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美日经济数据忧多喜少

yangguangshehui 2010-12-13 17:07:29 (编辑 陈楠) 总第083期 放大 缩小

近日,中国、美国、日本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集中公布,在经济正在复苏的大背景下,公布出来的数据却显得并不乐观。

从全球的经济来看,经济增长不如预期,但经济运行低谷已经过去。接下来的好转是一个较长的过程。8月10日,众多的宏观经济数据集中公布,主要有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议,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中国公布7月贸易数据。

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现在任何一个经济数据的公布都备受国外关注,包括各国经济学家、媒体都对中国的经济给予了高度关注,因为现在的中国经济已牵动着世界经济大势。

各国宏观数据集中公布

日本央行在6月的利率决策会议中决定向18个增长潜力大的行业领域提供总额3万亿的低息贷款。预计日本央行仍将维持0.1%的利率水平不变。

 美国的短期利率决议将决定美元弱势以及大宗商品强势的市场格局能否延续。近期上调准备金率、通胀压力上升等传言甚嚣尘上,一旦国内7月通胀率再创新高、经济下滑趋稳,中国政府有可能开始考虑加息。

7月15日起中国取消了部分商品出口退税,7月贸易数据将是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的第一次检验。有市场人士认为欧债危机以及美国经济放缓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将体现在下半年的进出口数据上,同时出口退税取消的公布会使部分商品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集中报关。7月贸易数据若能继续维持强劲增长将会对市场起到明显提振作用。

7月宏观经济数据集中公布,其中重要的数据包括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CPI数据以及7月工业产出增加值等。预计7月宏观数据仍将显示中国经济继续放缓,不过放缓程度有所减少,重点关注CPI数据。

8月12日,美国公布初请失业金人数。初请失业金人数若能再度录得高于市场预期的减少,将对美国股市起到明显拉动作用。

8月13日,美国公布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8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美国CPI数据若再度下降,或将使得投资者对于加息时点的预期继续后推,利空美元。8月消费者信心预计仍难有起色。

美国:利率已最低前景疲弱

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于北京时间8月10日举行为期一天的议息会议,于11日凌晨公布利率决议和政策声明。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继续维持在历史最低点的0至0.25%,并表示将购买更多国债以刺激经济复苏。

尽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承认美国经济前景仍然“异乎寻常地不确定”,美联储要继续做好采取进一步必要行动的准备,在保持物价稳定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但对美国大规模的财政赤字,伯南克认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不需要立刻采取行动解决赤字问题。

伯南克当天在向国会递交半年一度的货币政策报告时说,美联储预计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3%至3.5%,2011年和2012年分别增长3.5%和4.5%。到2012年,失业率有望降至7%至7.5%。

伯南克表示,美联储的决策机构,公开市场委员会认为经济增长前景有所疲弱,其中重要原因在于近几个月的金融状况对经济增长的支持有所减弱。而这与因希腊债务问题引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关。

但伯南克同时表示,美国政策制定者无须立即解决本国的预算赤字问题,大幅削减2010财年的预算赤字也不会带来好处。不过,为了提振市场信心,美国政府应在未来几年开始解决高财赤问题。

据悉,美国半年度财政报告即将发布,企业税的上调以及银行援助资金的返还将使2010财年美国预算赤字略为减少,但美国政府依然承受着庞大的赤字负担。

有分析人士表示,截至9月30日的2010财年,美国预算赤字将少于创纪录的1.56万亿美元。尽管美国政府面临严峻的挑战,但美国国债收益率始终维持在低位,显示市场对奥巴马应对赤字还是信任有加。

在推动美国经济增长而不增加债务的问题上,美国政府内部一直争论不休。尽管面临增加财赤的风险,伯南克重申,美联储要继续做好采取进一步必要行动的准备,当前的零利率政策可能将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有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可能会制定出一个新的方案,以在更长一段时间内把基准利率保持在接近零利率的水平,其中美联储可以选择下调银行准备金率,也可以调整其对货币政策前景的描述。

