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香港书展 书迷盛会

pinweiyuedu 2010-12-13 17:07:29 □本刊记者 温秀云 总第081期 放大 缩小

7月27日,为期一周的第21届香港书展热闹落幕。本次书展,参展面积增加了8%,设有近2000个摊位,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出版商参展,超过90位作家参与270多项文化及推广活动,其中韩寒、潘石屹、陈文茜、杜维明等,都各自展开了推介会,吸引数万人参加。书展吸引近92万人次入场,比去年微升2%。当中,近1.3万名访港旅客,主要来自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公众在本届香港书展的整体消费超过4亿港元,创21年来新高。

香港这座城市由于极度商业化,过去总被人称为“文化沙漠”,港人更被指只追逐现实物质,缺乏精神追求。有调查,去过一年,港人有30%没有看过一本书。虽然港人很少看书,却爱逛书展。一年一度的城中盛事──香港书展,绝对是一个气氛热烈的书迷盛会!

“从香港阅读世界”

有人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但香港人观展买书的劲头却风雨无阻。

 7月21日,书展开幕当天,正逢台风“灿都”逼近,天气闷热,天文台挂出了今年首个3号强风信号,晚间更改为雷暴警告。但当天凌晨就开始有书迷在香港会展中心展厅入口处排队,9点钟书展准时“开闸”,数百书迷一拥而入,抢购限量版书籍。

7天时间里,通往会展中心的长廊上天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即使有警察在现场维持秩序,粗略算来,从队尾到展厅的等候时间也要半个小时。

带着女儿逛书展,是市民周先生和太太每年夏天的“必修课”。周先生透露,女儿今年刚刚5岁,但已经连续参加了三届书展,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是她的最爱:“每年书展,给自己买的书倒是不多,绝大部分都花在了她身上,今天已经买了7000多港币的书,以往几次的数额也都差不多。”

今年书展的主题是“从香港阅读世界──关心社会•关爱地球”,单是英文书的参展面积就扩大了50%。将视野由一地扩展至全世界,已成为香港书展的亮点。

来自深圳的景小姐,趁着周六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到香港书展“扫货”,看中的正是书展上种类繁多的英文书籍。“我算买得少的,她们两个每人都买了1500块钱左右的书,大多是英文原版,价格很划算。如果明天有空还会再来看看,反正离得也不远,可能的话,下班以后也想过来听一听书展上的讲座。”

有参展的英文书商称,台湾及内地游客的比例近年已升至20%至30%,证明香港英文书市场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书展今后有希望发展成推广英文书的重要平台。主办机构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周启良也表示,考虑到内地游客入场人数逐年增长,贸发局将继续与旅游界合作推出旅行团及自由行“书展”套餐,方便内地读者前往书展参观。

电子书、简体书抢滩

身处信息时代,书籍中的每个字符都可以幻化成数字“0”和“1”的组合,一本薄薄的电子书,却可能容纳上下五千年。这个概念在本届书展上吸引了相当多的观众。

进入会展中心3层展厅,今年首次推出的“电子书及数字出版”专区汇集了展馆内的最高人气,国内外20多家参展商都在争相展示最新的电子书及数字阅读器,展位前不时聚拢来咨询、选购的观众。贸发局总裁林天福透露,首次引入的电子书展区反响很不错,有助于增加电子书在香港市场的接受程度,部分展商也表示电子书下载次数在展期内明显增加。

“汉王”电子书展区负责人黎浩辉指,摊位内每日卖出逾100部电子阅读器,平均售价约3千元,顾客多为中年人士及长者。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亦针对儿童,推出名为“电子小书包”的阅读器,售价约1500元。

赵太太一口气买了3部电子阅读器,花费近8千元,其中一部送给女儿,另外两部则赠送亲友。她直言电子书阅读方便,可助长儿童读书风气。其8岁女儿获赠电子阅读器后开心不已,表示日后阅读会以电子书为主。

