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后危机时期的媒体应对与变革

yangguangtegao 2010-12-13 17:07:29 □ 本刊记者 陈维佳 总第087期 放大 缩小

  10月8日,第四届“3+3”传媒论坛在南京盛大开幕。两岸六地代表团团长: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席张国良、澳门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长陆波、台北市报业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林圣芬、江苏省记协主席周世康、浙江省记协主席高海浩、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贾树枚等共同为论坛揭幕。来自港澳台与苏浙沪的新闻传媒界高层120余人欢聚一堂,围绕“后危机时期的媒体应对与变革”这一主题展开研讨。江苏省省委书记梁保华会见了出席论坛的六地新闻传媒界代表。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高善罡及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分别为论坛开幕致辞。

   “3+3”传媒论坛为上海、江苏、浙江三地记协和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澳门记协共同发起的,2007、2008、2009年,先后由上海、浙江、港澳承办,今年“3+3”传媒论坛由江苏主办,主题为“后危机时期的媒体应对与变革”。论坛紧扣传媒发展现状和趋势,深入探讨应对策略和路径,充分体现了前瞻性、建设性,给人启发和借鉴。

  会议过程持续一天半的时间,由六方代表团团长依次主持会议,安排各方代表就这一主题发表演讲,并接受其它媒体提问。

  上海:从想象到实现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尹明华率先发表演讲。演讲以苹果公司最新推出的ipad平板电脑在中国传播界引发的巨大冲击为引,引出了ipad将中国传媒界人士对新型传播方式从曾经的想象预测,变成了今天的实现。

  尹明华说:五年前,我们就提出了4i新媒体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是针对传统媒体和平面阅读方式的软肋提出的,同时表达了我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今天我们在ipda看到的所有特征,包括永远在线、离纸阅读、无线下载、移动阅读、互动功能、即时播报和数据反馈等等,都曾经是我们的想象,针对的都是报纸的软肋。这些特征是平面媒体,包括其他传统媒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做不到的。正因为如此,平面媒体一直在走下坡路,虽然平面媒体的导向一直正确,并且占据着主流影响力,但是下滑的趋势为可避免。

  在这样的想象中,我们看到了差距,也深刻的感受到危机。我们同时开始了把想象变为现实的探索。我们提出要创建“内容联盟”,不再让报业的内容被互联网廉价的传播;我们联合多种力量对新媒体的内容、介质、终端等进行探索尝试,打造了阅读平台,提出了阅读的数字化方向。为报纸的数字化转型制定一些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标准。

  面对iPad带来的冲击,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作为平面媒体,眼下我们也许难以提出对症下药的妙方,但可以先看看iPad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是不落俗套。苹果公司的成功,首先得益于能够吸引自己的目标客户,始终紧盯客户的需求设计出创新的产品。

  二是逾越常规。比如,现在iPad形成的源代码是相对封闭的,这和常规不一样。但是苹果公司的理念认为,这种封闭和自由并不冲突。今天看来,他们的理念成功了。

  三是拒绝复杂。所谓拒绝复杂,就是一开始不要想得非常面面俱到。由于简单,可以降低成本,同时可以在产品最初推出之后制造一种期待效应。

  四是服务客户。便捷的销售渠道、源源不断的资源供应、随心所欲的分享信息、心甘情愿的捆绑销售,这些都使iPad具有十分可怕但同时也令人非常佩服的服务功能。

  五是必要的忽略。不要认为读者需要的东西一定是正确的。在很多情况下,读者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所以我们在发现需求之后,还应该对这些需求进行分析选择和改造,并根据经过选择的需求重新设计自己的产品。

  浙江:围绕“全媒体全国化”战略 推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高海浩发表演讲时重点指出,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渐行渐远,全球经济开始步入“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危机的根源并没有彻底消除,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后金融危机时期”可能会继续处于一种整体向好与阶段性震荡并存的状态。未来经济将会给媒体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还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就传统媒体而言,面临的深层次的危机和挑战才露冰山一角。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国内传媒变革趋势加剧,正处在大分化、大调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传播方式多样化和市场分众趋势日益明显,传统平面媒体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抓住变革带来的机遇,实现转型升级,对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媒体自身发展方式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二是传播技术快速演变给传统媒体带来严峻挑战。

  三是国内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

  基于这些判断,转变发展方式,在保持传统内容优势的同时,积极构建媒体发展平台,探索多媒体融合之路,实现全媒体业态在发展平台的全覆盖,加快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成为应对后危机时期的必由之路。

  围绕“全媒体、全国化”战略布局,着力推进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和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转型,实现从传统报业集团向科学发展的现代传媒集团战略转型:改变单一形态,构建重点媒体发展平台;突破业态边界,实现全媒体发展;打破封闭格局,做大做强传统媒体。利用集团资源,发挥集群效应。

  本着着力做大做强媒体产业的基本路线:从媒体经营向经营媒体转变;从投资媒体向文化产业投资者转型。

  江苏:全媒体发展 全方位传播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社长许洪祥在演讲时说: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重创,是这次危机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不仅在经济和社会领域,而且也涉及政治和文化领域。近两年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着眼新形势,采取新举措,布局新发展,注意努力打造六个平台:

  一是提升办报质量,做优报纸传统传播平台。

  二是加快资源整合,重组期刊出版传播平台。

  三是按照市场化原则,建设网络媒体传播平台。

  四是加强新技术研发,建设移动媒体传播平台。

  五是寻求合作共赢,积极稳妥建设产业园和投融资平台。

  六是精心设计布局,加快建设集团新的总部发展平台。

  我们感到,六大平台的建设,将会为集团在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奠定相应的基础。如何更好的应对后危机时代各种挑战和变革,以更主动的姿态掌握好发展的方向,增强传播的影响和效果,推动传媒事业前进,我们认为,作为媒体,应对后危机时代的形式,关键要正确处理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发展新兴媒体和提升传统媒体的关系。

