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鲁迅”该不该“大撤退”?

yangguangshixian 2010-12-13 17:07:29 总第085期 放大 缩小

  9月6日,一则“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的微博迅速引起网友的关注和讨论。该微博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比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等等经典篇目。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被网友称为“鲁迅大撤退”。

  教材大换血被列举出来的20多篇经典课文,既让网友怀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让网友唏嘘感慨,更有网友质疑,既然是“经典”,为何要撤?

  而对于“鲁迅大撤退”更是引起了激烈的辩论,其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抒己见。网上热议的删除作品中,网友们最为关注的便是鲁迅的《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

  13.5万条微博热议“鲁迅大撤退”

   “说说你的看法”,财经网在微博上发起的这项调查,在短短2小时内就被150多位网友转发,收到170多条评论。凤凰网也在其网站的互动专区进行了调查,“你同意中学语文课本删除鲁迅文章吗?”截至9月8日下午,有12300多位网友参与,其中70.5%的网友投了反对票,同意删除的只占29.5%。

  “鲁迅先生的文章撤出中学课本实在有些可惜。”网友认为,“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值得后辈永远去学习。”对于《阿Q正传》这篇文章,网友们纷纷表示“缅怀”:“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其实阿Q还是可以保留的,最起码教给人一种生活态度”、“阿Q被踢出去了,阿Q精神却永远地留下了”。

  一位网友愤愤地表示:“为什么《药》会被踢出来?当年它带给我的震撼是相当大的!难道说如今再提人血馒头已经过时?还是不敢让祖国的花朵直面鲜血淋漓的人生?”另一位网友则认为,中国教育需要改革,可是有点矫枉过正了。

  但也有相当部分网友力挺新语文教材。有网友说:“那么多年课文一直不更改才叫人沮丧呢,哪怕这些作家其他的文章也可以用的啊。”“很多文章到现在确实没有意义了,应该更换。”

  业内人士怒斥报道失实

  江苏省初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委王栋生表示,在网上看到题为《江苏版语文教材删除〈阿Q正传〉等文》的报道,感到很惊讶,手上正拿着最新印次的这套教科书,和前几年是一样的,怎么又出了新闻呢?

  他说,这篇报道中有多处错误,很多语文教师和学生一眼就看出来了。比如,“新学期江苏版中学语文课本删除了《雷雨》、《孔雀东南飞》、《阿Q正传》等众多名篇”就不知从何说起。然而,错误信息在网上迅速传开。公众对母语教育热心关注,这无疑是好事,但包括这篇报道的记者在内,参与讨论的人有多少看过苏教版(或者其他版本)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目录,就很难说了。

  关于“鲁迅被踢出中学课本”引发的争议,人教社回应“这是一个伪话题”,“可能是对新课标教材调整收录篇目的误解”。人教版高中课本选录的鲁迅文章是从过去的5篇减少到3篇,“但并没有刻意削弱鲁迅的意思,更不会将鲁迅踢出中学课本”。

  “炒作‘鲁迅作品大撤退’的人根本连教材都没看过,因为他不知道,新课改后教材除了必修本还有选修本!”采访中,一位参与苏教版高中语文组编写的老师告诉记者。

  “适当压缩鲁迅的作品,并非要抛弃鲁迅,而是争取选录更多优秀的作家作品,丰富中学生的阅读范围。”这是教材出版者和部分学者家长的共识。于是,才有了巴金的《小狗包弟》、杜甫的《咏怀古迹》、李商隐的《李贺小传》等入选。

  “不管教哪套教材,老师们并不会只拘泥于课本。比如说,教鲁迅的某一篇文章,必然会顺带介绍他的其他代表作和经典语录,让学生们对鲁迅本人、当时的社会背景、作品的意义等,都有全面的了解。”某中学高一年级语文老师李剑玲说,从高考成绩来看,新旧教材效果一样好。“现在的课本既保留了传统的精华,又增加了一些时代性的板块。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非常高。”

  鲁迅神坛地位的上升与幻灭

  1949年~1965年:鲁迅作品一字不改上教材;

  1966年~1976年:特殊年代唯一的文学教材;

  1977年~20世纪90年代初:不再是不可质疑;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神坛的幻灭。这个时期,鲁迅研究进入一个“多元化的学术研究阶段”,有的小学语文课本只有1篇鲁迅作品入选。

  2007年,北京教改,《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均被剔除。

  2008年,在山西启用的人教版语文课本撤掉了《阿Q正传》。

  200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消失。

  2010年,江苏版中文语文课本删除了《阿Q正传》。

  这样一句话似乎成了某种共识:“不再以意识形态划分,而是让语文教材回归到语文、回归到人文”。

  关于鲁迅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删减变化所引起的争议并非第一次。早在2009年,有湖北媒体报道当地高一学生将不会在课本中读到鲁迅的《药》和《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时间,“鲁迅作品剔出中学课本”在网络上引起广泛争论。对此,该教材编写方人民教育出版社作出回应:鲁迅作品被剔出中学课本是“伪话题”,因为在2004年,人教社便按照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课本篇目进行了调整。此次湖北媒体所谓的“新版教材”,其实并不新,部分实验省市已用过多年。

  但是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戴望舒的《雨巷》、霍金的《宇宙的未来》、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等进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则由原来的5篇减少为3篇,这一“大变脸”引发了各界热议。

  这一次仍然有专家反驳鲁迅“大撤退”是伪命题,然而鲁迅作品在中学课文的变换和减少已是事实,在不久的将来,中学课本中鲁迅的身影会不会消失不见,不少网友有此担忧。

  鲁迅“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的经典形象、犀利的笔锋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豪气,已经在不止一代人的心中刻下无法磨灭的印象。以其文章以往在语文课本中“常驻常考”的地位,对比如今被“撤退”的事实,亦令许多曾经的学子们唏嘘不已。

  网友与专家各持己见

  根据某知名网站就是否支持从中学语文课本中删除鲁迅的文章的投票结果显示,反对的一方达到98%,支持者仅有2%。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