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南京“龙虾门”风波

yangguangshixian 2010-12-13 17:07:29 □ 本刊记者 温秀云 总第085期 放大 缩小

  8月下旬,南京十几位患者接连被爆出“疑因食用小龙虾致肌肉溶解症”,该报道着实把喜好吃龙虾的人们吓了一跳。此后,湖南、湖北、浙江等地也有消费者食用小龙虾后患上肌肉溶解症。

  9月4日,江苏省海洋渔业局召开媒体情况说明会,称“小龙虾本身没有问题”,“抽检的千吨出口小龙虾全部合格”。尽管如此,仍有两点质疑:检测未针对肌溶解;洗虾粉未进入检测环节。

   9月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南京宣布有关专家的“初步意见”,确认南京一些市民患“横纹肌溶解症”的确和吃小龙虾有关,与病因之谜80年未解的“哈夫”(haff)病基本一致,元凶或是小龙虾含有未知生物毒素。至此,长达半个多月的猜测与讨论暂告一段落。

  但小龙虾市场却发生巨大震荡。过去,小龙虾的美味让人垂涎三尺,而如今,“龙虾门”让很多“爱虾”人士“忍痛割爱”。事件影响不仅殃及小龙虾的养殖、批发、零售行业,连经营小龙虾的餐馆、酒楼也未能幸免于难,基本上与下龙虾相关联的市场都出现前所未有的“冷场”。

  中毒原因众说纷纭

  从官方首次公布小龙虾事件到9月7日“初步意见”出台,期间相隔了半个月。而在这半个月里,围绕小龙虾事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更让人们焦虑的是,围绕食用小龙虾是否导致横纹肌肉溶解综合征这一最关键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

  专家的说法也不尽相同,甚至互相矛盾。有专家说小龙虾中毒事件可能由未知毒素引起,也有专家说无法证明致病与吃小龙虾有关,或说与个人体质有关,或说与加工环节有关,比如洗虾粉会危害身体……

  官方的说法此刻也显得含糊。南京市卫生和药监部门负责人表示,关于食用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切的关联”。9月4日,江苏省海洋渔业局专门召开说明会,由该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沈毅就小龙虾检测结果向媒体通报,渔业部门多位负责人到场,大家一致认为“从养殖质量角度讲,小龙虾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通报称,“8月25日,我们组织江苏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农业部南京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全省进行突击抽样检测,对我省5个主产区的10个小龙虾产地使用的3个饲料产品、13个存塘产品及南京惠民桥水产批发市场等9个市场的22个销售产品,共35个小龙虾样品、3个饲料样品进行突击专项抽检,抽检合格率为100%。”

  沈毅说,今年6、7两个上市的月份,江苏省也曾对小龙虾例行检查,60个样品的合格率同样是100%。”

  此外,“小龙虾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主要出口欧盟和美国,2009年出口1.6亿美元。”沈毅说,今年1-7月,江苏出口带壳小龙虾1187.3吨、小龙虾仁1842.052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4%和11.7%,在进口的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所有产品均合格通关。“这说明我们的小龙虾质量没问题。”

  据介绍,2009年全国小龙虾产量达到47.9万吨,全国有1.5亿人在吃小龙虾。江苏今年的小龙虾产量将达到10万吨左右,全省16万人从事小龙虾养殖业,有的地方小龙虾是支柱产业。为了支持该产业的发展,最近,江苏省海洋渔业局的干部们也都在“带头吃小龙虾”。

  渔业部门列举的证据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但仍有些问题未回答。据了解,渔业部门的检测主要是针对药物残留,而根据农业部的国家标准对小龙虾进行的检测是无法针对“肌溶解”的。

  批发商曝洗虾粉内幕

  8月底,一位从事龙虾批发近20年的批发商主动披露,称目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龙虾门”元凶是不良商贩过多使用洗虾粉引起的,并称政府部门应该切实将龙虾的经营环节管实、管好,这样才能避免更多市民受害。

  批发商名叫高健,他说,“最近几天的报纸我都看了,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结论出来,但我认为使用过量的洗虾粉是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高健称,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凭着他近20年的龙虾批发生涯得出的结论。

  “我现在仍然在做龙虾批发,为什么我要向媒体揭露这一切?因为我不想因为这件事毁掉龙虾这个产业,南京的龙虾产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很不容易!不能因为一部分人不法经营,整个产业都被带坏了!”

