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如何让孩子们享受教育公平的阳光

yangguangjingpin 2010-12-13 17:07:29 (编辑组稿/凌草) 总第072期 放大 缩小

民生热点之教育改革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牵动着社会的神经。今年“两会”,正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公开征求意见之时,从文理分科到高考改革,从外来工子女的升学到学前教育……让我们看看代表委员们是如何勾画教改蓝图的。

 【高考】

呼吁高考加分改革

2010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爆出作弊丑闻,男子组前100名中有约30个成绩被取消,其中,有人作弊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男子马拉松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标准,从而获得高考加分。

去年,各种高考“加分”丑闻见诸媒体。浙江高考航模加分、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份造假……这一系列事件,让执行多年的高考加分政策面临信任危机。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倪乐提交建议,认为必须对高考加分进行改革或取消。

倪乐列出了高考加分不合理的四大方面:高考加分损害了教育公平;高考加分最高可达20分,太高。内地每年都有几百万考生参与高考竞争,一分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加一分就可能提升几千上万的排名;高考加分政策太乱,少数民族、烈士子女可加分,搞个发明可加分,跑两下可加分,优秀学生干部可加分,人才引进、招商引资可加分,有的地方甚至独生子女也加分。高考加分五花八门,据有关统计加分项目超过190项;高考加分缺乏公平机制,操作上不公平、不透明。

倪乐建议,国家应该尽快明确加分对象,制定加分的基本原则、加分对象的范围、标准、控制比例等等,使教育部和省级教育部门在制定规定时有基本的原则可以遵循。教育部制定的加分规定,适合全国各高校,省级教育部门制定的加分规定只能适用于省属高校,地级教育部门制定的加分规定只适用于地级市所属高校,县级教育部门无权制定加分政策。

“同时还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加分项目!”倪乐说,农村独生子女加分、人才引进加分、招商引资加分、优秀学生干部加分等项目可以取消。对见义勇为者加分、退役军人、烈士子女加分取消后可采取经济补偿方式解决。对体育、艺术类特长加分应限定在报考体育、艺术类高等院校。

倪乐特别强调,要强化外部监督公示监督。比如被加分者名单必须公示,对公示的范围、时间等作出具体规定,当有人提出异议时,应举行公开听证,建立问责机制。

不赞同高中文理分科

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开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也纷纷热议教育改革。

新规划中,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归纳起来主要就是三个方面: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毛杰表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对高中教育的推动将是明显的。比如,分类考试中规定,本科院校可实行全国统一考试,高职高专院校由各省组织考试招生,高水平大学可另外加试,这等于给高中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毛杰说,未来录取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高考成绩,以后还要包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来择优录取,同时高校逐步扩大自主录取的比例,还可以推荐录取,可以定向录取,可以破格录取。这样就可以招来不同才能的学生,特别是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以突破我们现在高考招生制度对学生评价的局限,学生可以用各种途径进入高校,这种设计与现在高中课改的方向是一致的,它不仅能很好地实现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对接,解决好中学教育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矛盾,同时,能更好地激发高中教育的创新性。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王立东教授说,高校招生,学校的哪个专业在哪个省、市招多少学生,这个指标几乎每年都是固定的。为什么不能由“市场”来调控招生数额呢?如果一个专业,今年招了30人,这30人毕业后都找到了工作,明年就可以招70人。反之,如果一个专业,今年招了30人,毕业生顺利就业的还不到10人,那明年就考虑减少招生名额,甚至不再招生了。

在未来高考中,英语还必不可少吗?对于高考改革,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主席、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在提出“高考不一定非考英语”这一观点。

王新陆认为,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讲的是人有读书的权利,因材施教指的就是个性化教育,如果非得把大家装在一个盒子里教育,用一把尺子量大家,肯定会造成部分人才被埋没的后果。而且,花那么多时间学习英语,以后用到的机会并不多,也是一种资源和精力的浪费。

王新陆还建议将古汉语作为英语的补选,高考可以考古汉语,也可以考英文,只要这两个中的一个及格就可以升学。同时,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语文知识,包括中国古汉语知识的弱化和边缘化已经非常严重,高考如果将古汉语作为语种之一的话,也会起到一种指挥棒的作用,引导青年人学习古汉语,间接地起到了留存民族文化的作用。

在纲要规划征集意见的过程中,学生和家长关注最多的、也是引起争论颇为激烈的一个问题就是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在纲要中,没有明确说不能文理分科,但是提出了明确导向,规定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一旦分科就会在研究型大学的选拔中付出代价。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说:“对于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问题,我本人并不赞同。”宋纯鹏说,高中学习阶段还属于学生打基础阶段,文科、理科不应该绝对分开,而是应该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宋纯鹏说:“当时,分科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其实,只要严酷的高考存在,分科对减轻学生负担的初衷就不会实现。”

