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军民同心共建 再谱双拥新篇

yangguangbaodao 2010-12-13 17:07:28 何桂华 杨海兵 总第010期 放大 缩小

在中华文明的南北大动脉京杭大运河流经的苏北腹地,屹立着古老而又崭新的城市淮安,这块神奇的土地蕴涵深厚,抚育过韩信、梁红玉、关天培等气壮山河的英雄人物,也造就了枚乘、吴承恩、边寿民、刘鹗等流芳百世的文化精英。近百年来,这块土地上的历史变迁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一块火红的热土,无论是生长于淮安、献身于中国革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还是在淮安从事过残酷的对敌斗争的刘少奇、陈毅、粟裕、李一氓、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对这块土地倾注了无限的理想,在这块大地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并肩创业,军民共建国防长城,共建老区淮安,把这座相对落后的老城改造成为苏北平原的中心城市、美丽家园。近几年淮安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各项建设日新月异,双拥工作更是走在了最前面,实现了“由软变硬,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转变,连续第五次获得“江苏省双拥模范城”后,于2003年12月获得了全市第一块国家级金牌“全国双拥模范城”。

 在“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激励下,淮安军民和所有的双拥工作者更加发奋努力,肩负起了更为艰难、更为神圣的使命:在新时期的复杂环境与高严标准下全面推进双拥工作,力保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二连冠”,让双拥金牌继续闪亮、更加闪亮,缔造出永恒的国防长城,坚固的精神长城。近3年来,淮安市在双拥工作实践中不断升华创建境界和工作目标,形成了“三个转移”的总体思路:从节日慰问为主向经常性军地互办实事为主转移;从解决部队日常生活问题为主向解决部队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转移;从解决一般性科技拥军问题为主向科技攻关解决重大问题为主转移。“三个转移”既是宏观策略,也是创建目标,全市上下开拓创新、务实拼搏,凭着“六进基层四拓展”的过细、过硬作风,将双拥事业推上更高的台阶。

三年的一千个日日夜夜里,从市领导到全市上下的双拥工作者,为实施“三个转移”的目标任务不懈地努力地奋斗着。“全国党管武装的好领导”、淮安市委书记丁解民,是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无论他怎样日理万机的忙碌,每年都要主持召开三次以上双拥专题会议,参加五六次双拥活动,每当双拥工作遇到最复杂、最难办的事情,总是有丁书记的批示甚至是亲自出面协调来解决问题。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是三位市委常委、一位副市长,如此高规格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在全省独此一家,必然带动全市所有县区分支机构的升级,各县区书记、县区长都是属地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负责人。淮安市委把双拥工作连续15年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和“4221重点工程”,以此促动全市双拥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

在如此良好的政治环境下,淮安市双拥办把双拥组织机构延伸到市、区、县、街道、乡镇的许多企事业单位和村庄,层层建立了近800多个工作机构,4000多个双拥服务小组;并率先在全省办起了淮安市双拥协会,各县区设立双拥分会,在教育、卫生、交通、工商、民营企业等各行业发展会员单位,点线面结合,形成广大的双拥工作社会网络,带动更广泛的干部群众参与到双拥工作中来。全市军地互办实事累计达600多件,总投入7000多万元,建成、建设了市民兵训练基地、反恐综合训练所、市消防支队中心大楼等一大批工程项目;组织160多名专家学者送科技进军营,向部队赠送科技书籍12万余册、电脑电器200余件,为官兵举办科技文化班150多期;调集地方科技力量,先后为部队研制成功野战政工车、野战快速充电设备、无码头输油装置等攻关项目,无偿献给驻淮部队以提高其装备水平和野战适应能力;安置部队转业干部340人,其中90%以上安排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接受安置城镇义务兵5000多人;指令性安置随军家属278人就业;安置随军子女98人到名优学校读书、入托,免收择校费180多万元。

发生过壮烈的涟水保卫战、后被拍成电影《红日》的涟水县,双拥之药开得特别鲜艳,该县双拥协会会长孙茂顺是民营业主,他20年来心系双拥事业,为军人和军属作出上百万元的物质奉献,还办起了全国第一家双拥招待所,至今一直免费为军人提供食宿服务,为优抚对象提供优惠服务。该县双拥协会副会长李爱东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双拥小学涟水县双拥小学,对在校读书的十分之一特殊学生,即军人子女、优抚对象子女及贫困家庭子女,免除所有的学杂费。淮阴区从2005年1月起,提高在乡老复员军人的生活待遇,把荣誉金提高到360元。盱眙县委、县政府3年来共投入600多万元,为驻地部队兴办实事42件。

3年来,淮安市实施科技拥军项目230件,总投入达3000万元;全市统筹发放城镇义务兵优待金,6000多万元全部打卡到人;全市各医疗单位及各乡镇200多处优抚门诊,共为优抚对象减免医疗费800多万元。对于年财政收入不及苏南县级市的淮安来说,这些数字包含着淮安人民多大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可以这么说,开展双拥工作,经济发达地区以经济实力说话,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淮安靠“三新五实”的奉献牺牲精神来开路。

