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揭密企业可持续发展规律

yangguangshixian 2010-12-13 17:07:28 王 伟 总第011期 放大 缩小

( 吉林省大地燃气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31)

 

作者简介:王伟,学历: MBA; 职位:中国城市煤气学会理事,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中国职业经理人研究中心实战导师,吉林省城市燃气协会常务理事。

王伟,现任吉林省大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总裁。1969年2月生于吉林长春,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2005年9月获国家高级职业经理执业资格;2005年12月取得澳洲国立南澳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3至2006年期间,连续四年被吉林省建设厅、长春市建委、省、市建筑业协会授予建筑企业“优秀企业家”称号;2004获得“吉林省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等多项荣誉。

 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的王伟带领吉林省大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走在燃气技术革新的前列。其中,“新型室内燃气管道及附件的安全埋墙施工方法”、“一种铝塑管用埋墙灶前阀门装置”两项技术赢得国家发明专利,填补国家燃气技术及应用领域的空白。

王伟把自己的雄韬伟略实践到公司的实际中,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大地文化体系”,充分激发员工创业激情,带领大地燃气公司不断开辟“蓝海”,踏浪前行……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短寿”现象,结合百年企业发展轨迹,总结出可以能够使企业永葆青春活力的“陀螺定律”,从而揭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中国每年有近百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大中型企业平均寿命7-8年,成长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5年。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超过40年。在日本与欧洲,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司平均寿命也只有12.5年。

当然世界上也有劳力士、高露洁、花旗银行、奔驰、可口可乐、宝洁、麦当劳、通用电气等20余家百年企业屹立于世界商海之林。打造百年企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专家学者倍加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从挖掘百年企业可持续发展内在本质规律入手,指明企业基业长青之路。

一、中国企业短寿的现实和原因分析

企业 “短寿”,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像“三株”、“巨人”、“飞龙”和“太阳神”等一批只领风骚两三年的昔日“经济恐龙”,如今大都风光不在了。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目前,我国68%的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都不超过5年,国内理论界对中国企业的这种“短寿”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相继提出,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赢在战略”、“赢在执行”、“赢在创新”、“赢在蓝海”、“赢在文化”、“赢在公关”等相关理论。而本文认为,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一个内在的发展规律的同时,贯穿企业始终应该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工程。

中国80%以上的企业,生命周期在3-5年,尤其是中小型独资企业,基本在5年内自生自灭,它们“短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短寿”企业普遍遵循生命的周期发展规律是: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久则死。企业的创业者们从一穷二白,选择产业、艰难创业开始,经过苦心经营, 3-4年内快速发展起来。沉浸在成功喜悦的企业此时会变得安逸和松懈,员工趋向于保守,内部的关系网日益重要,企业缺乏创新,拘泥于传统,市场萎缩,创业激情下降,最终企业走向死亡。其规律见图1。

 (二) “短寿” 企业的通病,个人决策,失误增多,“能人经济”不再“能”。这样类型的企业,一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独资企业,一种是民营独资企业。其特点是,一是,体制上都是独资经营,一人决策。国有独资企业,经营决策权在国家计划部门,厂长(总经理)只负责企业管理,而不管经营;私有独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集企业老板于一身;无论哪种类型的企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处于“人治”状态,凭借人的经验管理,更多体现的是“过去的‘能人经济’,现在不‘能’了”。二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多数是冒险者,缺少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法律的不健全,有些创业者,凭社会关系、运气趁机冒险成功了。人情式、家族式管理较为普遍,现代企业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几乎看不到,管理严重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三是,创业者没有国际化运作远大目标,缺少战略规划。大多数企业成立时,是为了赚钱而赚钱,创业者最初的想法是脱贫致富,满足其生存的需要,是商人意识,缺少创业的价值理念,而不是以企业国际化为目标,不是以一个具备战略学家、经营专家、管理专家能力的企业家理念经营企业,所以企业抗风险能力就差,没有打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综上,“短寿”企业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大量存在,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是“人治”造成的,是遵循了生命的发展周期由生到死的一般规律。也有一些企业用先进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维理念引导,以创新的经营方式去管理,克服了企业内在一般生命的发展规律束缚和吸引,另外闯出一条路,走向可持续发展轨迹。

