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虚假行程单酿“黑代”乱象

yangguangtegao 2010-12-13 17:07:29 □本刊记者 李璇 总第081期 放大 缩小

近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简称“中国航协”)对外宣布成立虚假行程单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代理人市场专项整顿。这次整顿的重点,是代理人为客人开具虚假行程单、低价高开、高舱位低开等违规违法行为。

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市场上的虚假行程单占到了行程单总量的25%左右。随着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对虚假行程单的检查整顿的全面展开,代理商开出虚假行程单的灰色利益链也遭曝光。

据了解,仅凭一张行程单,很多机票代理人就能轻松赚到至少10%的利润,这明显高于3%的机票代理费和5%左右的销售返点。当然,这张行程单是伪造或虚开的。虚假行程单上标注的金额,往往高于代理人的实际购票价格,其差价是不少代理人的主要盈利来源。

由于一些旅客从未对自己手上的机票行程单的真伪有任何怀疑,但这恰恰给市场上众多不法机票代理商以可乘之机。他们通过设置机票行程单的高价格,赚取其与实际票面价格的价差,玩出了不少把戏。

虚假行程单频现市场

此前,市场上流入政府机构的虚假行程单,已经引起了国务院高层和多个部委的注意,一场高规格的虚假行程单专项检查在过去的两个月中低调展开。

 事情源于审计署在对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财务审查时,发现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在云南的分支机构出差报销的单据中,出现了虚假行程单。由于行程单是目前旅客购买民航客票的唯一付款和报销凭证,虚假行程单实质上是假发票或虚开发票,其直接结果是导致大量财政资金流失。

今年5月中旬,审计署、财政部、国税总局、民航局等部委召开专题会议决定调查。随后,民航局、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和有关省区的公安、税务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证监会云南证监局、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四川保监局、陕西保监局、海南保监局进行了突击检查,共在上述机构的财务部门提取了2600余张问题行程单。

这是我国2006年开始使用电子客票行程单以来,有关部委进行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专项检查。一个月后,民航局清算中心对上述2600多张问题行程单中的400多张,进行了抽样检查,发现300多张是代理人伪造的行程单,110多张使用了真实行程单,但进行了脱机打印和虚开。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无论是伪造的行程单还是真实的行程单,绝大部分都是代理人为了脱离民航计算机系统的监控,在行程单上打印出高出实际购票价格的虚假票价,以虚开的价格向旅客收费,通过低价高开的方式牟利。

问题公司被停业处罚

据调查,去年中国民航的旅客运输量攀升至2.3亿人次,正规行程单使用量约1.4亿张。

到底机票市场假行程单的比例有多高?目前没有权威数据,但从中航协此次专项整顿看,似有泛滥之势。市场人士估算,目前市场上的虚假行程单占到了行程单总量的25%左右。

7月22日,中国航协开出罚单,决定对云南三家使用虚假行程单的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企业进行处罚。其中,责令昆明凌云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停业整顿三个月,注销云南鲲鹏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和昆明远飞航空票务有限公司二类客运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资格。在前述专项检查中,这三家票代被查出存在使用虚假行程单等违规经营问题。

据了解,在上述检查中,还有北京、昆明、上海、深圳等地约20家代理人被举报或查出问题,中国航协在取证和调查的基础上,将陆续对这些违规代理人进行处罚。

近年来随着电子客票的不断普及,涉及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企业使用填开虚假行程单的违法违规事件呈现上升趋势。某些代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使用填开虚假行程单,违反了国家行政法规,侵害了国家和消费者权益,严重扰乱了航空运输销售代理市场秩序。

合法注册黑心经营

目前,国内取得中国航协销售代理资格认可的代理人约有8000家,大部分是机票批发商,缺乏直接服务旅客的能力,在大街小巷为顾客提供票务服务的,很多是没有取得资格认可的中小代理人,即俗称的“黑代”。有数据称,国内“黑代”的数量超过了10万家。

很多“黑代”都是合法注册的工商企业,但却没有获得中国航协的资格认可。原因之一是目
前的代理人准入门槛较高。按照现行的《中国民用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资格认可办法》,从事一类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业务的,其实缴的注册资本应不少于人民币150万元。从事二类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业务的,其实缴的注册资本应不少于人民币50万元。