  高健表示,南京市场上的龙虾大都来自外地,但外地龙虾在进入南京市场的批发环节前,不会使用洗虾粉,因为龙虾经过洗虾粉洗过之后,死亡率会增加,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运输后,死亡率就更高了,“批发商不会做这种赔钱的事,使用洗虾粉的都是在批发之后的下游环节。”高健表示,“如果说这个观点不对,政府部门完全可以控制住外地来宁的货源,进行抽检,我敢说,在进入南京市场前,使用过洗虾粉的少之又少!”

  高健认为今年出现“龙虾门”事件并不是偶然的,“为什么前些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使用洗虾粉是近四五年来才出现的,以前根本没有洗虾粉。”虽然前几年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洗虾粉,但使用范围很小,“一开始用洗虾粉的商贩很少,洗虾粉不但含草酸,而且是一种化工产品,根本不能在食品行业中使用。正因为如此,开始时商贩们使用洗虾粉的量都比较少,主要原因就是怕用多了会出事!”

  “即使是亲兄弟之间,也不告诉洗虾粉的来源。”高健称,前几年部分商贩开始使用洗虾粉,但大都偷偷摸摸地干,使用范围不大,在洗虾粉问题上,“不过问,不打听”成了龙虾商贩们的潜规则。“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人吃了龙虾后感觉不舒服,但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随着南京龙虾产业逐步做大,批发下游环节使用龙虾粉的情况逐渐增加起来,“最近媒体报道多了,政府部门重视了,商贩们不敢公开用洗虾粉,但在这之前,商贩们用洗虾粉非常普遍。”高健称,就拿惠民桥水产市场来说,市场内管理得还是不错的,但市场外围的商贩们大都使用洗虾粉。

  “小的批发商或者零售商从大批发户那里批来龙虾后,为了使龙虾更有卖相,就使用洗虾粉。很多人用洗虾粉洗过龙虾后,根本不用清水冲洗,原因是节省水费!这样一来,很多洗虾粉的残渍留在龙虾身上,进入到下个环节。”高健称,不但如此,有的龙虾进入饭店或更小的商贩手中,要进行二次洗虾粉冲洗,“经过这样清洗的龙虾,你敢吃吗?即使最后清水再洗一下,也不能洗干净龙虾身上的洗虾粉残留呀!”

  “为什么七八月份因食用龙虾患病的人突然增多?这不是偶然的!”高健说,因为六月之前,养龙虾水域水位都比较高,而且这个季节龙虾不太爱钻洞,“七八月份,特别是立秋后,龙虾喜欢钻洞,这样龙虾就更脏了,商贩们要洗干净龙虾,就要使用更多的洗虾粉!”

  目前,政府抓龙虾的源头,实行登记制,这当然是对的。但关键是抓住流通环节,特别是各级批发和零售环节,因为这些环节是大量使用洗虾粉的环节。

  何毒致病仍无解

  不过目前,官方的调查并没有认定这次龙虾门事件与“洗虾粉”有关,只表示乃“未知毒素”所致。

  “致病毒素很可能来自小龙虾个体本身带来的毒素。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如果小龙虾个体本身带有毒素,这样的个体也是极少数的,可能是由于在某一水域食用某一种有毒物质引起的,但现在这些都还不能定论。”中国疾防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吴永宁表示。

  这意味着,小龙虾事件尽管没有最终“水落石出”——因为哈夫病的致病原因目前在全世界都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南京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与食用小龙虾有关,不吃肯定不会发病。

  南京疾控中心等专家都认为洗虾粉致病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洗虾粉主要成分是草酸,如果量大的话,在进入血液之前就会对人的消化系统产生刺激,迅速导致呕吐恶心的反应,这才会是典型的中毒反应,通常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会发作,而目前病人,起初几小时内并无明显反应。同时从中毒人群来看,同在一家饭店吃小龙虾的只有少数人发病,另外还有发病群体是在家自己烧熟发病的,有的甚至是同一桌人,就一个人发病,如果饭店使用了洗虾粉,怎么发病人数这么零散?