日本:富余资金恐酿金融动荡

8月10日,日本央行将进行货泉政策会议,日本央行仍将维持0.1%的低利率水平不变。

为应对金融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冲击,日本央行往年10月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水平从0.5%降至0.3%,12月进一步降至0.1%,此后一向连结在这一水平。

8月4日,日本持久国债市场的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降至0.995%,为2003年8月之后初度低于1%。有分析人士觉得,日美欧一路陷进通货缩短状况,全球经济前景堪忧,市场资金流进比力平安的国债市场,是导致日本持久国债利率水平低下的首要原因。

此外,因为企业和家庭贷款需求增添障碍以及对经济前景的忧虑,富余资金涌向债券市场,日本国内的银行和寿险公司等成为日本国债的首要买家,这可能成为金融动荡的导火索。
据统计,5月末日本国内143家银行持有的国债额达到138万亿日元,同比增添23.5%,各大银行还在增持国债。假如日本政府财政重建不能生效,可能导致国债诺言度降低以及价钱下跌,金融机构将会承受巨额损失踪,从而激发金融市场动荡。同时,假如这种现象持续下往,即使央行大量供给资金,资金也可能无法达到各经济规模,从而影响经济增添。

外媒:中国经济“软着陆”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7月份CPI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4个百分点;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 (PPI)则同比上涨4.8%,继续出现回落。

美联社的报道认为,中国7月经济数据进一步印证了经济增速放缓趋势。此外,中国7月份CPI首次冲上3%,高居不下的物价部分来自于自然灾害。报道认为,肆虐的洪水令中国不少地方粮食歉收,加上国际粮价同步飙升,这自然拉高了中国的通胀率。

英国广播公司(BBC)11日的报道则说,7月中国食品价格涨幅达6.8%,对通胀率上升影响最大。同时,零售和工业投资开始降温。报道认为,这和中国此前关闭落后产能、减少刺激经济措施、遏制银行贷款增长有关。英国《金融时报》则说,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只是在“降温”,而不会“‘大跳水”,中国经济在“软着陆。”

 不过,美联社的评论表示,经济降温使中国进口增长的势头减弱,已有经济学家担心,中国经济降温,尤其是进口停滞不前,也许会拖慢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路透社的分析则提醒人们,中国经济降温已开始影响其能源需求,这将对中东和非洲某些原油出口大国的经济造成影响。

中超日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由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在经济规模上赶超日本表明,它能够长期保持优势。不过,从人均收入等方面衡量,中国尚未摆脱新兴经济体标签。而中国经济地位提升意味着其必须承担起更大国际责任,同美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因此增多。法经济学家则称,中国经济发展仍依赖工业化国家,只有美国崩溃才可能令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统领作用。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发表署名文章认为,现在中国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欧洲和美国必定会对贸易不平衡问题反应更强烈。长期以来中日经济一直并驾齐驱,但中国超越其高度工业化的邻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传达了一个强烈信号。经济展望集团的执行董事伯纳德•鲍莫尔说:“中国不能再被称为新兴经济体,它必须承担起更大的国际责任。中国必须保证公平。”

最新来自东京的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日本经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1.28万亿美元,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33万亿美元,首次超越日本。

虽然两者差距并不大,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超越会对美国产生实质性影响,促使其要求中国改善贸易不平衡问题。

今年7月,中国贸易顺差为287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贸易逆差达到499亿美元。

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的文章说,中国在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尤其是考虑到日本长期的经济疲软和不甚乐观的前景预测。

但我们对全球经济新排名的象征意义不应掉以轻心。一度与外界隔绝的中国一直渴望恢复该国古时作为亚洲主要经济大国的地位。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新兴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如此大而广的全球影响力。

专注于中国股票市场和全球原材料部门的多伦多CNC资产管理公司的创始人刘纳说:“从人均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水平仍旧相当低。”但他说,这仅表明中国未来还有多么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在中国正着力增加较低的国内消费并发展刚起步的服务业之时。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