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博鳌论坛:拓展新蓝图

yangguangbaodao 2010-12-13 17:07:29 (编辑/朱华斌) 总第074期 放大 缩小

两位数的预期首季经济增速、出口从“拖累”经济转为“拉动”经济……中国经济复苏的强烈信号,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热烈讨论的话题。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如何?亚洲有怎样的发展态势?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如何?怎样巩固复苏?全球名流纷纷“把脉”“支招”。

迅速复苏

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认为,现在说全球经济安全着陆为时尚早,但亚洲尤其是中国经济正在迅速复苏。

业界普遍认为,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同比增速将达到两位数。无论最终百分点是多少,中国经济增速正在实现连续第四个季度的提升。

 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表示,中国经济反弹强劲,已进入良好发展的复苏轨道。中国正在加强其作为亚洲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

前来参加论坛年会的海外嘉宾普遍认为,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领头羊”,而在新兴经济体中,中国经济的表现最为突出。

提防风险

一些海外嘉宾指出,在经济快速回升的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通胀压力上升、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等一些新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高盛大中华区原主席胡祖六提醒,把控制通胀风险作为宏观政策的着力点之一。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艺术性,密切研判经济形势,争取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效果的发展。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自去年11月份由负转正后总体上行。今年2月份,CPI达到了2.7%,接近全年价格调控目标。此外,房价的节节高攀,引发了人们对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担心。当前,政府在继续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更加重视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全年信贷投放额度已从去年实际投放的近10万亿元,调整为今年计划投放7.5万亿元。房地产领域也出台了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性购房等一系列调控措施。

翁富泽认为,当初向市场大量投放信贷是为了应对危机,现在情况正在好转,但退出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推动民间投资

继主要依靠扩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迅速回升之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动力亟待民间资本的接续。

“要释放民营经济的活力。”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增长的一种模式,国有企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中国还有一个非常巨大的潜力,那就是释放民营经济的潜力,使民营经济在未来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政府一旦放宽市场准入,经济会变得更加强大。

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研究部署了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应对通胀压力

一些海外嘉宾指出,在经济快速回升的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通胀压力上升、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等一些新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高盛大中华区原主席胡祖六提醒,把控制通胀风险作为宏观政策的着力点之一。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艺术性,密切研判经济形势,争取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效果的发展。

加快经济转型

一个严峻的现实是,眼下中国一些地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再度反弹,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抬头。

“我们必须总结教训,不能回到老路上去,探索新路径来确保增长是可持续的。”即将卸任的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指出,我们有理由相信亚洲已经率先走出危机,中国经济实现了可观的增长。但要加上“绿色”,才能保证复苏不是昙花一现,不重复走过去的老路。

从淘汰落后产能到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鼓励消费到改善民生,从发展科技到重视教育,中国正采取全方位措施,在后危机时代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沃尔沃集团资深副总裁潘伟博表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模式正宣告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具备此战略眼光,而且拥有绿色技术储备的国家或企业,即将在新一轮角逐中赢得先机,占据主动。#p#副标题#e#

“最有价值的市场是中国”

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开放的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全球视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这片东方沃土引发了外商第一轮投资热潮。

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世界各国投资者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全球范围内跨境投资数量明显减少。

2010年,当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率先步入复苏轨道之际,寻找新投资机会的跨国公司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中国。

跨国公司进行每笔投资前都要思量:明天的市场在哪里?

 再追加1亿美元投资——这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知名会计师行德勤宣布的其在全球的最大一笔投资。

德勤中国首席执行官卢伯卿认为,金融危机背景下,跨国投资者比以往更关注投资的回报。“钱一定要投到最安全、最有价值的市场中去,这个最具潜力的市场就是中国。”

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危机并没有对中国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中国仍然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国际直接投资接收地。

业界普遍认为,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将再现两位数增长,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无疑为外商掀起新一轮投资中国热潮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尽管金融危机造成美国通用破产,但上汽通用去年销售取得58%的增长,今年一季度增长了101%,这个成绩是惊人的。这就是加大对华投资中国无法抵挡的魅力。”上汽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丁磊表示。

“中国的消费市场和抵御金融危机的良好抗击力,让我们看到了巨大商机。”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关东元说,中国支线飞机发展才刚刚起步,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

据商务部统计数字,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吸引外国投资最多的国家。截至去年底,外商在华投资企业达68万家,外商投资总额近万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80多家落户中国。

“追逐”新热点

就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两天前,丹麦丹佛斯公司在中国天津新开了一家工厂,这里将成为其新型商用压缩机的全球生产中心。

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酝酿新的产业革命,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一轮新的商机。在为期三天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从政界到商界一致的共识是:绿色产业正成为新一轮全球战略转型中资本“追逐”的热点。

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经济之际,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入股中国电动汽车新秀比亚迪。这一备受关注代表了国际资本未来的流向之一—投资中国绿色产业。

“中国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不仅将给本国企业带来机遇,也将给亚洲以及全球企业带来机会。”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首席代表曾培炎如是说。

根据部署,从2010年开始,中国将在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启动实施一批促进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工程和计划。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前所长黄大昉介绍说,他熟悉的几个世界顶级生物技术公司,都表示不希望错过中国的新机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过度消耗能源和资源制造污染的外国投资我们再也不欢迎了,而高技术的、发展服务业的、有利于发挥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外资我们仍然非常欢迎。”