  二是正确处理好单项传播与立体传播的关系。由于传播手段的丰富、传播时效的提升,传播主体的多样,使我们看到后危机时代媒体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传播流向的多样性、互动性、可逆性和立体性。

  三是正确处理好传播事实与传播思想的关系。

  四是正确处理好舆论监督和增强公信力的关系。当今时代,各种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迅速发展。媒体越是发达,人们越重视媒体;媒体越是影响大,人们越注重运用媒体。

  香港:金融危机下报业生态的进化

  香港都市日报亚洲区总裁顾尧坤先生在演讲时,以和幼龄儿子的对话切入,深入阐述了免费信息的未来。

  他指出,免费报章的出现,无疑是在金融海啸下,在报业的天空打了一个惊雷。从全球不断冒起的免费报章和他们可观的盈利,还有收费报章不断的结业和转型,都可以看到,这一场报业生态的改变,将会是翻天覆地的。

  互联网免费信息的泛滥,逼迫报纸要进化成为适应性更强的物种。而依附着庞大的集体交通运输工具免费派发,这就变成了得天独厚,获得了多种“优生条件”的控制权。一是空间的控制权,二是时间的控制权,三是读者群选择权,四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派发覆盖面控制权。从而免去了用“浮夸的负面报道”来争夺市场。

  纵观未来的发展,免费铁路报纸还有更多市场空间可供延伸。比如结合手机及网络,结合商业礼品派发,结合铁路沿线商户消费全方位的信息,结合衍生派发其他的商业印刷品,还有结合全球铁路网络交互消息。

  演讲最后,顾先生说,由以上诸多原因可见,新生态下进化的免费报章,会成为报业主流之一,绝非空想的语言了。

  澳门:微型媒体现象解析

  澳门记协理事,莲花卫视的台长李子松独树一帜,根据澳门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做了精彩的演讲。

  他说,2009年6月,当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还在持续时,海峡两岸即港澳新闻研讨会在澳门举行,主题是:“面对金融危机,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所受的冲击及应对策略”。眼下,当大家开始探讨后危机时代的媒体发展时,澳门媒体依然保持着独特的自我状态。相对于今年媒体业风起云涌的变化,澳门为什么总是一再成为例外?这一切背后的原因,都要从澳门这座微型城市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架构中寻找脉络。

  他随后分析了微型媒体生态环境,指出:其一,澳门是一个袖珍的城市。人口55万,面积29.5平方公里。微型社会体系下狭小的市场空间和人口规模,注定澳门媒体依靠本土是无法做大做强的。博彩企业主导了整体GDP:2009年全年澳门的本地生产总值为1693.4亿澳门元,第三产业的比例约为88%,而其中博彩业占整体GDP的37%左右,博彩业占税收的比例更是高达8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澳门几乎是一个完全的服务性城市,博彩业一枝独秀,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赌城。

  其二,自由的媒体政策。澳门奉行出版自由,报纸刊物采用备案登记制,无需费用,只需要按照规定向新闻局登记即可。因此,凡是对媒体有兴趣、有条件的个人或者机构,都可以随时创办刊物。

  其三,多元的媒体生态。1822年,葡文周报《蜜蜂华报》在澳门创刊,也是澳门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从那时开始,澳门媒体一直缓慢而持续不断的发展。

  其四,政府是最大的广告主。据相关资料统计,澳门广告市场主要有政府、社团、楼盘、一般商业、车行、征人等六大块。而在整个澳门广告抛放来源上,政府是最大的广告主,占60%左右。

  以上特点都显示了澳门媒体注定将作为一种微型的状态继续生存下去。

  台湾:浅谈“化危机为利基”的务实经验

  参与此次论坛的传媒高层中,有一位非常独特显著的女士,她就是《人间福报》总编辑吕幼纶女士。

  说独特是因为吕幼纶女士服务的这份人间福报是由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创办于2000年,抱持“人间有福报,福报满人间”的自我期许,人间福报一直在验证着人性中的善念。

  吕幼纶在演讲中表示,中外报业近年受到巨大的冲击,《人间福报》这样一份宣扬人性真善美的报业在生存方面尤其显得艰难,如何克服这一困局,就成为我们要探讨研究的问题了。

  首先,她纠正了几个社会人士对《人间福报》常有的误解。一是《人间福报》不是免费赠阅报,事实上,福报却堪称台湾最贵的报纸。二是福报是宗教家办报,而不是宗教报。

  福报在寻求生存的道路上选择了扩大义工队伍,密织采访网络。“菩萨,是众生的义工”,衍生出义工菩萨这项重要角色,人间福报极具福报的拥有校对义工、采访义工和义工推广员、义工作家等义勇军。

  2009年对人间福报来说是逆势成长的一年,纵然体质不同于一般报社,福报仍在2008年底就警觉到这波来势汹汹的金融海啸,忧心发行和广告受到影响,除了采取必要的财务控制外,报社更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以扩张来抵消外在因素的紧缩。

  吕幼纶最后说:作为报业的另类成员,人间福报或许没有傲人的营业数字可以展示;身为一份性质独特的报纸,同行先进的案例和商业模式也很难供参考,如何构建出一套能兼顾理想和获利的运转模式,注定是我们必须独立摸索的功课。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