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弘扬老区精神 构建和谐双拥

yangguangbaodao 2010-12-13 17:07:28 王沫楠 总第010期 放大 缩小

盐城市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具有优良的双拥传统。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有“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的赞誉。当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东抗战的中心,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建国后,盐城军地双方不断弘扬双拥优良传统,谱写了一页页“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辉篇章。连续三次被命名为省双拥模范城。2000年、2003年连续两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而市双拥办也在2002年被评为全国军民共管国防工事先进单位,连续十年被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在这些基础上,以“弘扬老区精神,构建和谐双拥”为主题,即注重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创特色,全面提升了盐城市双拥工作的水平。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政军领导协力抓双拥,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基本形成;创造性地落实双拥各项政策,军民关心的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入开展双拥“六进基层”和军地“结对子、办实事”活动,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不断扩大;深化与延安的结对共创工作,双拥工作的举措不断创新;军地军民关系融洽,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在盐阜大地上不断涌现。

坚持经济建设与双拥创建协调发展,建立四项制度,为构建和谐双拥提供组织保证

 一、建立党政军一把手亲自抓双拥工作领导责任制。党政军领导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将双拥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市委书记和市长分别亲自担任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第一组长与副组长。同时,明确各地党政主要领导为经济建设和双拥创建的“双第一责任人”。市和县市区委、政府及驻军机关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二、建立定期会办双拥创建工作制度。市委、市政府将每年召开的市委常委议军会、“八一”党政军座谈会、春节军地领导联谊会确定为专门研究双拥工作,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的专题会议。三、建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五同时”制度。将国防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全市“三个文明”建设综合考核体系,做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四、建立军事斗争准备投入自然增长制度。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驻盐部队军事斗争准备的投资,以2003年为基数,每年投资额增幅不低于15%。由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双拥创建工作,盐城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分别被南京军区表彰为“党管武装好书记”和“武委会好主任”称号。

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辩证统一,彰显五大特色,为构建和谐双拥注入时代内涵

近几年来,盐城市在继承双拥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凸现了盐城和谐双拥的新特色。

一、 广泛深入开展军地“结对子、办实事,我为双拥争贡献”活动。组织地方单位与驻盐部队基层单位结对子,围绕构建三个平台和提高打赢能力为部队办实事。据统计,到去年为止已落实办实事项目342件,投入办实事资金2000多万元。首先是围绕打赢目标,提高部队军事斗争准备的保障能力。在2006年的结对子办实事项目中,突出了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在重点实事项目中,有建设训练基地和车炮库项目、新建营房项目、增添战备设施项目等等。同时全力做好部队各项训练和执勤任务的保障工作,切实解决驻盐部队基层单位基本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重点解决吃水、看电视、看病、洗澡、营区周边环境等问题,为基层官兵提供较好的训练保障条件。其次是围绕解决官兵关心的实际问题,为驻盐官兵排忧解难。近年来,盐城市、县政府共投资2亿余元,新建27条双拥路计129公里,投入4966万元,兴建33栋双拥楼。同时组织地方186个部门和单位与驻盐部队86个基层单位结成共建对子,常年开展互办实事活动。全市地方单位4年投入办实事资金超过1亿元,为驻盐部队兴办各类实事1480件。切实解决官兵“住房难”、军嫂“工作难”、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最后是围绕加强精神文明共建,促进军地政治思想文化交流。共建单位帮助部队完善自动化指挥网络,向部队基层连队赠送电脑600多台;援建基层军营图书室45个,捐赠图书3万余册。民营企业家陈连香积极投身共建活动,被国家五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八一期间地方单位组织了多台文娱节目到连队,地方领导和基层官兵进行联欢,丰富了战士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军地政治思想文化交流。部队单位也积极开展送国防教育进课堂、进党校、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

二、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优抚对象“四位一体”医疗保障体系。早在2004年盐城就在全市构建了“以门诊优惠为基础、以住院保险为主体、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依托、以大病救助为补充”的“四位一体”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体系。

