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古代女子妆奁对后世文化生活的影响

pinweiyuedu 2010-12-13 17:07:28 (编辑组稿/薇欧) 总第065期 放大 缩小

在现代,随处可见美容院,其实,在远古时,人们就已经知道用“止水鉴容,流水沐浴”,穿贝壳兽牙饰以颈项。“晨起对镜奁,晓妆点绛唇”。唐朱庆馀诗曰:“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女为悦己者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亦然。不论是古代“雪肌云鬓、明眸皓齿、面若桃花、气若幽兰”的美人,还是现代时尚风情的靓女,都会有着一些自己的驻颜之物,裙带衣裳和簪 环钗佩就更不用说了。现代人有化妆盒来装各式化妆品,那么古代人用什么放梳妆用品呢?古代人放梳妆用品的器具称之为“妆奁”。

从考古学可知,中国的妆奁文化历史悠久。1924年,甘肃齐家坪曾出土一面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铜镜。在古代,妆奁精致而款式多样,既实用性又有艺术观赏性。据史料可知,古铜奁、陶奁当时既可作梳妆用具,还可作贮存美酒和食物的盛器。

在西周至秦汉时,奁多为铜、陶器,呈圆筒形,直壁、并带有博山式盖子,且一般器腹较深,底有三足,旁有兽衔耳环,风格别致,很是美观。

后来,在奁的使用和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妆奁制度”和“妆奁文化”,再后来,“香奁体”的出现,“妆奁文化”开始影响后世诗歌。

“香奁体”是唐代韩偓《香奁集》所代表的一种诗风。韩偓,字致尧,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历任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是唐昭宗的蒙难救驾、最为亲近的大臣,晚唐著名诗人,著有《香奁集》。

“香奁体”多写男女之情和妇女的服饰容态,诗风绮丽纤巧。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说:“香奁体,韩偓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又据韩偓《香奁集序》自称:“遐思宫体,未降称庾信攻文;却诮《玉台》,何必倩徐陵作序?初得捧心之态,幸无折齿之惭。柳巷青楼,未尝糠粃;金闺绣户,始预风流。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

略略翻看古代的一些文艺作品,我们会发现描写奁的形象的作品不在少数。《世说新语·巧艺》有“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李商隐在《骄儿诗》中说:“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写道:“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另有王易简句:“相思日暮,恨洛浦娉婷,芳钿翠剪,奁影照凄楚。”

而且,奁不仅仅见于诗歌中,在古代画卷中也不少见,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画有两位正在梳妆的计女,身旁除有四个奁盒外,又多了一具形似蜡台的镜架,铜镜插挂在架顶上;宋人的《半闲秋兴图》中也画有一个奁及一些梳妆用品,中间摆镜架,铜镜中映出仕女面容。

之所以说“香奁体”对后世的诗歌有着影响,是相对后人的作品来说的。晚明王彦泓(字次回)《疑雨集》、清代袁树(字豆村,号香亭)《红豆村人诗稿》,亦多刻意模仿《香奁集》之作。

另外,有人认为韩偓的《香奁集》对李清照的《漱玉词》有着较大的影响。《漱玉词》是李清照在宋代刊行的词集。据《全唐文·香奁集序》记载:《香奁集》“所著歌诗不啻千首,其间以绮丽得意者亦数百篇,往往在士大夫口,或乐官配入声律,粉墙椒壁斜行小字窃咏者不可胜纪”,正因为此,有人认为李清照词的风格与华美而有诗意的《香奁集》相当地接近。

陈祖美著文说:“韩诗对清照颇多影响。如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即是对韩偓《偶见》诗的隐括;她的其他一些描写早期生活的作品,亦不难见出“香奁”诗的明显印痕。而且这种影响不是消极的,而是前人对后人的一种有益的涵育。”

确实,“香奁体”虽被认为是“艳体”,但其对后世的诗歌发展是起了一定的好的推动作用的,在岁月的长河里,也飘荡着一缕清香。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