“跨国公司想要在中国更好地发展,也必须转变发展方式,适应中国的转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说。

加速本土化进程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近40家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裁举行了一场圆桌会议。

在庞大的市场和新的利益驱使下,这些跨国巨头正加速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纷纷将研发机构搬至中国。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经历了以中国作为生产中心、市场中心、研发中心等阶段,现在中国已上升为跨国公司的战略性发展中心。”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张亚勤说。

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各类研发中心超过1200个,主要涉及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通信、生物医药、交通化工、软件设计等。

张亚勤说,继上周在上海建了科技新区后,年底还将在北京中关村建成微软亚太地区研发总部,约8000名人才将吸纳其中。“我们最看重的就是中国市场,中国人才。”

美国清洁技术公司总裁尼古拉斯·帕克在论坛年会上说,我们在中国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会大幅上升,如果我们把钱投在中国,会比投在美国或者欧洲的回报更高。同一项目在中国投资20亿美元,在其他经济体可能要多花60亿美元。

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嘉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出售二、三流产品的时代已逐渐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在中国市场更多地出售其新产品。

他认为,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是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上升的重要原因。#p#副标题#e#

亚洲可持续发展亟待绿色转型

本次年会上,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东帝汶、阿富汗、蒙古国和老挝等多个亚洲国家的政要一致呼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亚洲必须走绿色复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拘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亚洲的绿色复苏之路充满挑战。

亚洲绿色转型充满变数、前景不明。本次参会的亚洲青年领袖看法不一,甚至认为“低碳是否是个秀?低碳经济是否是个泡沫?”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拉莫斯表示,让“绿色新政”植根亚洲,通过政府引导投资,将“绿色”与“增长”有机结合,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来自中、澳、印、韩的官员和企业家在畅谈低碳能源是亚洲领先世界的机遇时,一致认为需要能源技术合作。

事实上,亚洲的绿色复苏需要区域内、外在贸易、金融、消费等领域多方面的创新合作。今年年会发布《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09年度报告》称,尽管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充满活力,各国间合作日益加深。而令人堪忧的环境状况,为未来亚洲地区合作提供了新的内容。

新兴经济体需加强合作

本届年会首次提出“E11”(新兴经济体11国)概念,将G20国中的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11个国家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作整体研究,称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复苏中表现出强劲的增长。

中国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论坛上表示,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新兴市场发展,新兴市场的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预计今后10至20年新兴经济体将进一步发挥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但当前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增长方式转变、国际资本流动、通货膨胀等三大挑战。

新兴经济体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脆弱性,后危机时代还受到新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压力,未来前景虽看好但存在不确定性。与会嘉宾倡议新兴经济体之间可互相借鉴和加强合作。

新兴经济体中的中国、印度合作受人关注。论坛迄今9届,印度首次派出部长级代表团与会。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论坛上介绍,目前中印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还非常小,但两者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和互补性。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说,印中都是发展中国家,双方有共同利益所在,可以有效合作,“中印也是天生的合作伙伴”。

中国经济成为焦点话题

人民币汇率、房地产调控、资本市场发展、民营经济管制、ECFA商机、经济结构调整……当今中国经济领域最热点的词汇都在今年论坛频频出现。

海外内嘉宾热议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对话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龙坦言,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只能磋商而非施压,否则问题变得更复杂。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在论坛会刊撰文称,寻求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国结构性转变比调整货币汇率更重要,他称之为“中国式平衡”。

中国经济转型有赖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会嘉宾激辩股市是否有泡沫,房地产价格为何高企,但他们一致认为,当今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创新更需兼顾社会公平。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40余家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裁在论坛上透露,中国发展绿色经济,促使跨国公司加快在华战略性布局。

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要牢固,必须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紧随其后。高盛大中华主席胡祖六表示,要发挥民营资本的潜力就要放松管制,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快速成长。

建立区域一体化之路

出口与内需之间的平衡之道,也是亚洲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亚洲的新兴工业国现在必须建立一种更多是由内而外加以推动的新增长模式。”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奇说。

但发掘内需市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亚洲国家,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国内市场有限,单靠内需难以支撑经济增长。对于他们而言,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6000余种商品在区域内实现了零关税交易。这个拥有19亿人口、6万亿美元GDP的经济区域,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被舆论普遍视为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序幕。东盟前秘书长王景荣就充分肯定了自由贸易区对东亚共同体的促进作用:“亚洲国家的整体购买力,将随着区域经济的增长而不断上升”。未来,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甚至也有望纳入到这个经济共同体之中。

中美印研究中心国际商业研究主管丹·斯特恩博克(Dan Steinbock)博士表示,以中国为首的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目前还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这里面就蕴藏着巨大的内需市场。这一点对中国尤为重要,因为中国几乎拥有40%的亚洲消费者,但目前中国的内需消费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

亚洲国家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毋庸置疑——当底特律汽车三巨头濒临倒闭之际,中国汽车市场却在2009年迎来新一轮井喷。“想想每一年有多少人进入城市,每一年有多少人购买他的第一辆车、第一套房子,你就会明白内需市场有多大。”斯特恩博克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