二、可持续发展企业的规律

可持续发展企业的规律――陀螺定律,就是企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不断采取相关措施,形成核心能力,再以一定的发展速度,克服企业内在规律(由生到死)向心力的作用(象卫星上天克服地球向心力作用一样),

寻求企业变革转型,跨区域,跨行业多元化经营,使企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螺线轨迹,从而铸就百年基业,就象“陀螺”借助切线方向的外力,越转越快,故称之为“陀螺定律”,见图2。

可以说,可持续发展企业达到国际化,其发展规律就应遵循 “陀螺”定律,赢在速度,只有达到一定的发展速度,企业才能克服生命周期引力的作用,寻求新的发展轨迹,继续发展,那么如何让企业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为企业加速,就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了。

企业是由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构成的,以人力资本操作运行的,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是法人。企业发展的最终方向是走向国际化运作,生产全球化,销售全球化。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使两大资本增值,货币资本增值体现经济效益上,用股利的形式回报股东;人力资本增值,体现在社会效益上,用薪酬方式回报员工,用员工品德、知识、能力的提升体现人力资本增值,用乐助于慈善事业、关注弱势群体来体现人力资本增值。企业运作方式就是培育核心竞争优势,不断寻求相对蓝海市场,不断给企业加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的发展,不能说哪一个理论能赢,哪一个措施重要,哪一个学说绝对正确,都是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站在不同角度,用不同理论,不同的语言在剖析一个道理,但只要掌握企业发展的方向(国际化)、目的(资本增值)、运行轨迹和速度(陀螺定律),就能够正确认识不同理论,不同的学说,不同的战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对起作用,能够促进核心能力的形成,相对正确地为企业发展起到加速作用, 从而促进企业快速,持续发展。具体“加速攻略”见图3。

产业的选择——“战略加速”

产业选择是企业创建的第一步,必须考虑的就是企业的发展战略的谋划。战略是企业发展的第一个加油站。

  一个企业的创建,首先按照Timmons创业模型必须由发起人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请专家帮助分析国家法律、政策、环境、技术、行业、社会、经济、地理等环境因素,分析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结构,竞争环境,确定创业第一个要素——“商机”,选择一个确定产业;其次分析自己内部的优势、能力、资源和团队情况,确定第二、三个要素——“资源”和“团队”;三者具备了,在由发起人利用自身的领导和组织能力调适三者权重,达到基本匹配时,方可开始创业。这个阶段的关键和前提在于产业战略选择 ,选对了产业就选对了市场,才能实现商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才会给企业带来效益。如果市场定位、产业战略选择错误,就是选用最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企业也不会发展,经营是针对市场研究经济效益,管理是针对内部秩序研究效率,所以产业战略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和管理,经营是左脚,管理是右脚,只有左脚先迈出去,才能研究右脚如何跟上,左脚是关键,右脚跟上是保证。企业在择业阶段,产业战略尤为重要,是创业的条件,是经营的基础,是发展的前提。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制定的具有长远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的全局性、系统性的谋划和方案。战略分为“波特”的“竞争战略”和“W·钱金”与“勒妮·莫泊涅”的“无竞争战略——蓝海战略”。竞争战略是指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何取胜的全局性战略,分为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公司层战略是用来明确企业发展愿景的,有“扩张战略、保现战略、紧缩战略、国际化战略”;业务层战略是用来培养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有“差异化战略、低成本领先战略、集中一点战略、蓝海战略”;职能层战略是用来培育企业优势和能力的,有“品牌战略、价格战略、规模经济、学习效应、经验曲线、营销战略、研发战略、人才战略、质量战略、领导战略、信息战略、资源战略、服务战略、客户战略”。企业通过具体的职能层战略,培养企业核心优势,形成各种核心能力,进而通过业务层战略实施逐渐形成一种有价值的、稀缺的、无法替代的、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能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实现公司层扩张战略,达到国际化的愿景。可见,战略是企业发展的第一个加油站。战略管理贯穿企业发展的时时刻刻,由始至终。

企业的创立——“经营加速”