一类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资格,是指经营国际航线或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航线的民用航空
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销售代理资格。二类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资格,则指经营国内航线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航线外的民用航空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销售代理资格。

被现行规定挡在在门外的“黑代”是虚假行程单的源头之一。一部分“黑代”由于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行程单,便采用伪造的方式提供给有报销需要的旅客。

也有一部分正规代理人出于牟利的需要,填开虚假行程单。但一位业内人士称,大型代理人通常不敢使用虚假行程单,因为面临着极高的法律风险。一旦被查证,就将面临着主管部门的严厉处罚。

揭秘灰色利润通道

从虚假行程单中赚取的差价,是相当一部分机票代理人的主要利润来源,其收益明显高于航空公司支付的3%的机票代理费和5%左右的销售返点。

据一位代理人介绍,部分票代给旅客虚开的行程单中标示的标价,至少能比代理人从航空公司或机票批发商买入机票的价格高出10%-20%。

虚开的行程单,在实质上类似于电子客票实施前代理人出售纸质机票时的“鸳鸯票”。其通常的操作手法是,代理人通过暗中操作,使旅客购买机票价格与电脑系统中实际的机票价格信息不符,再私自印制一份“行程单”,打印出更高的机票价格。

另外一种更为“高级”的做法,是代理人为旅客填开真实的行程单后,将旅客订购的机票作
废票处理,以较低价格私自为旅客订购一张机票。这种违规做法较为隐蔽,旅客和航空公司都很难察觉。这种“低价高开”的行程单,在市场上出现的虚假行程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民航局清算中心抽样检查的400多张问题行程单中,“低价高开”的行程单占到了大约70%。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低价高开”的行程单绝大部分是代理人自行提供的,但也存在旅客有意索要虚假行程单,赚取报销差价的情况。

事实上,机票代理人在虚假行程单上并非只赚不赔,很多时候他们还要做外界难以理解的 “赔本生意”,即高价订购头等舱、公务舱的机票,却以经济舱的价格卖给乘客,行程单上打印的票价也是经济舱价格。

这是与“低价高开”截然相反的“高舱位低开”,代理人通常要自己支付差价。代理人之所以这样操作,是因为订票的客户较为重要,可能是上级领导,也可能是与代理人关系密切的关键人物,但这些客户依据行政级别无法享受头等舱、公务舱的待遇。代理人填开“高舱位低开”的行程单后,重要客户可以乘坐头等舱或公务舱,其拿到的“经济舱”行程单可以到单位报销。

这种行程单,某种程度上是代理人利益输送的灰色通道。

客票代理市场亟待规范

民航业界正试图整顿提供虚假行程单的航空客票销售代理企业,目前总共查出近3000张虚假行程单及20余家机票代理销售商的违规行为,更多的处罚决定还将被公布。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认为,目前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航空销售代理企业均是通过网络系统为旅客订票、出票。但是网络为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问题。鉴于技术条件限制、网络秩序监管缺失等因素,导致一些航空代理企业违反市场诚信的行为屡有发生。

黎雪荣指出,我国自2006年开始使用电子客票行程单以来,确实给旅客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新生事务总是有利有弊,这需要靠新的制度去规范和完善,但是由于目前电子客票市场还不规范,这也为一些不法分子牟取私利提供了机会。

比如,代理商可以从航空公司拿到很低折扣的客票,同时航空公司对这种的折扣客票在退票和签转方面规定了限制条件,但是一些不法代理商隐瞒了电子客票的实际折扣和退票、签转的限制情况,以更高的折扣价卖给旅客,赚取差价,使旅客在退票、签转时受阻。另外,传统机票的真伪容易辨别,而电子客票的行程单却很容易伪造,使得不少旅客买到假的“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针对航空客票代理市场存在的虚假行程单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的制度加以规范,如机票行程单的确认制度、代理操作员每次操作实名登记等销售配套制度;另外民航总局及航协也应作好监督工作,作为行业资质准入相关部门,其职责不应仅局限于票务代理商的资质审查和会员发展,还应做好定期检查、监督工作,并加大查处力度。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