  但也有专家说,“洗虾粉”的主要成分草酸是工业上普遍使用的一种除锈剂,其酸性为醋酸的10000倍,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洗虾粉即使不是龙虾门祸首,也要彻底将之清除。

  此次小龙虾事件演变过程中,一些商家的“应急表演”反映的也只不过是商家逐利的本色,人们可以想象。但作为地方政府,在权衡地方经济利益和公众健康利益时,一些地方把所谓“应急处理”演变成一味维护地方经济,草率地宣布小龙虾与致病无关,可以放心食用等等,显然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此外,事件还有一个收获:针对目前龙虾养殖业缺乏较为统一标准的情况,农业部渔业局在9月3日开始着手制定关于小龙虾养殖的国家级标准。

  小龙虾提前“大撤退”

  沸沸扬扬的“洗虾粉”事件曝光之后,小龙虾及其市场的真实情况也变得糟糕起来。每年10月初,小龙虾才开始下市。此次因受“龙虾门”影响,小龙虾在各地销量锐减,提前上演“大撤退”。

  9月8日,在江苏锡城的水产交易量较大的崇安集贸市场,已经鲜见小龙虾的身影。在“毛胡子水产行”,还有十几只小龙虾在做最后的“拼搏”。一批发商说,“我们早就不卖小龙虾了……只剩下十几只了,卖完就不再卖了。”

  批发商表示,自己店里的龙虾大部分都是直供饭店的,自“龙虾门”以来,龙虾生意停了大半个月,“被南京这么一冲,生意至少缩了一半以上,饭店也不来进了。”面对龙虾生意的冷清,他只能专心做起黄鳝、河虾生意。

  南京惠民桥水产批发市场的露天广场也比平时显得空荡。早晨本应是虾贩最多的时候,现在只有十来个人面对着十几个泡沫箱,坚守在市场的一角。往年此时此地,会有超过100个小龙虾摊。

  从惠民桥水产批发市场信息科了解到,最近几天该市场的小龙虾成交量已经从平常的25吨/天降至5~6吨/天。信息科的章茂华科长表示,虽然再有一个月小龙虾就要下市,销量如此大幅下滑,主要还是受“龙虾门”的影响。

  行情还在持续恶化,不少小龙虾产业链上的从业者心情沉重,三缄其口。9月中下旬就要上市的螃蟹成了小龙虾经销商和餐饮业主的选择。虾贩们表示,清了手里的小龙虾,就改卖螃蟹。

  以小龙虾为特色的饭店最近大多门庭冷落。南京市鼓楼区的某小龙虾土菜馆为挽回人气,推出除小龙虾外的多种特价菜,比如原来18元的土豆烧鸡块卖8元,原价28元的鲶鱼粉丝卖10元,但有一条规定“必须在店内用餐”。迫于经营压力,有的小龙虾店则转行,有的干脆关门歇业。

  盱眙县明祖陵镇龙虾养殖大户陈建林也无奈地说,“市场疲软了,不好卖。自8月30日起,基本就停止捕捞了。”正常情况下,他的2000亩虾塘每天捕捞七八百斤,还可以再捕捞一个月。因为对未来市场行情的不确定,陈建林准备将一部分塘口在年后改养螃蟹。

  在南京市几个社区菜市场,亦不见小龙虾的“身影”,消费者已经对小龙虾“减少消费”。面对市场的寒冬,小龙虾不得不提前一个月大撤退,对于明年春天小龙虾消费能否卷土重来,只能等到明年揭晓谜底。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