创业阶段是市场定位,关系行销的经营关键阶段,是企业的起跑站。

当企业具备创业三个条件时,按照《公司法》,由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组建成企业,首先是创业经营管理者应具备领导者的五大商数,智慧商数IQ(领导者的知识拥有指数)、情绪商数EQ(借助外在条件和能力帮助自己做事的机会把握能力)、生命商数LQ(领导者的身心健康指数)、逆境商数AQ(领导者遇到困难突破困境,积极进取的指数)、伦理商数MQ(领导者拥有的道德品质指数),拥有并完善五大商数,具备系统思考和权变观念,实施领导力、影响力、组织力,带动市场行销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摆正股份制公司对企业受益者权重关系,优先满足客户实际需求,其次确保股东长远利益,再次关注员工价值回报,最后一定要兼顾社会文明服务,重点关注顾客需求,把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再把产品用促销手段变成畅销商品,加大售后服务,注重回收顾客价值(反馈意见),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量,再次形成新产品投放市场,这一行销过程,尤为突出的是公共关系沟通,要把握政府出台的有利政策,考虑营销4P因素(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要在满足市场需求前提下,争取政府相应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取得所在行业的资质,并得到相关项目的建设审批和验收,所以创业阶段,选对目标市场,沟通公共关系,加大产品研发,强化促销手段,抓住顾客导向4C组合(顾客需求、顾客成本、便利、沟通),做好售后服务,追求4R顾客理论(顾客与企业关联、顾客反应、建立互动、顾客价值),是整个行销系统的组成,是使企业快速进入创业的关键。行销战略是企业加速成长的又一关键,是企业加速成长的第一桶“油”。

企业的成长——“执行加速”

企业成长阶段是全面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规范化的阶段。

企业在刚刚渡过创业阶段,市场逐渐成熟的同时,应该迈出了经营的左脚,管理的右脚就必须跟上,创业阶段是经验管理,是人治,到了成长阶段,就应该是靠制度管理企业,企业管理分为制度管理、文化管理和机制管理,三类管理都可能出现在企业的各个阶段,创业阶段可能有不成文或不系统、不规范的管理制度,也可能带有创业者领导型文化,也可能具有一定简单的或随意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也可能有其中一项或没有。其他阶段均在不同程度上在完善着这三项管理,但应该说,新员工新企业应采用单向沟通,用制度说话,老员工,发展中的企业应采用双向沟通,用文化引导,企业处在成长时期,应该以制度管理(铁腕管理),机制管理(人性化管理)为主,以文化管理为辅,而企业制定的制度和各种机制的执行,是形成企业品牌个性的关键,所以从领导者到员工,每一个阶层的人都遵循各项制度,是全员的执行力,而不是领导者制定制度,中层干部监督员工执行制度,这是极端的误区。领导者在企业制度执行中应充分利用好五种权力,即法定权、强制权、奖励权、专家权、典范权,前三者权力是企业组织上给予的权力,只能用在某一时,某一点上,是短效权力,而后两者,是长效的,永久的,是领导者发挥组织力、领导力、影响力的最有效的权力,是提高全员执行力最有效法宝。

成长阶段,制度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人又恰是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21世纪是继1900年-1950年农业经济时代(土地、劳动力掠夺战),1950年-2000年工业经济时代(资源大战)后的2000年-2050年的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也是人才大战时代,企业发展人才就更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网络的出现,地球村概念提出,欧共体已经率先消除了国界,统一了货币,继关贸协定,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后建立了经济同盟,知识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的随之而来,而作为知识的载体——“人”,就是更显得重要,在成长时期,需要各类专业的研发人员,市场拓展,促销人员,各专业技术人员等,需要管理者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确定组织架构,编制岗位说明,提供人才平台,招聘、甄选、培训,按照适合原则,尊重人才意愿,由人才凭借自身能力,进入合适位置,完成适当业绩,以绩效考核人才价值,以薪酬回报人力资本的增值。

制度的建立、专业人才的引进,使企业在众多决策中,宜形成团队效应,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形成共同的工作愿景。对各项制度流程化,流程再造,实施“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对产品质量采用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PDCA戴明环管理,这些制度的执行程度,能够形成品牌优势。

成长阶段的制度执行力是加快企业发展速度的又一重要因素。

企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加速”