同数量庞大的本地出版社相比,“内地出版”专区同样毫不逊色,北大出版社、广东出版集团、江西出版集团、广西出版集团、人民出版社等国内知名品牌,都在书展上拿出了过硬展品,除了畅销书籍如旅游、小说、养生题材外,内地在专业书籍上的深厚功底,更是吸引了大批观众。内地出版商们在人民币与港币1∶1折算汇率前提下,还额外提供八折甚至五折优惠,令展台前人头涌动。

论坛讲座热了文化

据周启良介绍,本届书展的文化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书展请来英美名家主持公开论坛,使今年书展的文化活动大增至270场,共吸引近6万名中外读者捧场。其中,冯骥才、杜维明、陈冠中等作家参与讲座、论坛、读者会等活动,广受欢迎。政治惊险小说作家弗雷德里克•福赛思、著名戏剧作家及演员斯蒂芬•弗赖伊等参与的论坛,吸引了1200余名观众。

 本届书展首设“年度文学作家”,九旬高龄的香港文坛名家刘以鬯出任,讲述文学创作经历与心得。在书展的“文艺廊”中,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刘以鬯的手稿及作品,还可了解季羡林、白先勇的作品和藏品,以及蔡元培、鲁迅、戴望舒等名家在香港的足迹。

7月21日,书展文化活动的第一天,台湾名嘴陈文茜与内地房地产大鳄潘石屹谈贫论富:本届香港书展最受媒体关注的是有“文坛妖姬”之称的台湾名嘴陈文茜一骂富豪炫富,二骂韩寒浅薄,三为好友李敖之子新书吆喝,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而被称为“火星撞地球”的陈文茜与潘石屹对话,也成为本届香港书展的经典。

书展也掀起了“韩寒热”。7月22日,韩寒出席书展“与读者见面会”,几千个座位的演讲厅座无虚席。针对前一天的“陈文茜骂韩寒浅薄”,韩寒回应“我不跟女生计较”。韩寒幽默的话语、俊朗的外表,带笑的神情,令现场的“粉丝”反应热烈。当然,“寒迷”对于《独唱团》的出版过程和名称更加关注,韩寒称“最难之处是金钱上的压力”,最后自称为既得利益者,《独唱团》的销量已达到80万册,为感谢读者的捧场,决定捐出100万元善款保护动物,因为他觉得动物比人更需要保护,所以计划用于这一方面。

韩寒也发声为香港文化“正名”,说香港并非“文化沙漠”,韩寒说,香港并不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地方,虽然香港人不喜欢看文艺小说,但是,香港有很好的电影,电影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靓模出奇招“乱”书展

除了彰显文化厚重感的名家外,有关靓模的争论也在书展上“热”了一周。

靓模又称“嫩模”,指年纪很小(20岁左右)、可爱漂亮的女孩,虽不像专业模特般高挑,但一定大受书展游客欢迎。历届香港书展最大的亮点是嫩模在书展会场穿着暴露地签售写真集,去年书展的人气靓模周秀娜一天销售5300册写真,将其他名家之作统统打败。许多港民对此议论纷纷,写真画册能否作为参展书籍登堂入室?

于是在今年的书展开幕之前,贸发局新成立的“书展文化活动顾问团”以“品位低俗”为由,禁止靓模在书展举行签名会,而出版商仍可出售靓模写真册。

但是,一些靓模打“擦边球”进场促销。数十名靓模支持者,首日书展一开幕即冲入会场,抢购偶像写真。排头位18岁的傅小姐,更早于前日到达会展外排队,只为成为首个买到偶像写真的人。

有出版社当日邀请艺人到摊位售写真集,吸引近百人在附近聚集,有人不时大喊偶像名字,大批保安在场维持秩序。更有衣着一身清凉的靓模下午到展场卖写真集及握手,更不时做出容易走光的姿势,引起人群骚动。6名保安人员在场维持秩序,场面拥挤,贸发局在她到场15分钟后加派人手监察,但未有任何行动。还有一批靓模扮工作人员入场派海报,并聘请保镖手拉手保护绕场一周。

