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我们还能吃什么?

yangguangshixian 2010-12-13 17:07:29 (编辑组稿/云笑) 总第085期 放大 缩小

  当下的“问题食品”已经泛滥成灾。就不说什么“腊肉”、“咸菜”了。连日常所需的大米,甚至于影响下一代健康的奶粉都成为“问题食品”。

   这些接踵而至的“问题食品”事件,让人们一次次“领略”了不法生产经营者见利忘义的“黑心”,也进一步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诸多“黑洞”。

  现在的时代,我们究竟还能吃什么?我们什么时候能端起碗、拿起筷子放心吃的同时,可以露出无忧的微笑?

  利益的诱惑火了“问题食品”

  大米、蔬菜、鸡鸭鱼、猪肉、豆奶、肉松、火腿、卤制品……几乎是所有可以果腹的东西都被列入“有毒食品”的黑名单,而近几年来,食物中毒事件在各地频频发生;中国消费者因食物残留农药和化学添加剂中毒的人数每年超过 10万人。

  特别是人为的激素添加,不管是动物食品,还是果蔬食品,都早已暗自汹涌。但国家明令规定,化学激素在动物的养殖中是禁止使用的,而实际情况十分不乐观。为了经济利益刺激生长,很多人养家禽会打激素,养殖鱼类等水产品者也会使用激素,甚至连种蔬果也会加入激素。

  “食品中加激素的现象很让人痛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学会常务理事周树南教授介绍,将激素制品搅拌到饲料中喂猪、鸡、鸭、虾、蟹等畜产品和水产品,或者有的饲料配方中本身就有激素,可使生长期缩短一半以上,不仅个大膘肥早成熟,而且成本低效益高;将之喷洒到水果、蔬菜上,可使水果、蔬菜长得又快又大且色泽好,可以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因此,市民在买水果时不难看到奇形怪状的草莓,还有很多外表已成熟,吃起来却没什么味道的香蕉或菠萝。

  特别提醒的是,相比于植物激素而言,肉食中的激素残留更应引起重视,它的发病几率也更高。于是看到菜市场粗壮的鳝鱼,很多人脑海里都会闪过会不会喂了避孕药(成分为雌激素)的疑问,吃着不香的鸡肉,也让人猜测这只鸡是不是42天就速成肉鸡的。

  人们身体在遭遇什么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激素分泌往往处于一种高度的平衡状态。但是,有资料称,过量进食激素不仅容易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衡,还会直接促使人体发胖体质变虚、内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导致一些器官发生病变。激素食品在这个“快速食物”的时代随处可见,人们的身体究竟会遭遇到什么?

  “尽管没有做过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但通过病史发现,这几年乳腺癌病人明显年轻化,而且在以每年2%~3%的比例快速增长”,江苏省人民医院乳腺内分泌外科副主任医师凌立君博士说,女性乳腺癌的发生与过多摄入雌激素有一定关系,譬如绝经后的女性常吃含雌激素成分的蜂胶保健品或冻干粉,乳腺可能出现疼痛现象。国外也做过动物性雌激素研究,研究表明女性吃红肉一周超过3次者,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应增高。

  专家还表示,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污染,虽然本身不是激素,但吃进人体后,可能产生转化为类似于雌激素的作用,总之,食品以及环境污染对乳腺癌发生的影响必须关注。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于宝生主任医师说,儿童发育的确有提前趋势,而食品与环境则是首要因素,于宝生认为,洋快餐、油炸食物高热量、营养低、含激素水平高。

  此外,一些塑料制品所含的化学成分易转化为环境雌激素,还有食品中的防腐剂、农药残留等,它们在自然界代谢得很慢,然后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干扰人体内分泌平衡。“添加激素对动物的影响比较大,为防止孩子发育提前过早,家长应注意别经常给孩子吃鳝鱼、老鳖、动物初乳等食品,不过偶尔吃一吃是没有关系的”,专家建议。

  为何屡禁不止?

  天天都说要建设和谐社会,可是如果连保障基本的食品安全都成了问题,还有什么不是问题?而“问题食品”早在几年前就被重视,但为何屡禁不止呢?究其原因很多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食品监管部门不作为。常有人戏言,中国的老百姓累啊,就为了吃个什么东西都得谨慎,不然随时都可能上当受骗。其实这责任有学者认为,主要在食品监管部门。作为一个主管食品安全的政府部门,拿着纳税人的钱,只要市场上存在假冒违劣产品,就是失职。而现在的食品监管部门非但不作为,有的甚至于成为造假者的保护伞。此外,有专家指出,多方监管亦是主因,农业、质检、卫生、工商、药监等部门都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但是由于各部门相互之间没有协调好,监管的力度不够,致使市场上仍旧存在许多在动物的养殖过程中使用禁药现象。

  其二,没有相关的“重典”。连食品都造假、制毒的现象,在全世界范围是很少见的,也是人们都深恶痛觉的。而不法分子为何搅尽脑汁造假食品呢?利润大只能说是一方面。贩毒的利润大吧?为何相对人数少呢?因为抓住了就是要“杀头”的。而中国却对食品造假没有相应的“重典”。抓住了也只是象征性地罚款了事,只能是助长了造假者的气焰。即使相关部门实行了“突检”,也总是在事件曝光之后执行;一旦发现不合格食品,可下架、可退货,却未提及召回。

  此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虽然涉及真菌霉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包括激素)、元素部分、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食品中违禁添加物质等多项内容。但是,关于兽药残留(包括激素)方面的监测还是空白。

  其三,缺少健全的举报机制。虽说现在都知道有315,但仅仅依靠315是远远不够的。现在315每年能解决多少?而且还有多少名存实亡在315?对于食品造假,必须要有全民全时监督,如110出警般建立完善的举报、取证、赔偿、惩罚一条龙的机制,才能令制假者如过街老鼠。

  【链接】

  政法四部门:危害食品安全该判死刑要坚决判

  9月15日,最高法等四部门联合对外通知要求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分子,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与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的职务犯罪一般不得适用缓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15日对外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

  《通知》指出,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始终把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摆在突出位置,始终保持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

  《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切实形成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合力。

  公安机关对于涉嫌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要及时立案,依法采取有效的刑事强制措施,快速侦破,并及时移送审查起诉。

  检察机关要切实做好审查批捕和起诉工作,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依法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情况实行监督,进一步强化对立案、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的法律监督,确保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人民法院要准确理解、严格适用法律。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的定罪量刑,不仅要考虑犯罪数额、人身伤亡情况,还要充分考虑犯罪分子的主观恶 性、犯罪手段、犯罪行为对市场秩序的破坏程度、恶劣影响等。对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累犯、惯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以及销售金额巨大的犯罪分子,要坚决依法严惩,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要加大财产刑的适用,彻底剥夺犯罪分子非法获利和再次犯罪的资本;要从严控制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适用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

  《通知》强调,依法遏制和从严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必须依法严惩相关的职务犯罪行为。对于包庇、纵容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腐败分子,以及在食品安全监管和查处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中收受贿赂、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枉法、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要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加大查处力度,依法从重处罚。对与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的职务犯罪分子,一般不得适用缓刑或者判处免予刑事处罚。

  《通知》还要求,对在查处案件中发现的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隐患,要及时提出司法建议,提醒和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健全制度,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