三、在全省率先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建立了培训专业技能促进就业、发放安置保障金扶持就业、建立退役士兵人才市场服务就业、重点对象保底安置就业的制度。退役士兵安置就业率达93%。

四、与延安市的结对共创双拥工作,提升了两个革命老区双拥工作层次。盐城市与延安市紧紧围绕“继承双拥光荣传统,创造新时期双拥特色”这个主题,通过研究与探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全国双拥办领导也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两个英雄的城市结对共创是个创举,为东西部双拥工作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鲜经验。

五、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创新国防教育和双拥传统教育的方法。在全国规模最大、展出内容最全的新四军纪念馆配备了声、光、电等现代化展出平台,设置了双拥馆,开辟国防园和将军馆。拍摄制作了电视系列专题片《走进盐城籍将军》,利用这些红色资源进行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最大地激发全市军民的双拥热情。

坚持以情双拥与依法行政双管齐下,求解六个难题,使构建和谐双拥活动取得全市军民满意的效果

近几年来,盐城市的双拥工作注重在以情双拥的基础上,围绕解决“六难”,创造性的落实各项双拥优抚安置政策。

一、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问题。盐城市是一个革命老区,有优抚对象35万人,其中仅享受重点优抚对象就有4.35万人。每年各级财政支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经费达1.13亿元。为了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盐城市在江苏省率先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每年市县财政需新增加支出5000多万元。近四年来,通过扶贫开发、社会捐助、结对帮扶帮助优抚对象致富奔小康,使得3.8万户光荣之家成为小康之家。在去年,盐城市还全面落实义务兵家庭优待政策,按江苏省规定的标准发放城乡义务兵优待金。二、继续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解决“三老”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在前几年开展的“爱心献功臣”活动中,盐城实现优抚对象住瓦房率100%。近几年来,市双拥工作仍把优抚对象的住房改造作为全市农村草改瓦工程的重点加以解决,每年帮助100多户优抚对象改造,维修住房。三、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了“四位一体”医疗保障体系,解决不享受公费医疗的重点优抚对象“治病难”问题。按“五个统一”的要求建立医疗保障体系,全市统一保险公司,统一投保标准,统一理赔标准,统一县级管理,统一投保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目前盐城全市已有90%以上的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重点优抚对象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住院保险。四、依托敬老院建立光荣室,构建孤老优抚对象集中供养体系,解决孤老优抚对象“养老难”问题。盐城市138个乡镇已有119个乡镇建立光荣室,入住孤老优抚对象258人。光荣室建设全市标准统一:有卫生间,有彩电,有空调,有软床铺,房间有木地板,有光荣匾。五、出台《盐城市随军家属安置暂行办法》,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问题。采取政府购岗安置、进社区就业、扶持自谋职业等多种办法对驻盐部队随军家属予以就业安置。六、继续完善落实《盐城市市区城镇义务兵优待金社会统筹暂行办法》,解决退役士兵安置保障难问题。盐城市每年筹集义务兵安置保障金3000多万元,保障了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顺利进行,维护了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

盐城部队思想上牢固树立“盐城繁荣,驻军有责”观念,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参加驻地三个文明建设。主动参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按规定集中使用义务劳动日,植树52万余株,参与16个重点工程建设,清运垃圾12万方。深入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以“双带双扶”活动为有效载体,投入、协调资金1300多万元,挂钩帮扶22个经济薄弱村、1260户困难农户,新建4所希望小学、资助1475名贫困学生,盐城军分区被江苏省军区表彰为“双带双扶”活动先进单位。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中力量参加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良农田近十万亩,清理河塘127条(口),计水面18余万亩。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组织部队和明并预备役人员6万余人次,出色完成了“十运会”警戒勤务等工作,39次参加抗洪抢险,排除险情128处;积极开展军警民联防联治,配合公安机关破获案件56起,抓捕罪犯83名,为盐城建设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