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如何安抚民生之痛

yangguangjingpin 2010-12-13 17:07:29 (文/王传涛 李秋洁 编辑/薇欧) 总第077期 放大 缩小

“尽量等菜场快下班再去买”,“锁定一个固定摊位买菜”,“在阳台花盆里种点葱”等“菜奴”的省钱之道开始流行,在高涨的菜价之下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买菜省钱攻略”。  

网上流传的“菜奴省钱攻略”,无疑是一封百姓对生活之艰、生存压力之重的“投诉信”。一段时间以来,蔬菜价格的不断上涨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生存之难、生活之艰。

大白菜涨了,西红柿涨了,土豆、豆角、油菜、黄瓜、大蒜、生姜等统统涨了,而且有的还不是一般的涨,是“疯涨”,甚至大蒜价格都超过肉价了。现在绿豆芽价格也随着绿豆价格的猛涨而水 涨船高,从最低价时的每斤0.5元涨到了现在每斤1.5元。不仅如此,去年至今大米价格至少上涨0.5元,食用油价格也有所上涨,而且水、电、气等价格近些来也在涨或准备涨……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上在有了房奴、车奴等之后,又出现了分享“买菜省钱攻略”的“菜奴”,连生活中最密切的日常吃菜的钱都要斤斤计较了,可见背后的民生之艰。

“众奴加身”的悲凉

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是在不断改善,但是,今年出现的通胀压力也给了群众一定的生活压力,加之看病贵、上学贵及房子贵等都成为不少家庭心中的痛。因此,日前国家统计局今年4月CPI同比增长2.8%的数据刚一出炉,就备受公众质疑。在这样的情况下,薪水的一点点上涨便又全部扔到了物价上涨里面。

而2010年的春天,注定会成为市井小民人生中挥之不去的一段痛苦记忆。在这个春天里,某些地方的大白菜涨到了和猪肉一样的价格水平;有些地方的绿豆甚至炒到了和排骨尤其是肋排一样的价格。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便会格外珍惜菜价一角两角“省钱”之道,连吃菜上的“菜奴省钱攻略”也就开始流传了。有网友称,“下班路上买菜往往是最便宜的时候,最好能找到菜农自家的菜而不是菜贩子的菜,这样虽然看起来有点蔫,但很好还价。”以蔬菜的品质下降换取蔬菜的价钱之低,充分说明了公众在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之下的无奈。如果他们的积蓄有那么一点点,生活还比较富裕,他们还会如此做吗?但问题是,在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导致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一元钱甚至一角钱的“优惠”也都是很诱人的。

房奴、卡奴、车奴、孩奴、节奴……显然,这是一个“众奴加身”的时代。每一个“奴”字,都代表了几多辛酸、几多奋斗,更代表了百姓在时下环境中的被动语态——价格上涨,芸芸众生便只能被动接受,听着专家们的宽慰式劝告、畅想着遥不可及的调控效果,最终就转化成这一代人的人生写照。除了默默地奋斗,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

放一个羊也是放,赶一群羊也是赶。“众奴加身”的时代,我们已然不惧再多的“奴”字加身了。大不了,再加一小时的班、再值一小时的勤,也许,在老板们给的加班费中,还能把当年的闲情逸致找回来。然而,作为单个的市民,我们可以这样宽慰自己;可如果说菜价上涨成为全国性的普遍现象,甚至成为社会公共话题了,每一位市民对于权力作为还是有所想像的、有所寄予的。

“丰满”的希望与“骨感”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1到5月份,公众总会头痛上几天,资料显示,2008年4月份的鲜菜价格比2007年同期上涨了13.6%,而2009年4月份的鲜菜价格又比2008年上涨了10.9%。虽然早就有媒体总结出了“4月涨价”这样的定律,然而,今年的这两个月份,我们仍然很容易地感受到了蔬菜成为“奢侈品”对我们的打击。年年春天蔬菜必涨,换不来年年春天必有调控措施,相反,一些部门人士和权威专家还总是带有善意地劝说公众:今年蔬菜涨价是因为“倒春寒”,再过一个月,本地菜下来就好了……问题是,每年都有春天,一年四季定然不是都能获得蔬菜丰收,难道公众就只能等待春天的到来?

人生是个茶几,上面盛满了杯具和洗具。张爱玲的经典话,经过网友的一番修正,还真有点诗情画意的感觉。结合现在的菜价形式与网络上风靡的“快乐农场”游戏,套上此句式,即为人生是个“农场”,上面站满了“菜奴”。虽然网上叫“快乐农场”,可身为“菜奴”,况且是一个看不到问题解决前景的“菜奴”,谁又能快乐起来呢?

市场环境需监管

民以食为天,当无所遁形的生活压力已威胁到了自己的菜篮子,菜奴背后的辛酸与无奈,又岂是只言片语可说清道明?继蒜价囤积数月价格暴涨后,黑豆价格也离奇高涨,一度超过肉价。各地菜价连唱高歌,让不少市民表示无奈。

不得不说,“疯狂大蒜”与“疯狂黑豆”的出现,是一种警示,更是一种无声的控诉:对于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抬价炒价,政府监管的确不应袖手旁观,任其“涨声一片”。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的开放,但“开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对于农产品的囤积居奇行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对地区性、季节性强的农产品的收购力度,以保证产品的均衡上市;同时,针对炒作产品价格的行为,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产品安全供给预警机制,努力打破“信息垄断”,在规范农产品市场的营销方式、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多下工夫,营造一个让百姓放心的市场环境。

更需社会保障

如果说到位的监管和调控能够为百姓扫除一些生活之路的障碍,那真正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定心丸”,恐怕就是有力的社会保障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景下,GDP在不断上涨,居民劳动报酬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却不断下降,反观资本报酬的获益,倒是急剧上升。近年来,扩大内需是国内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但相对落后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严重制约了居民消费,不免令其效果差强人意。不少民众反映,口袋里的薪水的确在增加,但其增幅却远远赶不上物价的上涨。日渐缩水的荷包与不够丰盈的福利保障,已是不争的事实。若能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支持,提供更到位的技术保障、物质补贴,并加大对城市低收入阶层的补贴力度,农业生产步入良性轨道,农产品价格趋于合理也就更易实现了。

温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在“菜奴”横空出世的当下,政府良好的监管是为了坚守“公正”,有力的保障更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尊严”。安抚“菜奴”之痛,应站在众多中低收入人口的角度,切切实实做到体恤民情,“保民生、保稳定”。

在一个不断追求改善民生、文明富强的国度里,显然需要多费一点心,多用一点力;必须从众多的中低收入人群视角考虑问题,维护经济稳定和市场稳定,科学有效地对市场尤其是生活消费品市场进行大力调控,虽然人们不奢望立刻就能把高房价降下来,但是让米菜等生活必需品不要太贵,让百姓“乐活”,让百姓对生活充满希望,还是应该的。

 

<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