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价格上涨引发通胀?

yangguangjingpin 2010-12-13 17:07:28 (编辑组稿/广舒) 总第068期 放大 缩小

近日,水、电、油、肉、菜价格的上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当前价格形势、重要商品价格走势和价格改革相关问题做出了解答。

国际市场影响大

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60%依靠进口,国内食用油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近两个月,国际市场大豆、豆油价格上涨较多,导致国内食用油加工成本增加,影响近期国内食用油价格上涨。但目前价 格水平总体上仍比上年下降较多。据监测,2009年12月上旬36个大中城市大豆调和油价格平均为每桶(5L)52元,比2008年12月份的56.7元低8.3%。2009年1~11月平均下来,36个大中城市豆油和菜籽油零售价格仍分别比2008年同期下降28%和23%。

预计后期国内食用油价格将在目前的价位上波动,波动的幅度不会太大。首先,从国际市场看,2008~2009年度全球油料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较多,2009~2010年度世界大豆产量预计增产近4000万吨,增幅达19%,将创历史新高。全球油料市场将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后期国际市场油料油脂价格上涨空间有限。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国际市场油料油脂价格受石油价格变化、美元币值升降、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影响较大,也不排除某一时期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的可能性。其次,从国内市场看2009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总量增加较多,2009年1~10月累计进口大豆3488万吨,比2008年同期增加13.2%,12月我国大豆单月进口量创历史新高。目前油脂加工企业原料和成品库存均比较充裕,国内油料油脂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第三,2008年以来,国家对大豆、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国家掌握了大量油料库存,食用油市场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保持国内食用油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污水处理费偏低

对于近期部分城市调整了城市供水价格的原因。发改委认为,调整城市供水价格重点是解决污水处理费偏低的问题。

近些年来,为改善水环境,解决水污染问题,我国大规模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明显提高,化学需氧量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我国仍有约1/4的设市城市和71%的县城未建成污水处理厂,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负荷率不足30%,其中70%是由于资金不到位、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造成的。目前仍有很多地区污水处理费不足以弥补治理成本。同时,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和污泥处置费用的增加,污水处理成本仍有可能上升,现行污水处理费标准总体依然偏低。这是近期部分城市调整水价的主要原因。

此外,近些年来,我国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有所提高,水资源的稀缺程度有所体现,也是水价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个别城市确因供水价格长期偏低,企业亏损较大的,也可以适当调整。

油价调整不具备条件

截至2009年12月9日,关于近期油价会不会再一次调整,发改委回答说,按照《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就是说,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才可能调整。从2009年11月1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高位震荡后出现回落,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仍有所上涨,与11月10日调价时相比,涨幅为1.85%。因此,国内油价不具备调整需要的条件。

价格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近年来国内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天然气市场供应紧张。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矛盾:一是国产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相比偏低,各地纷纷进行煤改气、油改气,争上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加工项目,导致部分地区天然气供求矛盾较突出。二是随着进口气量的增加,进口高气价与国产低气价的矛盾日益显现,即使价格较低的中亚进口气价格也比现行西气东输一线门站价高出一倍左右。三是价格体系不尽合理,部分气田还存在价格“双轨制”现象,对用户按类别分别定价,不能体现公平的原则等。四是为适应管道快速发展形成多气源、多路径网络供气的形势要求,天然气价格机制急需完善。为此,国家正着手研究,拟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内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

兼顾两头利益

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将继续加强粮食市场调控,引导市场粮价温和上升。我国粮食连续六年丰收,库存充裕。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超过4500亿斤,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粮食市场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国内粮食价格不会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的情况。

粮食价格一头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另一头关系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因此,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目标,是使市场粮价温和上升,以补偿农民种粮成本增加,同时又不对居民生活和物价总水平造成太大影响。具体措施:一是发展生产,增加供给。这是稳定粮价的基础。国家已决定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继续提高2010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对玉米、大豆等实施临时收储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引导市场粮价合理上升,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完善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机制。根据国内市场粮食供求形势,把握好粮食拍卖、轮换等投放时机和数量,把握好进出口时机和节奏,保证国内供给,稳定市场价格。三是加强产销衔接。组织好“北粮南运”和粮食运输调运,充实主销区和库存薄弱地区的粮食库存。四是加强监测预警。密切跟踪国内外市场供求和价格动态,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信息引导,维护正常市场秩序,避免局部地区粮食市场出现异常波动。

通胀可能性不大

最近,社会上有些人认为水、电、油、菜、肉等价格相继上涨,预测2010年会出现明显通胀。其实,近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方粮食、蔬菜、猪肉等食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水、电、成品油等政府管理价格也有一定幅度调整,但据此断言2010年会出现明显通货膨胀依据不足。

一是在总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单纯的货币供应快速增加引发实体经济通胀的可能性较小。二是近期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国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实行临时收储政策等综合措施作用的结果,猪肉、食用植物油等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前期价格下降过多后的恢复性上涨,蔬菜价格上涨主要是季节性波动以及前段时间恶劣天气的影响。应该说,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有利于缓解农民生产效益偏低的状况,有利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目前,我国粮食、猪肉、食用油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储备体系,库存和供应都是充足的,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三是政府管理价格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较小,且在出台调价措施时政府注意采取多种方式缓解价格上涨对物价水平、居民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不大。今后,国家在调整水价、电价、气价时,还将逐步推广阶梯式定价的办法,对满足群众基本需要的部分实行优惠价格,也能够减缓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

综合上述因素,今后一段时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的态势,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