“如果真能引导普通高中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文理分科就不是问题了。”宋纯鹏说。

应以分数带取代分数线

“为了避免一些优秀的学生因为一次考试的小小失误,就丧失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我建议高考录取以‘分数带’取代‘分数线’”。驻豫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高考录取以“分数带”取代“分数线”的建议》的提案。“高考制度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我国素质教育之所以步履维艰,关键在于高考指挥棒下形成了‘应试教育’顽症,这成为中国教育的心腹之患。”

张亚忠说,现在的录取方式分数线绝对化,存在五大弊端:其一,驱使基础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应试上,客观上对应试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其二,使教育考试的功能严重退化,现代教育考试具有多种功能,除了选拔之外,还包括教育诊断、教育测评等功能,但是这些功能都被消解了;其三,这种录取方式完全无视考生志愿的价值,考生之所以报考第一志愿,就在于他对这所院校有高度的信任,但是这些价值却被这种貌似公平的录取方式无视和抹杀了;其四,这种录取方式完全剥夺了高等院校的招生自主权;其五,这种录取方式限制了教育公平向更高境界的发展。真正的教育公平是全方位的,绝不仅仅是具有一定偶然性的“一考”的分数。“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教育考试功能、归还考生选择志愿的民主权利和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我们亟须对这种貌似公平、实则逆行的录取方式进行改革。”张亚忠说,在系统改革方案出台之前,以“分数带”取代“分数线”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做法。

张亚忠进一步解释说,所谓以“分数带”取代“分数线”,就是将一个确定不移的录取分数线转换成一个由上限和下限组成的录取分数带,按分数带进行录取。

具体做法为:严格核查各院校的第一志愿上线率,凡上线率不满100%的,均应向下降分,设定分数带,招收第一志愿的考生,下降分数原则上以录满为限,但最高降分值不得超过20分。下降20分仍不能录满的院校,允许招收第二志愿的考生,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录满为止。第一、第二志愿录取完毕后,若仍有第三志愿以下各分数带的考生和相应的未录满考生的院校,可进行调剂录取,尽量使愿意上学的考生都有学上、有余额的院校都能录满。#p#副标题#e#

解决“高四”现象

高中学校的高考复读班,被学生形象的称之为“高四”(在一些地方,将近一半的高中毕业生选择复读,成为“高四”学生)。“高四”的存在,无形中延长了国家高中教育学制(高中学制由三年变成了四年),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如果没有“高四”的存在,这一部分教育资源本可以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也浪费了青少年学生一年的宝贵时光(“高四”一年并没有学习新的知识)。

 早在2002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就强调:“从2002年秋季开学起,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但时至今日,高考复读班依然存在,甚至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现行的高考制度在无意中支持了高中毕业生的复读。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应届生和复读生面对相同的高考试卷,相同的高考分数线,这让多学了一年的复读生在高考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样的政策其实是在告诉学生:复读吧,你们将比应届生更有优势,更有可能考出好的分数,考上好的大学。在一些地方,由于复读生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应届生难以考出理想的成绩,不得不转入第二年的复读,形成恶性循环(也有少部分的考生是由于志愿填报失误或高考发挥失常而选择复读)。

因此,要真正解决“高四”现象,应该对复读生和应届生实行不同的高考分数线,实行应届生加分的政策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为此建议,从2010年起,除了第一年实行新课改高考的省份(在第一年实行新课改高考的省份,给应届生加分对复读生是不公平的,因为高考的变化已经使他们受到了影响),在其他的省份,实行应届生加分的政策,比如第一年加20分,以后逐步增加到30分、50分。如此,经过几年时间,“高四”现象也就不存在了。同时,还需要改革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在全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减少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让考生不致因志愿填报失误落榜而复读(如果高校实行按院系招生而不是目前的按专业招生,考生也将更有可能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不致因对所学专业无兴趣而选择复读)。

现在有些人反对实行高考加分,是因为高考加分中有一些不合理的、不公平的、甚至是通过腐败得到的加分,人们理应反对这样的高考加分,合理的高考加分理应不在反对之列,也符合高考改革的方向。

【升学】

重点学校应适时取消

与房价、物价一样,教育改革亦是本次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当下,上好学校与家庭背景联系越来越紧密。对此,有代表认为,要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要逐步淡化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直至取消重点学校。应先破后立,打破应试教育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卢凌认为,重点学校由于集中了优势的教育资源,有优秀的老师和办学条件,在当前考试的指挥棒下,升学率相对较高,许多学生都想挤进重点小学或是中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边远贫困地区优质的中小学太少,导致这些地方大多数孩子不能上大学。

