮的主要品种冬小麦产量还高于上年,实现了连续第七年增产。”

除此之外,价格全面上调13%的食糖,后市如何也将看天而定。因为国内少量的食糖产量增长,难以弥补国储糖和工业库存下降带来的供需缺口,而若大量进口则又可能给本已上涨的国际和国内糖价火上浇油。此外,今年是拉尼娜天气多变和多灾的年份,一旦再次出现灾害性的天气,将给食糖供应和糖价增添不确定因素。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