企业的发展阶段是市场稳定,回报较高,企业运行的高潮阶段。

 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经济上对所属子公司实行“德鲁克”提出的MBO管理;经营上全面实施资本运作,强化融资渠道;管理上实行“泰勒”的科学管理;企业的效益得到十足的发展。此时,尤为重要的是考虑“马思洛”提出的“人本化管理”,在规范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五项需求层次论”,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用“科特”提出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思想理念,修炼每位领导者,达到系统思考,建立“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只有这样企业在成长强壮的前提下,提炼自己的企业文化,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企业。而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精神,就是企业个性的系统描述。制度和文化好比社会中的法律和道德,都是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两个不同角度的准则。

企业文化,分为三个系统,四个维度。即视觉识别系统(VIS)、行为识别系统和管理识别系统(BIS)、理念识别系统(MIS)。视觉识别系统(VIS),即是企业的表层文化,整体的装修风格、颜色、办公格局;行为识别系统(BIS)即企业的浅层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做事行为风格等;管理识别系统即企业的中层文化,是泛指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流程,用来规范管理企业的文化;理念识别系统(MIS)即企业的核心文化,如一个企业员工的价值理念,企业精神,经营宗旨,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取向、修炼等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时期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企业文化多数是企业领导魅力型文化,是从上到下的执行文化,从企业成立就有;另外一种是从员工到领导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提炼出来的文化,是从下到上凝聚文化,是逐渐形成的文化。不论是哪种文化,必须具备“全员认可和执行“;必须是“一个面而不是一个点,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必须“体现企业特点,反映企业精神”。只有良好的,上进的企业文化才能给企业发展加速,才能使企业沉浸在成功安逸中的员工能够不断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战略创新。

企业变革——“创新加速”

企业变革阶段是企业经营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增加优势,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阶段。

企业在企业文化引导下,培养了一批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一部分人才不断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等。由于注重了顾客价值,才会有产品、技术创新,才会有新产品问世;由于注重信息和管理,才会有管理、理念、经营领域等方面的创新和重组;只有对企业多元化正确的定位,才会有资本经营、融资渠道的创新;只有对新形式的正确评估,才会引进创新人才的理念,才会按照新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决策,才会引进具有战略学家、经营学家、管理学家的职业化经理人经营管理企业,才会学会培养企业家,以他山之石攻玉;只有创新,才会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思路;只有变革,才会消灭管理的懒惰,员工的安逸;只有变革,才会给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中形成新的核心竞争优势,才体现伟大的“搏弈”,所以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变革能够给企业发展加速。

企业多元化——“蓝海加速”

企业转型阶段就是企业走多元化产业发展阶段。

企业在此阶段必须由一个产业转向另一个产业,就面临着产业战略的重新选择,面临对一个产业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利用“SWOT匹配原理”确定是否具备扩张条件。外部环境具有商机,企业内部具有优势就可以采取收购、合并、兼并、投资的方式实施扩张战略,一个企业的转型就必须面临新产业,给自己定位,一流企业卖思想,打破标准;二流企业卖规则,制定标准;三流企业卖商品,跟随规则。只有在不断打破原有产业标准,制定新标准,研发新产品,经营未来发展需求的趋势,才会有可能获得相对无竞争的蓝海市场,才会有可能创造相对的无竞争市场,实施蓝海战略。

在日益成熟的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核心竞争力随之变得是相对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而能够以超越未来的思维理念经营未来需求,经营未来发展的趋势,寻找特许经营等相对的蓝海,引领一个产业,一个行业,做行业的领跑企业,就必须以先进的管理理念,超强的思维经营未来,创建相对的蓝海,才能保证为企业加速,才能在进入国际化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在转型时期,领导者应该具备满腹经伦的学识,审时度势的胆识,高瞻远瞩的见识,充分听取专家委员会意见,做细致、周密的调研,懂得“西蒙”提出的“管理就是决策”的道理,果断决策。

三、结论

综上,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形成百年基业,关键是掌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规律――陀螺定律,能够按照企业发展的螺线轨迹不断地运用战略、行销、执行、文化、创新、蓝海为企业各个阶段加速,培育企业竞争优势,进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使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快速发展,最终达到国际化运作,实现企业法人、员工、管理者价值最大化。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