周秀娜和“新8模”就变招在书展会场外的金紫荆广场办签名会,但要先在书展买她们的写真集,取筹后才可以拿她们的签名。

有家长对此表示反感,认为靓模阻碍自己和子女看书、买书,亦扭曲了书展原意,赞成贸发局拒绝她们入场签名。

有参展商也对此不满,向贸发局投诉,称生意受到波及,正文社董事邓永雄说,1个小时没法做生意,贸发局处理秩序方面有问题,应加以改善,免得再有商户受影响。也有出版商建议针对写真集市场举办“另类书展”。此番争论,从另一个角度其实也体现了香港书展的包容度,正如家住跑马地的林先生所言:“只要不扰乱展会的秩序,应该有包容性。”

书展热不等于阅读同热

每年香港书展到来之时,“到底香港是否是文化沙漠?”总会成为城中话题,并再掀起香港人是否爱阅读的讨论。

尽管香港重视书展、动漫节和电玩展,而且这些展览的入场人数和销售额,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是书展热不等同于爱阅读,或者可建书城。

政党民建联在今年香港书展前,以香港人的阅读风气为题,进行了调查访问,结果是:在500名18岁以上的受访者中,有65.6%和22.8%指出阅读风气是普通和不好;有30.2%的人更指出在过去一年里,没有读过一本书;70%的人除了娱乐、保健等休闲的书外,几乎不怎么阅读其他书刊。即使在大专或以上学历的港人中,每10个人也有接近两个(17.5%),在过去一年没有看过一本书;有一半人“不觉得或不完全觉得读书是一种享受”。该结果再一次印证香港人的阅读风气并不好。

港内业界人士认为,这个现象是值得关注的,民建联的调查还显示,有一成多被访港人认为香港的书籍昂贵;此外,近4成人表示,香港书展不能推动港人的读书风气。

调查发现,香港人的阅读兴趣以实用为主,首选财经投资方面书籍者最多,其次为政治和社会分析方面的书籍。不过,港人在赶潮流和娱乐八卦等方面,却不落人后。在今年书展中,一本名为《地产霸权》的新书,及写真画册、影集等正被传媒力捧,这也就印证了香港仍然存在“文化沙漠”的争议。

至于一年一度举行的香港书展,正是香港阅读文化的指标。自1990年开始,香港贸易发展局都会举办香港书展活动。书展由最初的约20万人次进场,发展到今年的约92万人次参与。贸发局副总裁周启良说,今年举办约270项文化活动,邀请重量级作家到访,有助推广阅读风气。此外,周启良说:“随着经济转好,爱书人更愿意花钱购书。”他表示,今年书展的大额消费者增加,两成受访者在书展消费700元或以上,较去年大增9%。

从这几个数字来看,大型书展与图书馆,无疑是推广阅读风气的场所,不过,要推行广泛阅读与深层次阅读,这两个场所还是未足够的,尤其是当面向青少年时,似乎成效并不明显。
又有建议认为,乘着书展的热潮,可以在香港兴建一座书城式的大型图书中心,藉以培养香港人的阅读风气,带动爱阅读的气氛。

其实,香港书展就像一个大型的书店,甚至有人称之为图书特卖场。虽然书展入场人数多,人均花费也不少,但并不能等于香港的阅读风气浓厚,更不能表示香港有空间发展书城。而且,出版社参与书展,在商言商,目的只是建立形象、促销图书,根本没必要肩负推广阅读文化的责任,按道理,书城也要面对这个商业因素。就算出版社或书城愿意肩负部分推广阅读文化的责任,也需要站在商业的角度作考虑点,总不能一股蛮劲地为责任而作无限付出。
有学者认为,推广阅读是很难的事,要改善香港人阅读的风气,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据说,配合了文本阅读与科技发展而成的电子书,是这届书展重点推介项目,或许,这类新的阅读媒体,真的会成为推广阅读的异军,在新时代扮演重要的角色。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