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如何实现大学生平稳就业

yangguangjingpin 2010-12-13 17:07:29 (编辑组稿/凌草) 总第072期 放大 缩小

民生热点之就业

 2009年,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就业形势之严峻前所未有,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给我国经济和整体就业形势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11万人,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2010年630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如何,怎样切实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再度引起公众关注。针对这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代表和委员们也有自己的思考。

促进中高级知识分子密集型企业发展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由此滋生一批“蚁族”、“啃老族”、“房奴”等群体,这样一批知识分子的就业问题对社会稳定影响巨大。正在此间举行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表示,国家应大力支持、促进中高级知识分子密集型企业发展,鼓励中高级知识分子密集型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中高级知识分子密集型企业是指大量使用大专以上人才知识分子,以知识产出、技术产出、文化产出、创意产出、服务产出等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其人力资源构成既区别于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区别于集中大量科技人员,生产高、尖、精产品的知识密集型企业。

俞敏洪委员建议:第一,在制定企业帮扶政策时将中高级知识分子密集型企业正式作为一种企业类别予以考虑,避免中高级知识分子密集型企业既无法享受劳动密集型企业政策也无法享受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尴尬局面。

第二,税务部门针对中高级知识分子密集型企业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企业中高级知识分子的人员数量和比例予以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

第三,各地方相关部门为中高级知识分子密集型企业提供人才信息交流、应届毕业生落户、人才供求对接、人事档案托管等便利服务,并减免企业相关费用;各高校要为中高级知识分子密集型企业进校招聘开绿灯,提供便利条件。

第四,政府相关部门根据中高级知识分子密集型企业每年招收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对企业进行培训费补贴,并要求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不少于规定时间的岗位培训,以鼓励企业招收、培养应届毕业生。

第五,银行对中高级知识分子密集型企业的贷款予以优先考虑,并且在利率上予以优惠,特别是对大学生创业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密集型企业项目要予以大力支持。

第六,建立中高级知识分子密集型企业用人信用评估体系,根据《劳动法》实施情况、劳资关系、员工满意度、综合职业发展前景等指标对企业的用人情况进行评级,对评级优秀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密集型企业予以奖励和表彰。

转变就业观念

天津大学校长龚克代表认为,大学生就业是整个社会就业的一部分,由于人口基数极大,经济水平还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的就业问题本来就比较突出。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更严峻的挑战。

“就业观念必须转变,只要大学生从专业、薪金、地域等一些无形的框框中解放出来,就会发现天地是广阔的。”龚克强调,大学生就业要着眼国家需求,让自己的就业预期适应国家发展的实际,让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大小上,而不是“起薪”水平上。

是从基层做起还是直接挤进机关?是努力做个白领还是去企业“吃苦”?是就业还是创业,或者先干脆在家等待机遇?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代表强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一定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意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不可再期望享受到高等教育精英化时期的就业待遇。

提高综合素质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将侧重点从改善外部就业环境转移到重视教育内涵建设上来,这一点是代表和委员们的共识。但是,具体到高校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和措施,代表和委员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声音。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委员建议,高校要针对社会需求,有意识地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同时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在学生、高校、企业和社会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调配。“对于当前很多以应用性为主的热门学科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李和平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主动调整培养计划,使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前,在知识、能力和实践方面都具备一定基础。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家在教育体制中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让初高中毕业生以合理的比例进入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逐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人才供应结构。

龚克强调,就业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对于高校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在于推进改革,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取决于本人的素质,包括品德、学识、能力、体魄、作风等综合素质。基础宽厚,能适应不同工作要求;实践能力强,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工作中善于学习和思考;为人诚实并且善于合作交流,能很好地表达沟通;胸怀大志,脚踏实地,能吃苦耐劳,从基层做起。具备这些素质,就业能力就强。”#p#副标题#e#

高校就业率亟须提高公信

2009年,“被就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注水”的代名词。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李铀呼吁,为更准确评价高校办学,更好促进高校发展,亟待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第三方统计制度。

 李铀建议,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为责任主体,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时间应放在大学生毕业1至2年之后,通过直接访谈、电话询问、电子邮件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抽样调查学生的就业、收入情况等。如果第三方造假,相关部门可以处罚,市场会自然将它淘汰。

完善就业促进政策

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到村任职、西部计划……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的政策,各省区市也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出台了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一些代表和委员认为,这些政策本身是科学的,但需进一步完善,使已经实行且行之有效的就业促进政策长效化。

李和平认为,解决面向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上的后顾之忧,需要完善的政策还有很多,如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单位就业,应提高其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额度,对愿意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的学生,给予学费补偿等。朱永新也强调,当下,基层对人才有强烈的需求,但真正下基层的大学生却很少,这不仅是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有偏差,也存在着待遇低、没有形成“下去以后再上来”的机制等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建立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朱永新还建议,在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方面,相关部门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如给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税务、工商等一系列配套扶持和奖励政策,使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的“风向标”。

建议取消就业报到证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副省长龙庄伟发现,在现行的就业制度下,就业报到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变成影响和制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障碍,因而建议取消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所背负的原有功用,同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就业体制、日益多元化的就业渠道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不相匹配。”龙庄伟委员认为,就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完全可以在不用就业报到证的情况下,作为接收毕业生、转接人事档案、迁移户口的依据;毕业生毕业证完全能证明毕业生身份,况且从2001年以来,教育部实行了高校毕业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使用更便捷。

无论是考取公务员、被各类企事业单位聘用还是以灵活方式就业者,其实都可以凭毕业证书及公务员录用通知、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或就业协议)等,到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自主创业者也可凭所创办的公司企业资质证明和毕业证书,办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户档转移等相关手续。

建立试就业机制和区域就业扶持政策

在大学期间,有的大学生不珍惜教育机会,荒废了学业。面临这些问题,张近东委员提出,可以建立“试就业”机制,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在大二后暂停知识教育,大三期间,大学生可以选择企业、社区等,进行一年的“就业体验”,在企业的实践锻炼中亲身感受社会竞争,一方面,可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就业观、事业观,提高素质,珍惜教育机会,好好学习,学到真本领。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建立完整的实习档案,今后可以择优录用,并将大学生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反馈给大学,作为大学生的素质档案内容之一。当然,政府可以提供必要的“试就业”扶持,根据每个大学生的实践时间,每年每人财政补贴2000—5000元给企业或者社区。

为了平衡大学生的区域就业,张近东委员建议,政府可以制定“区域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去工作,凡是到中西部就业特别是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每人给予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一次性的补贴5000—10000元。

同时张近东指出,中央财政可以考虑长期鼓励政策,凡是在中西部就业特别是农村就业的大学生,个人收入调节税可以按照就业年限进行适当减少,比如就业增加一年,个人收入调节税同比减少1%,最高减少到目前的一半为止。并且,中西部凡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企业,根据大学生就业多少,可以适当减少企业收入调节税。

作为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一直对解决大学生就业充满热情,但同时目前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也影响了企业的用人质量,把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首要条件,不但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同时,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