当人们走在淮安市区的主干道淮海路、健康路和翔宇大道上,再从这些军民共建路走向各个县区的军民共建路,会感到这些道路和街道特别的洁净宽敞;当人们看到军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游玩公园、参观纪念馆,会感到这些拥军政策特别的温馨慰籍;当人们到清河区的几大菜场去买菜,会感到这些双拥菜场特别的公平热情;当人们到淮安市区热闹非凡的东大街散步购物,会感到有军人们参与巡逻执勤特别的安全放心;当人们看到沾了军人荣光的患者,享受着各家医院双拥病房的优待,享受着“八一节为孕妇、学龄前独生子女免费体检”的优待,会感到特别的亲切温暖;当人们欣赏着全国唯一的双拥文艺团体、淮安双拥艺术团的精彩节目,熟悉着这支常到东海舰队“淮安舰”、驻地部队大别山库区等外省市慰问演出的团队,会感到特别的感人心肠……所有这一切,属于军民一家的淮安,属于繁荣美好的淮安。

在所有双拥政策落实及军民互办实事的过程中,在所有旨在促进军民关系融洽、巩固国防长城的活动中,总有双拥工作者做策划、打基础、冲在前。为保证驻淮某部队680亩营房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市为其免除了3000多万元的地方性规费,许多难办的军地协调问题、土地置换问题,都有市、区领导和双拥工作者去积极参与解决。为安置部队转业干部和城镇义务兵工作,安排军嫂就业和随军子女入学入托,双拥工作者真正体现了视军人如亲人、视军人子女为自家儿女的情怀,协调公关,排除万难,直到把事情完全办妥,直到军人及其家属子女满意为止。驻淮某部队一位军官的双胞胎儿子,被市双拥办协调安排到市区的省重点中学读书,学校先前收取的3万多元择校费又退还给了他,这位军官的全家深受感动,连称淮安双拥政策好,双拥工作者亲。

革命老区民拥军,昔日今朝多英烈。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是淮安,淮安人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延安时期双拥工作的发起者,用巨大的牺牲换来了总理故乡及全中国的解放,维护着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宁,用冲天的热情建设着总理故乡的美好明天。无论是在过去的战争年代,还是在今天的和平时期,淮安都是兵源大市,近些年每年向部队输送兵源3000多人,全市享受优待金的义务兵有6000多人。淮安市优抚优待工作任务艰巨,全市仅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阵亡烈士就有10000多名,享受国家抚恤定补人员多达30000余人,比苏州市多十倍。全市认真落实各类优抚政策,基本解决了“三老”吃住医等难题;实行“三三四一”医疗减免和合作医疗并举的办法,解决广大优抚对象看病难的问题。每年用于各类优抚、优待和解决“三老”医疗的总费用达到3500多万元。对于财政并不富裕的淮安来说,全市上下日子过得再紧,都要把一碗饭都盛给优抚优待对象。

人民是军人的后方父母,三年来淮安驻军“爱民千日”,支援地方建设,为群众排忧解难,坚决完成了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在2005年震惊全国的“3.29液氯泄露事故”中,驻淮各部队调动300多名官兵,冲向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事故现场抢险,在与分分秒秒争夺生命的抢险过程中,共有31名武警和消防战士中毒受伤,换来了数百名中毒群众的及时转移,10000多名处在危险区域的村民安全疏散。2006年8月初,台风袭击高邮湖畔的金湖县横桥圩堤,在狂风巨浪冲击下17公里大堤多处塌方,市武警支队派出100多名官兵火速赶赴现场,堵漏洞,战洪魔,多次化解险情,保住了大堤内4000多个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年9月,在江苏最大的城市公园钵池山公园的建设冲刺阶段,驻淮5支部队出动了1000多名官兵,到钵池山公园栽树25000棵,确保工程按时竣工以崭新的姿态展示在第五届淮扬菜美食节和省四届园博会的客人面前。老区中的老区、八十二抗日烈士的牺牲地淮阴区刘老庄乡,有许多贫困学生上不起学,驻淮某部队扶助该乡156名贫困小学生读书三年,每年资助每名学生300元。驻淮部队每年为全市10多万大中小学生开展军训,奠定了群众性军事素质的基础,谱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歌曲和壮丽诗篇,在淮安人民的心中回旋、激荡!

拥军优属是河,拥政爱民是江,江河汇入军民共建的大海。2006年初,淮安市连续第5次被江苏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考核成绩名列苏北五市第一,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二连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使命,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在革命老区淮安这块火红的热土上,把军民共建国防长城、军政共建和谐淮安的伟业进行到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二连冠”的辉煌目标一定会实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