如何改变这种极不正常的状况?卢凌认为,取消重点中学是个好对策。据了解,此前,有专家曾表示,重点中学事实上是教育不公平的一种表现。取消重点学校,尽最大努力弥合各类学校的差距,择校乱象将不复存在。

对如何推进教育改革,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建言,多数观点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最大的障碍是,没有废除应试教育制度下的中高考模式。

卢凌介绍,素质教育我国历来都在提倡。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确实有不少问题。首先,如果中高考模式不破的话,新的素质教育制度下的中高考模式立不起来,要先破后立,怎么先破后立,教育部要出比较细的宏观细则,要改革招生制度,有关部门也要出相应的细则。

外来工子女升学逐步放开

广东作为一个外来工大省,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外来工而言,拥有广东户籍仍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梦,但让下一代在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城市里顺利地读书升学甚至参加高考,是他们最迫切的愿望。

截至2009年底,广东共有278万非户籍人口子女在广东接受义务教育,占全国的1/3多,其中80%又集中在珠三角,以深圳、东莞、广州和佛山的外来工子女比例最高,而深圳和东莞的外来工子女人数更是占到了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3。如果从全国范围来比较的话,约有1/4的省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还没有广东外来工子女的学生人数多。

国务院有规定,解决外来工子女就读主要在义务教育层面上,实行两为主: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广东一直在努力,也很重视,现在可以说已经较好地实行了“流入地为主”,广东的外来工子女有一半多在公办学校就读,不足一半在民办学校就读。

广东在解决外来工子女就读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离“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还有一定差距。这是因为广东每个市的情况都不一样,这几年采取了“一市一策”的办法。每个市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研究怎样解决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如中山、东莞等市制定“积分制”政策,又如广东省从去年开始在全省取消外来工子女的借读费,这也是外来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一个重大成果。

对于“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在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认为这个方向是对的,应该抓紧调研,积极研究制定政策。当然有条件的省份可以先行先试,外来工子女学生少的地方、压力不大的地方可以先尝试。比如有的省份,可能全省只有几万名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读学生,他们可以先行先试。广东目前只能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并创造条件逐步放开外来工子女在粤参加高考。

对于教育公平只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提问,罗伟其说,如果在招生计划不变的前提下,外来工子女输入多的省(市)允许这批学生在当地参加高考,就会对户籍人口不公平,降低了当地户籍考生的录取机会和高考录取率;相反,对大量输出外来工子女学生的省份来说,他们的毕业学生少了,可高校招生计划还留在本地,这样本地的升学率就高了。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问题,既不仅仅是广东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管理方面的复杂问题,要系统分析统筹兼顾来制定解决问题的政策,只有在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下,由国家层面制定一个统一的政策,在教育投入和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上对外来工子女学生输入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才能解决外来工子女在流入地升学考试的问题。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应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大部分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但是天价收费,是在家长和孩子面前竖立了一道门槛!”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南团代表、驻豫政协委员谈起幼儿园天价收费,颇多不满,他们建议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天价幼儿园”的蔓延趋势。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上个好点的幼儿园,可收费实在太高了,上不起呀”,驻豫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宋丰强说,现在城市里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都上不起正规的幼儿园,他们的孩子只有跟着大人早出晚归“练摊”,或者是在城乡接合部上廉价或非法的幼儿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宋丰强建议:能否把学前教育也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让政府统一给学费定价,并为娃娃们埋单,这样一来,也就控制了“天价幼儿园”的肆虐。

驻豫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利霞对于“天价幼儿园”的问题也很有感触,她建议,每个城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设定幼儿园的收费上限,以此杜绝“天价幼儿园”的产生。

“现在,各地幼儿园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全国人大代表唐祖宣说,要想把幼儿园的事儿办好,教育部门要对我国的幼儿教育进行有效监管,出台保障性的财政政策以满足需求。

唐祖宣说,现在的幼儿园分为两种,一是公办幼儿园,另外就是私立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好控制,而私立幼儿园就不好控制了。另外,偏远地区的孩子,现在还没有幼儿园呢!“就像农民种粮国家给补贴一样,政府要加强教育部门对经费的宏观调控能力,对有困难的幼儿园给予扶持,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的幼儿园。”唐祖宣说,首先确保每一个孩子受学前教育的权利,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如果每个孩子都有幼儿园可上,天价幼儿园自然就失去了市场。“一句话,国家要加大对幼儿园建设的投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