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微博助推公民社会

yangguangshixian 2010-12-13 17:07:29 (编辑组稿/广舒) 总第086期 放大 缩小

  所谓公民社会,即“Civil Society”,正确的翻译是“公民组织”或“公民团体”,是一个源于欧洲,人们用来理解社会秩序的概念。通常,它包括了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公众的利益而行动的组织,诸如慈善团体、非政府组织(NGO)、社区组织、专业协会、工会等等。如今,微博渐成推动中国走向公民社会的巨大力量。

   现在,微博文化的发展正在改变着这个公民社会的初始“概念”,一名知名微博形成的感召力量,相当于一个“慈善团体”、非政府组织(NGO)、社区组织、专业协会、工会等等的公民组织或公民团体。我们寄望于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公民社会正是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贯彻得以能够产生的必要温床,如果没有公民社会,一切社会制度只是写在纸上的文本文件。

  微博参与社会正义维护

  对于前段时间的“李盟盟报考门事件”,网友发出“万能的围脖,神奇的围脖,正义的围脖,有爱的围脖”这样的评价。微博由于其短小(一般是140字),节约时间(几秒钟即可)、简单易行(随意而为),众多通道(电脑,手机、其他手提设备等)的推送特点,形成了爆发容易、普及化容易的基础,而数万位甚至数十万位微博的博友参与,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

  而事情的发展起于知名微博@梁树新揭露事实真相,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的微博内容:“#我要上大学#李盟盟,21岁,河南开封县陈留四中学生,今年高考565分。因县招办失职把她的志愿申请锁在柜子忘了提交,造成任何大学都上不成。河南省高招办回应,此事不予处理!李盟盟是农村孩子,为供其上学妹妹辍学打工,父亲打工摔断了腿。你的一次转发也许就能帮她改变命运!试试能否创造奇迹!”此后,引起众多博友转发、评论进而“推”出事件过程,揭露事实真相——“把公民命运锁在抽屉里。”最后,“被落榜”李盟盟重新被录取。

  微博——助推问题解决的力量

  在此情况下,微薄的力量被动用起来,引用博友的话说李盟盟“被落榜”又被录取的事件,推动问题解决的力量在哪里?很简单,围脖不停地转发,主编、编辑、记者、博友被动员起来,全国各地的采访电话、质问电话都暴雨般砸向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高招办、开封市委宣传部、开封县招办,开封县地方主管官员彻底晕头转向,他们根本不知道电话从哪里来,消息从哪里走的。这大概算一种新的网络监督、空中游行、电话示威。

  正如微博客@深谷兰花所说:微博的力量令人感奋!人间自有公理在!这样的消息让我们感觉公平正义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维护!愿李萌萌能够走出此事的阴影,今后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公务员的肩上承载着多少政府的嘱托、人们的希望,愿失职人员能够得到应有的谅解,今后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工作;愿这样的事情今后不再发生!希望这样的事情还是不要再发生,杜绝“特例”,多一点负责精神。

  IT科技正在创造与人类社会自有公元纪年以来本质上不同的进程期间,微博是一种IT科技创造的特殊文体,它符合人们发言的习惯,所以更容易普及推广,因此,研究人类生活习惯运用于市场产品开拓,是一个很深的学问。微博问题具有的独特性中最重要的是“简短性”,140个英文字节附近应该是经过相关神经生物学家研究的人类随意性发言的最高节律,是否符合汉语字节的发言规律尚不得而知。

  总结知名微博的博文我们发现,他们的博文还具有如下特性:热点性强,通过搜索引擎和其他途径,根据当前社会经济文化特点,追踪发现社会焦点、热点;真实性强,博客内容通过作者身份证实名验证;跟进性强、对某一话题负责跟进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强、系统的描述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多样性强、内容包含方方面的东西,尤其是能引起人们价值观共鸣和具有巨大社会价值观落差的内容;原创性强,知名微博的原创性比较强;转发的都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微博里的中国社会

  中国的微博,被称为中文版本的Twitter,但显然,其在中国社会所起到的作用,却远远超出了Twitter的作用。相对于中国社会存在的阶层分离与社会结构的失衡而言,微博所代表的,正是中国社会日益稀缺了的中国公民的声音。

  虽然中国的人大和政协,往往被赋予了代表人民从政和人民话语表达的机构。但正如今年两会上,媒体对“政协的话语权是什么权”所发出的疑问一样,中国公民在中国社会里缺乏应有的对等的声音,却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正是为何继博客之后,微博中国的网络世界里迅速窜红。

  与西方社会类似网络工具所起到的社会作用不同的是,中国的这类网络工具,往往被赋予了代表人民声音的角色。一如几年之前,博客以“准参政议政的形式”在中国的网络世界里迅速得到推广。在去年诞生以来的中国微博,也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被推到了新的高度。而在两会结束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从山西疫苗导致注射儿童的致死致残事件,到云南贵州等地的持续干旱,再到中国社会惊人的地沟油事件,这些事件迅速的被人关注,无不与微博的快速传递资讯有关。可以说,这是对中国社会公众普遍缺乏应有的表达声音机制的缺失的一种反应。

  当然,微博之所以能够得到这样的一种推广与应用,与其微博里的成员结构也不无关系。传统的媒体人和媒体,只能存在于受管制的体系与媒体渠道中。媒体人和公共知识分子们所能发出的声音的管道,都受到了“应该得到的控制”。相反,在微博的世界中,众多的媒体及媒体人的信息流动与传递,拥有了少有的自由,少有的开放,尽管不久前,重庆相关机构宣布将对其进行监管。

  由此,想到自2010年以来,中国政府与谷歌之间的商业与政治风波。尽管中国政府指责谷歌及美国政府有意将此事政治化,与中美关系挂钩。但我们不可否认的现实是,这类事件的发生,不管是否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网络世界的事件与中国社会所形成的共生体,就已经不可避免地将会产生政治化的效应了。

  可以说,在微博的世界里,中国的公民是自由的。中国的普罗大众,第一次拥有了足够的能力,将一个话题变成现实世界中媒体所集体关注的事件。近来的山西疫苗在高温暴露导致接种注射的儿童致死致残事件,云南的特大干旱事件就是这样一个特征的典型代表。云南、山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不管是有意或无意忽略了在两会上提出的问题,却通过网络世界得到了中国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这样的一种形式,显示了中国公民社会在网络世界里所扮演的现实角色。或许,可以套用《新周刊》的《微革命》或是《南都周刊》的《微博战争》来体现微博在中国社会里所起到的作用,尽管其切入点是从微博的竞争以及其所体现的网络趋势着手。

  现实中的中国社会,由于特殊的国情下特殊的体制机制,中国公民所拥有的发言渠道少之又少。尽管现时间,包括新浪微博在内的诸多门户网络,仍然无法确定微博在中国的商业模式,但可以预见的是,微博的出现,只是现实中民众表达民间渠道与机制缺乏的一种代替品。昨天的博客与今天的微博,只不过是民众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与参政议政意识提高的体现而已。即使博客、微博将来会在某个时刻消失或失效,但中国的民众,依然可能找到新的替代品。

  所以,尽管微博的世界看似蓬勃发展,但其也只能说明现实中中国公众的一种无奈与无助。事实上,这只是中国社会结构失衡与断裂,中国社会扭曲的镜像背后的一种反映而已。从微博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民众缺乏的不是思想,不是意见,而是权利。没有民权的中国公民,只能在网络的世界里体现他本来应当拥有的民权而已。微博只是对中国社会结构失衡的一个镜像补充,让中国社会看起来更像一个社会。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